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的团队到长沙之后,游客为先去什么地方游览发生分歧。小杨召开全团会议,希望能求得一个“平衡”。刘太太先发言,她说:“我们报名时就看中了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我们就是冲着它来的,我们的意见是应该先去马王堆出土文物展览馆。”她的话立刻得到一部分游客的响应。小杨心想:“中心人物”应该是团长欧阳先生,是不是现在刘太太取代欧阳先生了?要不,为什么她第一个发言,又得到其他客人的响应呢?可是——也不像。响应她的客人只占全团人数的三分之一呀。李先生第二个发言,他说:“我们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到长沙就是为了看这个岳麓书院。它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听我朋友说过,这个书院很大。所以我们明天应该先去岳麓书院,要不然时间肯定不够。”李先生的话得到近一半游客的响应。小杨想:新的“中心人物”是李先生?也不像。如果是他,刘太太恐怕不会第一个跳出来说话。欧阳先生站起来了。他有点激动。他说:“我们为什么这一次带着小孩来长沙?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毛主席当年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让他们受受教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革命圣地当然应该优先安排……” 欧阳先生话音未落,就有人响应:“对,革命圣地当然应该优先安排!”“橘子洲头就应该先去!毛主席的词在本案例中,代表客人发言的旅游者发生变化,的确会让人误认为旅游团内发生了“中心人物飘移”。那么如何判断是“旅游团中心人物飘移”还是出现“亚群体” 呢?这主要是看其他游客的支持情况。如果发生“飘移”,原“中心人物”是不会有游客附和着他的意见,这是一。如果发生“亚群体”,一般会有其他游客纠正发言者的发言,这是二。如果代表不同意见的“发言人”的数日在三人以上,那么,都可以断定是出现了不同的“亚群体”。要注意是,团队有了“亚群体”之后,发言人不一定都是“亚群体”的“发言人”,很有可能是性格外向的旅游者临时发言。两者的区别在于:“亚群体发言人”言语的目标始终一致,不容易被说服;而临时发言者通常言语目标比较零散,容易被说服。注:“旅游团中心人物飘移”请参见案例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