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大学毕业,便遭遇了考试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结果以231分差分数线9分的成绩没有成为那7%的幸运儿之一。像我这样的成绩本不该拿出来献丑的,尽丢自己的脸,弄不好还将辛辛苦苦教育了我四年的学校的脸也丢了。可是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将自己hr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一方面可以系统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各位其他的考友提供点失败的经验,以免自己和下一次hr的考友重蹈覆辙!我是从2001年7月开始准备hr的,说是准备,就是每天看一小段考试用书,这一看就是7个月。也就是说,我用了足足7个月的时间才看了一遍教材,并且没有做题。等到第二遍开始看书的时候,已经是2002年的2月初了。可以说,这是我复习应考中最大的败笔。仔细分析原因如下:第一、战线拉的过长。我并不否认这次hr的特殊性,大家在复习中一直在猜测考试时间,各种传闻让每个考生人心惶惶。开始的时候,看书还是挺认真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来越厌倦每天的重复了。不久,每天的看书就成了过场,心里总是抱着等到考试时间定下来后再全力复习的念头,所以,7个月只看一遍书也不足为奇了。第二、过于自信。由于是法律科班,又是应届毕业生,对于hr的艰巨性、困难性估计不足。一个一次就以高分通过律考的师兄告诉我,他只复习了2个月,就通过了。使我认为hr不过如此,到时候突击两个月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使我盲目地自信。第三、基础薄弱。大学时代的课程以及教学很是宽松,名为法律系学生,但可能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我甚至比不上一个法律生来得认真踏实,我把自己整个大学时代的时光扔进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活动中去了。等到进入第二轮冲刺复习的时候,我方才发现自己好像一个新手,太多的东西需要熟悉和记忆,甚至连一些基础理论,课堂上也只是弄了个一知半解,不得不一一重新学起。若是当时认真一点,可能结果也不会如此了。我的几个第二轮一起在学校复习的正读的本科室友纷纷取得了高分,就是很好的例证。第四、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复习任务。制定复习计划贵在实行,无论制定的时候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具有可行性、多么详细,都应该一则不扣的完成。这次司考复习的过程中,我根据情况制定了好几次学习计划,可是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完整整的执行完毕,复习的效果自然不好了。第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一件不轻松的事。特别是像hr这样只有7%通过率、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的考试,可能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耐得住寂寞了。不幸的是,由于轻敌和惰性,我在7个月中只粗略了看了一遍书,没通过考试也在情理之中了。天道酬勤,刻苦认真地复习,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无所可怨的了!时光进入2002年2月,由于考试时间的推近,松弛的神经也随之绷紧起来。我进入了这次hr复习最关键的时刻。可以这么说,我这次考试最后的成绩还能考到231分,就全依托了这一阶段的有效复习。但仔细回想,仍然存在着许多失误:第一、教材用的太少。和第一轮不同,我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就将教材全部看了一遍,然而这一遍便是我最后一遍系统地看教材了。本想在最后的十天再将教材翻一遍,可是因为各种版本的押题试卷在考友中流传,最后的精力都放在了考题上。考试时做第一张试卷,我就知道这次我吃大亏了。许多考题,特别是法理学,都是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而我的记忆,却在考试的紧张中,逐渐模糊(本来就模糊)。等到考完之后去翻书,发现基本上我的答案都是差了那么一点就对了。很是后悔没有好好看教材,但这天底下,却是没有后悔药可买的。第二、参考书使用的过多。这一阶段我使用了太多版本的参考资料,有“万国”的,有著名的“肖书”,有“三校名师”的,有“排挡”的,有与教材配套的“白皮书”,有“辅导班”网站的,还有各种网上的资料,几乎口碑不错的东西我都用了。这个时候很是用功,每天几乎把可花的时间全部花在了做题和看参考书上。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像这样大面积的撒网做题,成效却是不大。我自认为自己的智商还过得去,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在复习的最关键时刻走入歧途了。第三、过分信赖考前模拟卷的得分。考前一个月,我开始陆续做一些模拟卷,慢慢地,模拟卷分数越做越高,甚至前三卷的得分可以保持在220分左右。这使得我自信心爆棚,认为只要保持这样的水准,通过考试一定没有问题。但是,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试之后,我方才知道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可笑。我特别想说的是,真实考场下的真题,和平时所做的模拟题是绝对不在一个档次,更不要说今年的hr悄无声息地将多项选择题增加到每卷50题了。无论模拟卷的得分如何,都不应放弃基础考点的复习,只有打好基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才是万全之策!
我是怎样没有通过hr--考生的失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