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中国电子商务十年风云榜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0月09日 共有 135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中国的IT界曾经一度流传着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非洲大陆上的羚羊和猎豹都要拼命地奔跑;羚羊要逃脱猎豹的追捕必须要跑在最前面,而猎豹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这就是生存竞争。激情逐渐归于理性之际,这则故事似乎正在由中国电子商务来演绎。
    
    中国电子商务萌发于10年前的1995年,大批企业出现并掀起初次热潮则是在4年以后。在大批创业青年中,8848的创始人王峻涛率先成为一个旗手。几起几落,从舞台中心到边缘,他依然坚持在这个领域,证明着中国电子商务人的执着,也证明着这个领域的残酷与诱人。
    
    最早的中国电子商务人喊出“做中国的亚马逊”、“做中国的eBay”口号不久,这些口号中的公司就以竞争者而不是老师的姿态登陆中国了。
    
    2002年3月,eBay注资易趣3000万美元,收购易趣33%的股份。2003年6月,eBay对易趣再度追加1.5亿美元投资,创立了4年的易趣加上了“eBay”的前缀;2004年4月雅虎也借助于与新浪的合作,以一拍网进入中国电子商务战场;王峻涛至今仍坚持“要理解电子商务趋势和诀窍”就要理解的一个企业——亚马逊,在2004年也携带大量资金来了,由于当当网的俞渝和李国庆难舍创业情结,也因为他们对当当网的绝对控股而拒绝了亚马逊的收购。随后,亚马逊出人意料地把卓越网纳入怀中。
    
    国际巨头的进入,给多少带有创始人个人性情的创业型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带来了新元素——有着跨国公司强大后盾、受过规范化训练的职业经理人。到2004年11月,完成eBay与易趣的平台整合之后,易趣创始人邵亦波卸任CEO,任董事长,原CFO郑锡贵升任COO。卓越换上亚马逊的标志后,顺理成章的高层震荡也已发生,唯一留在卓越的创始人之一的陈年也已经开始了再次创业。由此,这两家企业相继告别了创始阶段,迎来国际化时代。
    
    作为跨国公司的本土职业经理人,在残酷的竞争中,两难的他们一样会留下无奈“退场”的背影。郑昭东,一拍的总经理因为总部失去耐心而在半年内匆匆卸任。
    
    “eBay、亚马逊对中国电子商务的信心似乎更强,这些刺激了中国电子商务人的信心,催生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懿说,“这些企业同时也要向中国企业学习,外国的大象未必不会跳中国的秧歌。”
    
    而沉浸在竞争的快感之中的,如已经把步伐跨到全球的阿里巴巴CEO马云则说:“如果竞争是痛苦的,那么就说明策略不对。”
    
    时间流逝中的努力,使曾经困扰并且阻碍中国电子商务的三座大山——用户、配送、支付,一点点被铲平疏通。
    
    沈懿说,电子商务企业的不断成长,在弥补中国商业不足的同时,也在推动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今年4月1日实施的《电子签名法》,被称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
    
    2005年4月,由伦敦经济人智库(EIU)进行的全球“电子商务准备度”排名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内地排名全球第五十四位,比去年下降了两位。“电子商务准备度”排名主要基于六项标准:基础设施、商业环境、消费者和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使用率、社会及文化环境、立法及政策环境以及客户服务。
    
    中国电子商务人都清楚目前的“启蒙阶段”,但信心恐怕都如马云所说:“我要看他明年的排名。”
    
    马云的阿里巴巴已经盈利,梁建章的携程、唐越的e龙前景良好,李国庆夫妇的当当处在盈亏平衡的关键时期,由邵亦波、郑锡贵联手掌控的eBay易趣,马云的淘宝,还在成长。
    
    据《互联网研究系列报告——电子商务(2004)》显示,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在2004年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将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华尔街投资者也曾说过,2005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关键性一年,谁在2005年掌握了主动,谁也就掌握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看来,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电子商务才是破冰伊始。

    

 

相关新闻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想起我的国际贸易老师
主要的贸易集团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五个阶段
其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保护幼稚产业
其他非关税壁垒
反补贴
倾销与反倾销
自愿出口限制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