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记忆效果影响的探索
作者:admin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8日 共有 605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对记忆前后的性质不同的事件和意义相同的材料的不同序次对记忆效果影响程度的探索,取得了如下进展:
    
    1、后识记的材料越繁难,越能使先识记的材料的遗忘加速
    
    斯米尔诺夫通过实验揭示,当被试者记熟词并去解答困难算题后,使对词的再现率降低16%;当被试者记熟词而去进行较为容易的口算后,对同样一些词的再现只降低4%。
    
    2、中间比两头容易遗忘
    
    加利福尼亚大学波斯特曼(l?postman)等通过实验证明,识记材料系列位置的影响,在有意义单词中不及无意义材料大,但一般中间项目失败的次数相当于两端的三倍。
    
    3、印象浅的比印象深的容易遗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微留心便会发现,在记忆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识记材料给人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人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较为顺畅的记忆,反之,记忆活动则变得比较困难。
    
    4、无意义的比有意义的容易遗忘
    
    在学生时代,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无意义信息的遗忘迅增,而对有意义信息的遗忘却骤减。
    
    有人统计,学龄儿童至16岁前的少年,在年龄递进中,机械记忆能力无甚提高,但逻辑记忆能力确有凸显的增长。
    
    5、不感兴趣的比感兴趣的容易遗忘
    
    心理学家们认为,凡是能惹起兴趣的事物,都能集中注意力并让大脑首次识记时印象深刻,大都容易被长时记忆起来。痛苦的记忆往往会在梦里出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此的解释是:"凡是威胁自我的记忆,都被打入潜意识的控制范围内,无法爬升到意识的阶层上来。"哲学家尼采也曾经说过:"不愉快的事是潜在着遗忘倾向的。"
    
    6、不理解的比理解的容易遗忘
    
    有人的实验表明,人们也许一次仅能勉强记住七个互不相关的无意义音节或号码,但能毫不吃力地记住包含六十个以上音节的明白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记一组互不相干的九个数字难,但记一组依序排列的几十个乃至上百个数字易。
    
    7、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遗忘
    
    经验表明:记忆能人除外,陌生的比熟悉的容易遗忘。
    
    遗忘在背景条件转为陌生时凸显的心理学观察:背景条件的变更对认知不利。如在较远距离就能迅即认知衣着打扮老是一个样子的同学或者同事,但难于迅即认知经常变换衣着打扮的同学或同事,更难认知粉饰着装扮演京剧花脸的同学或同事。
    
    8、不急需的比急需的容易遗忘
    
    对于急需的认知材料,人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认知需求和记忆需求。认知和记忆需求一旦形成,便能转化成强烈的志趣,在人们的记忆活动中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刺激记忆的形成。而对于不急需的材料,人们很容易产生怠惰情绪,记不住也是自然而然的。
    
    9、单器官接收的比多器官接收的容易遗忘 
    
    无联想比有联想更易遗忘
    
    单用听觉去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高达85%。
    
    单用视觉去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降至75%。
    
    听视结合着记忆,过后测验,其遗忘率只有35%。
    
    10、无联想的比有联想的容易遗忘
    
    加入联想成分的记忆活动,有助于在材料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联系,从而在记忆中保持得更为深刻和长久。例如有人在记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时,将原本无意义的数字串884813联想谐音为"爬,爬,死爬,登一山",印象深刻,经久不忘,比单纯机械记忆数字不容易遗忘得多。
    
    11、无长远记忆动机的比有长远记忆动机的容易遗忘
    
    目的与任务的变更常会改变记忆效果,没有记住的常常是不想牢记的。人们只记住想记住的知识与实践经验。
    

 

相关新闻

会计科目最好的记忆方法
化学用语的学习
高考物理知识点优化训练-分子动理论
高中化学记忆9种方法
浓缩记忆法助你记忆历史知识
记忆应用--用’简笔画’记忆唐宋八大家
专业文章的记忆方法举例(关于速听)
《孙子兵法》十三篇篇名记忆
倒背如流《琵琶行》
倒背如流《长恨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大学四年,哈佛的学生都在学什么?
美国大学前120名对ACT成绩的要求(二)
美国大学前120名对ACT成绩的要求(一)
公开课:现代礼仪> 仪表仪态
公开课 现代礼仪
美国社会的自信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3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2
“人”是怎么不见的?——中学特级教师告诉你:中国教育到底给了你什么!
美国大学“扩招”之后(2011-05-13 22:19:36)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