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四种观念
作者:互联网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11日 共有 82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新农村建设要呈现生机和活力,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1、必须牢固树立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就是要认真分析域情、把握自身优势、抓住有利条件,顺势而为。不管所处的地理位置如何,不管有没有区位优势,只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找准主题,同样可以做出像样的文章。我们必须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开拓性地谋划,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要牢固树立特色化的理念,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区位、资源、品牌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打响具有地方特色、地方风格的品牌。近郊地区可以把逐步实现就地城市化作为发展重点;山丘区可以把打响绿色食品品牌作为重点;湖区可以立足水资源优势,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作为重点;边境地区可以把发展边境贸易作为重点。2、必须牢固树立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统筹协调、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把城市和农村剥离开来搞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推行城乡互动。一方面,在基础建设上要“以城带乡”。要充分整合城市资源,按照城市建设的标准搞好农村基础建设,配套好水、电、路、气、通讯等生活设施,同时要按照城市化标准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让农民享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上要“以农补城”。要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协会为龙头,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走“公司 基地”的路子,使土地向有技术专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专业大户、城市工商业主和能人集中,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基地,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引导农民到农业龙头企业或公司务工,成为产业工人,或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分享收益,成为“准市民”,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加快农村向城市化的转变。3、必须牢固树立人性化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紧紧依靠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好群众的参与热情。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避免因好高骛远而加重群众的负担,伤了群众的感情;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项目抓起,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引导,既要让群众看到甜头、看到希望,又要让群众出一份力、使一把劲;在财政投入问题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点面结合、整体推进,避免出现新的不平衡,特别是各乡镇在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时,要防止包办代替,避免出现“政府干部忙、点村群众看、点外群众烦”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农民保障机制,特别是在建设投入、农民增收、权利保障、hr、医疗卫生、生活救助、社会养老等方面,要形成相应的保障体系,免除群众后顾之忧,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4、必须牢固树立系统化的发展理念,整体联动、合力共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力共为,只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才会有不竭的动力。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县乡两级要紧紧抓住国家的政策机遇,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争取政策,力争的资金和项目落户本地,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对新农村建设给予实质性的支持。二是要强化部门支持。县直部门和单位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新农村建设争取的资金,提供更大的支持,做出最大贡献。三是要引导社会参与。要进一步搞活机制,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运作,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关新闻

歌诗达邮轮之旅 日本福冈
歌诗达邮轮(首尔篇�)
歌诗达邮轮 惠旅游
歌诗达邮轮 非诚勿扰片段
歌诗达邮轮之旅
皇家加勒比邮轮之海洋绿洲号的组建
邮轮上的经典美食 歌诗达
皇家加勒比邮轮 运营介绍(二)
皇家加勒比邮轮 运营简介(一)
歌诗达邮轮日韩风情游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旅游拍照十大禁忌
[开封大相国寺导游词]
[峨眉山金顶导游词]
[峨眉山万年寺导游词]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
北山导游词
金山岭长城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洛阳水席导游词
鸡冠洞导游词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