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2006年高频考点强化系列民法篇之十三
作者:互联网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10日 共有 35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考点记忆] 一、善意取得: 1.条件:善意、动产、有对价、转让方合理占有。 2.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无论在非公开市场上转让多少次。 3.第三人在公共市场买得,即使是盗窃、遗失物,也可善意取得。 4.货币和无记名的有价证券:不受对价和合理占有限制。 二、先占: 1、条件:须是对无主物的先占;须以自主的意思对无主物进行占有;占有须是现实的。 2、特别规定: (1)所有权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2)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三、拾得遗失物: 1、遗失物:是所有权人遗忘于某处,不为任何人占有的物(只能是动产) 2、相关规定:(1)无行为能力的所有人将物抛弃,因其欠缺意思能力,不构成所有权的抛弃,只是丧失占有。 (2)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3)拾得遗失物毁损、灭失,拾得人无故意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据为己有,拒不返还的,承担侵权责任。 四、发现埋藏物: 埋藏物指包藏于他物之中,不容易为外部发现的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五、添 1、附和: 动产与动产的附和:由主物或价值较高的物的原所有人取得合成物的所有权,并给付对方补偿。 动产与不动产的附和:不动产权人取得所有权,给原动产所有人以补偿。 1、混合:发生在动产之间 2、加工:原则上加工物的所有权归原物的所有人,并给加工人以补偿。但加工价值远远大于原材料价值的除外。 [相关法条] 《民法通则》 第七十九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民通意见》 86.非产权人在使用他人的财产上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没有约定又协商不成,能够拆除的,可以责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价归财产所有人,造成财产所有人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93.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隐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属其所有,而且根据现行的法律、政策又可以归其所有的,应当予以保护。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94.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理。 [配套练习] 王、潘两家同住李村。王家有子王达,潘家有女潘美,两人正在恋爱。两家为子女结婚住房问题议定由潘家出钱,王家出工,在王家已有的3间平房上面加盖上房3间作新人成亲之用。双方对上房3间的权属未作约定。上房3间盖成后,王达和潘美因性情不合解除恋爱关系。为此,王、潘两家反目成仇,并对房屋权屑发生争议。根据民法原理,上房3间的所有权应属谁?A.王家因附合而取得所有权,但应返还潘家所出之钱B.王家因加工而取得所有权,但应返还潘家所出之钱C.潘家因出钱而取得所有权,但应给王家适当补偿D.王家和潘家因合作建房而成为房屋的共有人[答案与解析] 答案A。 《民通意见》第86条规定:“非产权人在使用他人的财产上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没有约定又协商不成,能够拆除的,可以责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价归财产所有人;造成财产所有人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本案中,王家因在自家3间平房上加工房屋的附和行为而取得所有权,但应当对潘家予以补偿。

 

相关新闻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5)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1)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2)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1)
哪些产品受产品质量法的保护(3)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自己的想法续
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经历
法律讲座
律师思维模式及举列子
做律师的收获
像律师那样思考
自己的看法
拜师的方法
律师守则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