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一、法律意识(一)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泛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态度、心理、观点、知识和思想等。(二)法律意识的分类法律意识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它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人们对法的认识阶段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按照意识主体的不同,法律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二、法律监督(一)法律监督的涵义法律监督,有广义与狭义两种涵义。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立法、司法和执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二)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是:以人民民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治为原则,以权力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为核心,依法对各种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和其他法律活动进行监视、察看、约束、控制、检查和督促的法律机制。(三)法律监督的构成法律监督的构成是指实现法律监督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般来说,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权力、法律监督的规则。换言之就是,由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什么、用什么监督和怎样监督。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监督机制。1.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主体是指由谁来实施监督。法律监督的主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监督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决定于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在我国,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全国人民、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大众传媒都是监督的主体,他们依据法律,按照自己的法定监督权,从各自的角度对法律的实施进行广泛的监督,共同组成我国法律监督的整体。2.法律监督的客体法律监督的客体是指监督谁或者说谁被监督。法律监督的客体同样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水平。在民主政体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和公民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监督的重点是国家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法定机关,他们所进行的各种公务活动对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内容包括与监督客体行为的合法性有关的所有问题。它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司法权的行为,共产党依法执政和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监督的重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和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
4.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是指监督主体监视、察看、约束、制约、控制、检查和督促客体的权力与权利。法律监督的权力与权利之所以是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法律监督内容的重点,是有关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行为,监督的目的是保证监督客体正确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维护法律的统一、尊严和有效实施。第二,历史表明,只有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划分,以权力制约权力,才有可能使监督成为真实、有效的监督。第三,法律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国家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追究违反或背离法律的行为并施与制裁,是建立、维护法律秩序应有之义。监督权作为管理国家的权力的一部分,为人民所有。由人民的监督权力所派生:国家机关的监督权力以及公民、其他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依宪法享有的监督权利。不同的主体凭借自己依法拥有的监督权力与权利,积极主动地开展法律监督,就会充分发挥法律监督的功能,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5.法律监督的规则法律监督的规则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与程序规则两部分。法律监督的实体规则是指规定所有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力与权利以及监督客体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法律规则。法律监督的程序规则是指规定主体从事监督行为的顺序、方式和手续的规则。责任与权力、义务与权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体规则将监督主体和客体的权力与权利、责任与义务法律化、制度化,是使法律监督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法律监督的程序规则在法律监督机制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一定的程序规则是实体规则得以实现的前提;另一方面,一定的程序规则本身还具有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的功能。(四)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意义1.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2.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3.法律监督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法律秩序(一)法律秩序的涵义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它是人们按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二)影响法律秩序形成的因素影响法律秩序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体制、环境、法律本身等四个方面。1.个人方面的因素即行为受法律调整和负有执法、司法职责的个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水平及其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综合素质水平的影响。2.体制方面的因素是指有关法律执行、适用、监督机关的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3.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有关法律秩序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因素对法律秩序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4.法律本身的因素包括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和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法律内容方面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法律是否在本质上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发展趋势。法律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符合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是法律得到人们自觉拥护和遵守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前提;另一方面,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法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发展水平。法律形式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立法质量。它在法律秩序的形成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明确、完整、和谐应当是立法质量的三个基本要求。明确,指法律规则的语言清楚、概念明确,法律规则指示清楚、公开,而且没有歧义。包括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完整和法律程序完整。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完整,指一定的行为模式必须配以相应的法律后果。法律程序完整,指法律应当对人们的法律行为,特别是执法、司法行为的顺序、方式和步骤作出足够充分的规定,使人们在依法办事时确实有所依据,而不致出现“找不到依据”的情况。和谐,要求法律部门之间、法律渊源之间、法律制度之间以及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统一、有序、和谐的整体。
考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1999年试题,1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监督A本题考的是国家监督体系。法律监督体系中有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之分。国家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的有权监督,而社会监督则是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的非国家机关的监督。本题A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关,而是一种社会组织,所以选A。B是行政机关的监督,C是权力机关的监督,D是司法机关监督,均为国家机关的监督,故应排除。2.下列哪种行为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1997年试题,1分)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院和法院工作进行监督B.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法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C.法院对某检察员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D.检察院以某公司经理的贪污犯罪行为起诉后,向该公司提出司法建议D本题考的是国家监督的体系。本题和上一道题考察的范围是一样的,都是我国法律监督的体系,但本题要比上一道题难做一些。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主体是比较广泛的,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国家机关进行的法律监督;一类是各政党、社会团体和组织进行的法律监督;一类是人民群众的法律监督。但作为专门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只能是人民检察院,D是正确答案。B是错误的,因为纪检、监察部门不能作为有权(国家)法律监督的主体。C是错误的,因为法院对某检察员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属于法院行使审判权的活动,而不是在进行法律监督。这里,争议比较大的是A,因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有权对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也是我国重要的法律监督形式之一,如果依此理解,A似乎是正确的,应该入选,但此题是单选题,这使得考生无法作答。实际上,本题出的很不严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国家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只能是人民检察院,因此只能选D。
二、多项选择题1.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2002年试题,1分)A.法制方面的因素B.个人方面的因素C.环境方面的因素D.法律本身的因素ABCD本题考的是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影响法律秩序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个人、体制、环境、法律本身等四个方面。所以,ABCD都是正确答案。2.法律监督可按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内容、方法以及时间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根据我国的情况,主要有等监督。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C.司法机关的监督D.社会监督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