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面临的也是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时间。从决定开始报名才得知考试的时间比自己预计的要提前一个月,这着实是个不小的打击。从不敢小视司考,也不敢奢望自己能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拿下司考,但是已经整装待发,再没有怯场的理由。我仍抱着必胜的信念,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或许就是这种信念起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动力,否则真的很难想象这2个月的艰辛历程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其次的问题就是教材。当时手头仅有03版法律出版社的红皮书,多年的学习考试经验告诉自己书不在多,在于精,在于读的透,能有效的看好这套书,相信司考是不会有问题的。同时考虑到时间紧迫、又财力有限,因此开始就决定不买教材,仅添了一本法律出版社的历年试卷解析,这就是我全部的学习资料。当初的学习计划是先看教材,穿插的看法条,最后做历年的试题。然而也就在同时意外的到了,就此扎了根,也因此打乱了原先的学习计划。原本就觉得枯燥乏味的教材,再看了老师的试题解析之后,越发觉到那套教材的巨大缺陷,教条似的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即看不出什么问题,也觉不到进步,看了都懂,做题都错。为了节约时间、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放弃了那套教材,花了些时间分类整理了版里所有老师已答的文章,没有时间仔细琢磨,但也有心的研读了一遍,受益非浅。表现在和网友的问题讨论中原本一盘散沙的法律概念渐渐条理化和清晰化,对一些部门大法也有了整体的框架感,此时不得不折服于老师的功力深厚,也为在关键的时刻有了众兄弟姐妹的支持感到庆幸。考试中有不少考题都似曾相识,这与大家在的提问和讨论有关,我想这就是的价值所在。除了看网上的精华帖,还找了不同版本的重点法条的解读,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为解决其中的问题也花了相当的时间,这同时也意味着自己是真正的在思考,在理解,在进步,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同大多的考友一样,也在网上了大量的试卷、考题,然而最终从头到尾能完整做下来的没有一套,一难以保证质量,二费时很多却难保效果,总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反而觉得还是历年真题最有价值,能真正理解、掌握好每一道题,相信要比题海战强百倍。因此基本没做过练习题,而在看书的过程中,真题却被我翻过“无数次”。有对历年考题不懂的就发到网上,都可以得到老师及时的解答,对自己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感激之情是难以言表的。当时发帖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通过各种途径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可发帖,因为如果凡有问题就发帖问同学问老师,不仅不利于学习的主动性,会产生惰性,亦不利于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减少许多学习过程中本应有的趣味性;当然无形中也会给老师带来过多的负担。也就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好处,不仅扎实了理论功底,而且积累了不少自信心。当然其中的艰辛也可想而知,由于身体一直不很好,一般都有控制上网时间,也就是这2个月的时间几乎就泡在了网上,无法顾虑任何东西,也不管2个月的时间能否通过,惟一关注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更多的书,记住更多的内容,消灭掉更多的疑问,最终拿下司考这个“碉堡”。除了睡觉,就是看书,就是琢磨着还有哪些没看,有哪些需要加强记忆的,还有哪些可能会记忆有误而需要反功的,哪些还没真正掌握,有哪些是已经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原本就是个多梦的人,在这2个月更是整晚的做着司考梦,我是整个的把自己给豁出去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2个多月的苦行僧似的生活让我不仅体验了学习的艰辛,然而更有兴奋和刺激,也是在这次司考过程中让我真正爱上了法律。也就是因为这个信念让我坚持了下来。对于司考是势在必得,不管是一次、二次还是三次,都不会放弃。司考已不仅仅是梦想,而是为发展个人事业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查分那天很激动,考完之后一直抱着肯定不过的准备,然而心底仍抱着一丝丝的幻想。当得知自己真的通过,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复,实不敢相信那是真的,虽说有些法学基础,但只有短短2个月的备考,而且又是第一次参考,我尽然拿下了“中国第一考”,不得不佩服自己,我为自己创造了“奇迹”。终于通过了,知道未来的路更艰辛,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司考只是开始,但这次的成功却使自己对今后的执业生涯倍添信心。这使我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了的,就怕自己没有耐心和毅力,我记得老师就曾说过,老师的精神时刻地鼓舞着自己。考后不少同学都问过该如何备考,要说起来很简单:让自己爱上法律,用心看书。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心得,希望这些点点滴滴会对将要备战的同盟有些许的帮助:
hr励志:历年真题最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