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小议卷四的解答
作者:互联网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10日 共有 45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小议卷四的解答我是零四年通过的hr,前后共考了二次,第一次只达到了贫困地区录取线,第二次终于通过,现在也在律所实习了一年的时间.回顾备考及考试的里程,这里特别谈谈对于卷四的一点感想。我的两次考试成绩,都是卷四分比其他卷高,而且两次都是做完了四张卷子,感觉卷四是心里最有底的.希望自己的一些观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通常卷四几种类型的题:简答题司法文书和论述题,对于简答题,大家应该都没什么好为难的,我的做法是比如一个10分的简答,简单的数数全部几个小问题共有几个问号,如果几个小问共出现了8个问号,那至少按照踩点给分的原则,得有8个回答.比如某题的第一小问:请问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是,请分析其行为所处的形态,如不是,请说明理由.那么这样一个问,起码我们就得有两个点要踩上,一是回答是或否,二是回答为什么,两个回答缺一不可。但是我们更要注意的是,这是简答题,不要因为自己对这个知识点很了解,就心中窃喜,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全都写上去,这样浪费了我们宝贵的作答时间,而实际上最多能得到的分数,也只有该小问的分值.另外,比方说刚才举的这个例子,8个小问却有10分,那我们就要注意了,其中必定有某一二个小问,是分值赋的比较多的,应该稍微详细作答.司法文书题,很多朋友可能比较孬,因为客观上文书很多,全方位背下来不好操作,而且可能要忘记.不去全部过一遍,上考场心里有没底,特别是一看卷子,文书正好是自己没复习到的,心里就更慌,还影响了其他题目的作答.我的经验是,文书我们没必要专门买一本书来系统的看.对于文书,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特别是复习诉讼法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着一起复习了,比如复习民事诉讼法,起诉这一块,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把民事起诉状,民事上诉状一并自己写一次,自己编撰个案例,当一次导演,由实体到程序,一块儿包圆了.同样道理,复习到刑事诉讼法的时候,就可以把公诉方的常用重要文书也实际上自己操作一次了.完成了这个工作,对于文书,心里多少有点底子,而且不容易忘记.如果专门去买本书来看,那从量上来看,还是比较多的.效果不如这样分开来好。复习文书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一点,比如同样是司法文书,制作支付令的考试几率,肯定就没有制作合同文书,或者判决书等的出现几率大.所以,对于文书的复习,我们也要区分轻重缓急.最后是论述题,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题形,没有统一同一的标准答案,应该说这是自由度很大的题形,对我们发挥自己的水平是很有利的.但很多人都怕,一是分太多了,一个题目就20多分,二是怕自己写的内容写着写着就找不到写的了或者不知不觉就写离题了。我有一学长有一年就是差了3分,他把论述题给的一个案例拿来分析,写了一篇纸,要写完了才注意到题上明确要求了不要就本案例作就事论事的分析。但没时间也没纸张改了,只有硬着头皮交卷,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写离题了,也就不会差那3分,更不会耽误一年的时间。论述题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一个给定的题目,所包含的法学原理,就已经确定了,如果是我们法理学底子打的好,那么把题目初步过一遍,就大体上能归纳出包含的一些法理.这也是我们在答题时的立论基础。论述题作答前,大家一定要掐好时间,两个论述题,写字肯定够戗,所以最好在草稿上简单写几个大的点子,不必写全,只要能起到提示自己的作用就行,哪怕三五个字,这样的好处是全问写完了,也不至于跑题.另外我看见论坛上也有一些法学原理的万金油型的句子,这些无疑是能帮自己的答案出彩的东西,平时大家可以注意积累,不一定要背得,大体意思能记得,和自己的答案能融会贯通最好不过了.上面是我的一些关于卷四的小小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新闻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5)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1)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2)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1)
哪些产品受产品质量法的保护(3)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自己的想法续
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经历
法律讲座
律师思维模式及举列子
做律师的收获
像律师那样思考
自己的看法
拜师的方法
律师守则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