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是世界知识产权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一词广泛了解和接受,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从市中级法院获悉,2002年至2007年间,该院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330起,近两年的数量更是成倍增长,不仅案件数量增多了,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不仅涉及网络著作权和网络域名、驰名商标认定、植物新品种等,更涉及到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民间文学艺术等。在众多纠纷中,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和专利侵权始终位居前三位。(一)侵犯商标权典型事例三环锁业全国打假司法维权省事又有效提起“三环”锁,港城市民可谓家喻户晓,作为锁具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三环”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三环”牌锁类商标,早在1999年1月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尤其是“三环”挂锁,更是久负盛名,市场占有率绝对第一。正因为如此,一些不法商贩便打起了“傍名牌”、搭便车的主意,假冒、侵权挂锁大量涌现,不仅损害了真正“三环”锁的质量声誉,还危害了消费者的使用安全。为了维护品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便成立专门的打假机构,通过工商、技术监督、海关等行政机关查处。行政打假是国家的一种强制行为,制假售假者一旦被查处,按照规定,行政部门要没收假冒产品,并处以罚款。但此罚款,根据规定要上交“国库”。至于企业因被假冒而造成的民事赔偿部分,要由双方协商同意,达不成协议的,还要到法院起诉。而假冒者大都因被行政部门查处,心里产生抵触情绪;加上他们被行政部门没收产品和被罚款后,也存在赔偿能力的问题。因此,企业想获得赔偿难度很大,这就使企业打假只有付出成本的份。由于挂锁体积小,容易分散隐蔽流通,再加上现代物流的方便迅捷,假冒者越来越隐蔽,企业打假越来越难,这又无形地增加了企业打假的成本。如果是异地打假,还可能遭遇地方保护主义,从而出现假冒侵权行为有恃无恐的局面。2006年6月,负责受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市中级法院民三庭的法官,了解到企业的这一现状,主动到企业走访进行普法宣传,为企业支招,向企业讲解如何运用商标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诉讼索赔,来制裁和威慑造假销假、商标侵权行为。法院给企业送来了“及时雨”,“三环”公司立即行动起来,尝试这种新的打假方式,当月就对市区5家涉嫌商户进行调查取证、起诉索赔。当年9月,公司又派打假人员到销假比较集中的临沂、西安地区,调查取证了80多户,去年1月,将其中的44户起诉到了当地法院。要打官司了,售假者不得不与企业面对面。通过法庭上的“交流”,售假者被“上了一课”,也有的售假者在进货时对产品的真假并不知情,通过官司,获知了进真货的渠道,可谓“不打不相识”。对有心改过的假冒者,在法官的调解下,企业会在赔偿数额上做出适当让步,感动之下,有售假者保证以后售“正宗货”,这样以来,企业不但能得到部分损失赔偿,同时还挽回了部分市场。“以前,公司每年为打假要投入几十万元,都是‘血本无归’;去年,公司尝试‘司法打假’,追回来的损失远远超过以往每年付出的打假成本,不仅弥补了部分损失,还赢得了部分市场。”该公司有关打假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司法打假”让企业尝到了甜头,今年以来,“三环”公司将国内打假委托给各地的律师事务所,对公司来说,不用再像以往那样派专人全国各地蹲点跟踪制假售假者,省事省力又省成本。截至目前,仅在烟台本地区,公司已经起诉了33户售假批发商户,在外地法院已起诉200多家。法官简评: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大家对商标重视了,品牌意识也强了,知道利用知识产权来闯市场、搞经济了,尤其是驰名商标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是可以在价值上量化的重要知识型资产。人们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对商标及其品牌竞争的市场优势越来越重视。昔日,人们大都知道行政维权,不太注重“司法维权”,甚至我市的部分律师对“知识产权维权”也比较陌生,针对这一现状,法院走进重点知识产权企业,到县市区召开知识产权行政机关、重点知识产权企业维权座谈会,并与重点律师所主任进行知识产权起诉、应诉座谈。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人们渐渐认识到了“司法打假”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这条打假之路。去年,仅“司法打假”的商标侵权案达39起,占总受案数41%,是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纠纷之初(即2002年)的13倍,有力地推进了知识产权司法维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