第三节守法与违法78.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给叶某。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79.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遵守我国法律的行为或事项?()A.某市仲裁委员会的仲裁B.某县公安局的治安处罚决定C.习惯法D.《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80.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第四节法律监督8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82.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有:()A.法律监督的客体是指监督谁和谁被监督B.在我国,所有的法律监督主体也都是法律监督客体C.我国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机关的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D.一般行政监督指行政隶属关系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第五节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83.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方法和辩证推理的方法。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辩证推理的方法?()A.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B.出现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C.同一位阶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抵触D.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84.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85.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学院同学甲与乙对此有过讨论。甲认为:①法律职业的独特性与其所特有的法律思维是分不开的;②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依靠法官自由裁量的思维;③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是抽象的,它具体体现在法律思维中。乙则认为:①法律思维是一种仅仅进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维;②通过进行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能够培养和深化法律思维,有助于保持法律职业的自律和自治。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A.甲的观点①和②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C.甲的观点③和乙的观点①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86.下列表述哪些可以成立?()A.司机白某在驾车途中因突发心脏病,把车停在了标有“此处禁止停车,违者罚款100元”处,但白某最终没有受到处罚。此为运用辩证推理的结果B.在法的适用中,需要对“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一规定进行限制解释C.林某因他杀死亡,其与妻子的婚姻法律关系因此而终结。引起该婚姻关系终结的死亡事件属于法律事件D.已加入甲国国籍的原福建人沈某在乙国印制人民币假钞20万元,其行为是否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87.李某是某区法院的法官。一日其邻居王某向其咨询关于继承方面的法律问题,李某将继承法方面的法律知识向王某作了详细的说明,王某依其告知的法律知识,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李某对于继承法的解释属于()A.正式解释B.学理解释C.任意解释D.司法解释
第三章法的演进第一节法的起源88.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D.法的产生标志着功力救济代替了私立救济第二节法的历史发展89.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包括下列哪些方面?()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B.适当的超前性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D.时间的先后性第三节法的传统92.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B.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C.梅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报酬,自认倒霉第四节法的现代化93.法的现代化问题是近年来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个主题。钰成等人也讨论了这一主题。他们有下列的表述,请举出其中正确的表述:()A.法的现代化是指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应的、法的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加的过程B.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指由特定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法的内部创新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的最初推动力是外来因素D.中国法的现代化明显属于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第五节法治理论94.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适当的?()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制,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第四章法与社会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95.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的表述:()A.分析法学派仅仅注重分析法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注意对法作价值分析B.法之理在法外,这一说法所强调的是从法本身是难以真正理解法的C.法以社会为基础既指法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于法,也指法的变迁同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D.法是通过调和各种社会利益的冲突而实现对社会的调整的第二节法与经济96.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选项有:()A.法可以反映经济规律并使经济规律得以更有效的实现B.法可以帮助培育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C.法可以帮助矫正市场经济的弊端,引导市场经济良性运行D.国家可以运用法律管理科技活动,确立科技事业的地位和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的准则第三节法与政治97.在封建社会,君主的诏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而在现代国家中,宪法是根本法。这种情形这表明:A.法的形式、效力和特点与国家直接关联B.法律制度和法的形式受国家形式的影响C.法为确认国家政权的合法地位所必需D.法为巩固和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需第四节法与道德98.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第五节法与宗教99.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宗教、科学技术和政治关系的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不成立?()A.宗教宣誓有助于简化审批程序,有时有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B.法具有可诉性,而道德不具有可诉性C.法与科学技术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技术对法律方法论有重要影响D.法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对经济基础而言的,不表现在对其他上层建筑(如政治)的关系中100.法与宗教是人类最近几千年来特别重要的两种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两大重要文明的关系。钰成、晓雪它们对法与宗教的关系表现出相当的兴趣。他们发表了这样一些观点,请说出其中正确的观点:()A.一般说,宗教的产生是早于法的产生的B.宗教同法在价值方面是相同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有相通之处C.宗教可以推动立法,《圣经》、《古兰经》、《摩奴法典》等宗教经典,分别对西方两大法系、伊斯兰法、古印度法产生了根本性影响D.宗教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第六节法与人权101.“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载入我国宪法。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基于这一进展,对人权问题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钰成、杨光等人就人权问题发表观点,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请将其中错误的观点指出来。()A.钰成说,人权是基于人的本性,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而必须具有的权利B.杨光说,人权是每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也是组织和国家所应享有的权利C.晓雪说,人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是人们后来所追求的权利D.林风说,人权同自由、平等相联,坚持人权就应反对特权或权利差别102.理解人权问题,先要理解人权的概念。钰成、晓雪等人就人权的概念构成问题进行研讨,发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有误解。于是他们将有关的误解性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以便考生辨别。请您指出下列观点中的误解性观点:()A.杨光说,人权是人所应当具有的基本权利,因而每个人对人权都有着共同的要求B.林风说,公民权是人权构成的基础和源泉,其初始形态就是人权C.晓雪说,人权经法律确认成为法定权利后便获得了重要的保障D.钰成说,作为应然权利和法定化权利的人权,未必在生活中都能实现,研究人权概念的构成,还应注意生活中的实然的人权103.研究法与人权问题,不能不涉及人权与法的互动关系问题。钰成、晓雪、杨光和林风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发表了看法。现择取其中几个看法,请您判定和指出其中的正确观点:()A.钰成说,扼杀和泯灭人权的法一定是恶法,体现和保护人权的法一定是良法B.晓雪说,人权的存在为法律制度提出了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C.杨光说,没有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宣布和保护,人权就可能经常面临受侵害的危险D.林风说,一国的人权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法律化、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取决于该国国情的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