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掌握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工业部门。
    2.  理解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的措施与成效。
    3.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我国传统企业存在问题和整治措施与发展方向。
    4.  了解新兴工业区形成的背景。掌握新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及主要类型。
    5.  掌握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优势。
    6.  掌握高技术工业区的特点。了解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理解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原因。
    7.  结合中国实例,分析我国乡镇企业、高技术工业区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的措施与成效。
    2.掌握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优势。
    3.掌握高技术工业区的特点。了解美国“硅谷”在世界电子工业中的地位。理解美国“硅谷”迅速崛起的原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是式谈话法、讲议练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工业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传统工业区发展的同时,也会形成新的工业区。那么,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讲授新课】
    1、传统工业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传统工业区的共同特征:以煤、铁资源为基础,大型传统工业钢铁、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耗能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后开始衰落。
    2、说出世界上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德国的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3、分析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离铁矿区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便捷的交通——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水运条件好、广阔的市场——西欧和德国工业区发达、鲁尔区本身是消费中心。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在五大传统工业)、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和出口钢国家增多、经济危机、钢产品的替代品增多)、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新的技术革命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鲁尔区原有的生产组织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鲁尔区的饱和状态造成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见课本。
    4、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条件、主导因素是什么?与鲁尔区的条件有什么异同?
    区位条件:炼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接近市场
    主导因素:资源
    异同比较:同:煤炭、交通、市场。异:鲁尔区仅煤
    5、新工业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新工业区?
    特征:时间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后)、
    地区新:不接近原料、市场、注重交通和技术;
    组织新: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
    典型新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美国西海岸“硅谷”
    6、分析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分布、区位条件、特点、发展模式。
    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在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
    区位条件:。
    
| 自身优势 | 大批廉价劳动力;市场信息灵通 | 
| 国内环境 | 政府的大力支持;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 
| 外部环境 |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 
工业特点:
    
|  | 特点 | 说明 | 
| 生产规模 | 小 | 企业雇员250人以下 | 
| 工业部门 | 轻工业 | 成本低、工艺考究、高质 | 
| 工业类型 | 同类型相关工业 |  | 
| 工业水平 | 高度专业化 | 单一专业化生产 | 
| 工业分布 | 分散 | 小城镇、农村、家庭 | 
发展模式: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7、分析我国温州乡镇工业和意大利新兴工业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不同之处:意大利:企业间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企业集团。
    温  州:协作联系不够,多家企业竞争,规模效应差。
    8、分析美国硅谷的工业特点、区位条件。
    工业特点:
    
| 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的特点 | ||
|  | 高技术工业 | 传统工业 | 
| 科技人员比例 | 高 | 低 | 
| 产品增加值 | 大 | 小 | 
| 生产增长速度 | 快 | 慢 | 
|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 短 | 长 | 
|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 多 | 少 | 
区位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高科技工业的环境要求;
    (2)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高科技工业的环境要求;
    (3)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高科技工业的技术支持;
    (4)便捷的交通——工业和市场的联系纽带;
    (5)军事订货——“硅谷”的特殊优势;
    (6)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产品更新的动力。
    9、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比较项目 | 美国“硅谷” |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 | 
| 生产结构 | 高科技产品 | 轻工业产品 | 
| 生产特点 | 增长快、更新快、研发费用高 | 生产分散、资本分散 | 
| 分布特点 | 高等院校、环境优美 | 小城镇、农村 | 
| 劳力技术 | 从业人员高水平、高技能 | 廉价劳动力 | 
| 政府因素 | 军事订货 | 政府的大力支持 | 
10、     与美国“硅谷”相比,中关村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  | 美国“硅谷” | 中关村 | 
| 相同点 | 紧邻高校和科技院所、政府的支持、交通便利 | |
| 不同点 | 中关村科研经费不足、科技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专业化配套不够、市场制度和法规不完善 | |
| 问题 | 中关村离市区近、环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 经费不足、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 | |
 
    【总结新课】
    传统工业区的共同特征:以煤、铁资源为基础,大型传统工业钢铁、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耗能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后开始衰落。新工业区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世界上有哪些典型的新工业区?
    特征:时间新: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后)、
    地区新:不接近原料、市场、注重交通和技术;
    组织新: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
    典型新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德国南部、美国西海岸“硅谷”。
     
     
    【课后作业】:
    1、完成高一地理第二册填图册第四章第三节
    2、完成高一地理同步导学第四章第三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