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类沟通、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互了解的重要手段,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社会服务。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导游讲解,使大好河山的“静态”变为动态,使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死而复活,使优雅的传统工艺品栩栩如生,从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导游工作要求每个导游员具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而正确、优美、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导游工作是一种社会职业,与其它社会行业一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行业语言——导游语言。导游语言是导游员与旅游者交流思想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朱光潜先生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导游员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心理活动,所以必须在语言艺术的“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字上作文章。导游员的语言美不仅是为了尊重游客,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的语言修养高,提高了自己的人品。一、导游语言的运用原则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有“快、急、难、杂”的特点,往往没有时间字斟句酌。然而,一名优秀导游员却能以准确、高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进行导游讲解,内容趣味无穷,修辞优美,语调富有感情,抑、扬、顿、挫,速度适中,强弱相宜,高低和谐,转折自然,嗓音甜润悦耳,这样的导游讲解让旅游者听了感到舒服,难以忘怀。一名优秀导游员之所以能进行高水平的导游讲解,不仅是因为他有坚实的语言(汉语、外语)功底,还在于他运用语言时能遵循“正确、清楚、生动、灵活”四原则和“八有”原则。(一)导游语言“四原则”1.正确正确性,即导游语言的规范性,这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是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通过导游活动,导游员向旅游者传播着中华文明,传递着审美。在这一活动中,“正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伪灭千真”,如果导游员信口开河、杜撰史实、张冠李戴,旅游者一旦发现受到了导游员的蒙蔽,必定产生极大的反感,会怀疑所有导游讲解的真实性,甚至会否定一切。所以要求导游员在宣传、讲解时,在回答旅游者的问题时必须正确无误。而且,导游语言的科学性越强,越能吸引游客的注意,越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导游员也会受到他们更多的尊重。导游语言的正确性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语音、语调、语法、用词造句正确,外语导游员要避免家乡音和汉语语法的影响。2)导游讲解的内容必须有根有据,正确无误,切忌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即使是神话传说也应有所本源,不得信口开河,而且须与游览景点有紧密联系。3)敬语和谦语有助于传达友谊和感情,但应注意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也要适合自己的身份;东西方的成语、谚语,名人的名言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使导游讲解的品位提高,使导游员的谈吐显得高雅,令游客产生好感,但要正确、完整、恰到好处,附庸风雅的言词只会引来耻笑。2.清楚清楚是导游语言科学性的又一体现,要求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1)口齿清晰,简洁明了,确切达意;措辞恰当,组合相宜;层次分明,逻辑性强。2)文物古迹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自然景观的成因及特征必须交待清楚。3)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忌用歧义语和生僻词汇,避免冗长的书面语;不要满口空话、套话;使用中国专用的政治词汇时要作适当解释;使用俚语要谨慎,一定要了解其正确意义及使用场合;不要乱用高级形容词。3.生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是导游语言美之所在,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具体体现。语言的生动性不仅要考虑讲话的内容,也要考虑表达方式,还要力求与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调等和谐一致。导游员的语言表达如果是平淡无奇、和尚念经式的单调、呆板、甚至是生硬的,必然使听者兴趣索然,还往往会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不耐烦或厌恶的情绪;而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发人深省的导游讲解才能起到引人入胜、情景交融的作用。所以,要求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力争做到:l)使用形象化的语言,以求创造美的意境。2)使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语言生动流畅才能达意,给人以美感,它是导游讲解成功的基本保证之一。为了使导游语言达到生动流畅,不仅要求导游员讲话的音调正确优美、节奏适中、语法无误、用词恰当,更要求导游员的思维逻辑清晰,讲解的中心内容明确,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如果导游员讲话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结结巴巴或吞吞吐吐,这样的导游讲解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会引起误会,当然更谈不上让旅游者获得旅游活动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了。3)在充分掌握导游资料的情况下注意趣味性,努力使情景与语言交融,激发起旅游者浓郁的游兴。4)恰当比喻。以熟喻生使导游讲解更易理解,生动的比喻往往会让人感到亲切。5)幽默感。“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列宁语)幽默基于知识、阅历和性格之上,是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标志。幽默以能给人知识、力量、信心和启发为出发点。讲话幽默风趣是导游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它使导游讲解锦上添花,使听者欢笑、轻松愉快,使气氛活跃,提高旅游者的游兴;遇到问题时,幽默可以稳定情绪,保持乐观,忘记(至少暂时忘记)忧愁和烦恼;幽默还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手段、它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龃龉,可以缓解,甚至摆脱窘境。有位哲人曾说过:“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但是,如果“幽默的话说得不好,很容易变成友谊的致命伤”。所以我们要避免滥用幽默,要注意幽默语言的品位。幽默应是有礼、高雅的,不冒犯他人的,我们在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时切勿伤害在场的任何人。不得针对一个人的身体缺陷,也不得针对他国的内政和宗教。6)表情、动作的有机配合。在导游讲解时,导游员的神态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声音语调若能与讲解的内容、当时的气氛有机配合,和谐一致,定会产生极佳的效果。4.灵活灵活,即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空条件进行导游讲解。“灵活”不等于讲解可以无选择、无侧重,也不是放弃导游讲解内容的完整性。因此,导游员要灵活使用导游语言,使特定景点的讲解适应不同旅游者
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满足他们的木同层次的审美要求。例如,对专家、学者和中国通,导游员在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品位,要谨慎、规范;对初访者,导游员要热情洋溢;对年老体弱的游客,讲解时力求简洁从容;对青年,导游讲解应活泼流畅;对文化水平低的旅游者,导游语言要力求通俗化。这就要求导游员在较高的语言修养的基础上灵活地安排讲解内容,使其深浅恰当;灵活地运用语言,使其雅俗相宜,努力使每个旅游者都能获得美的享受。此外,导游词要与旅游者的目光所及的景象融为一体,要使旅游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导游讲解之中,这是衡量导游讲解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二)导游语言的“八有”原则1.言之有物导游讲解的内容要充实,有说服力;导游员的语言应是客观事物的观念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不讲空话、套话,木玩弄美丽词藻。2.言之有据导游员讲话要负责,切忌弄虚作假;导游讲解必须有根有据,令人信服,不得胡编乱造、张冠李戴。3.言之有理导游员说话要诚实,不尚虚文;要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即要言之有理,入情入理。4.言之有情导游员的言语要友好,富有人情味,要让听者感到亲切、温暖。5.言之有礼导游员讲话要言语文雅,谦虚敬人,令旅游者听后赏心悦耳。6.言之有神言者有神,言必传神,导游员在讲解时要精神饱满,声音传神,要多用形象化的语言,引人入胜。7.言之有趣导游员说话诙谐、幽默、风趣,令人愉悦,有助干活跃气氛,提高游兴。8.言之有喻适当比喻,以熟喻生,生动易懂,听者倍感亲切,会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八有”原则中,言之有理体现了导游语言的思想性(亦称哲理性);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是导游语言的科学性和知识性;言之有神、言之有趣、言之有喻是导游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言之有礼、言之有情则是导游员的道德修养在导游讲解中的具体体现。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具有生动形象、幽默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