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描述,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可以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天地之始没有任何定义;有了定义,才产生了万事万物。所以我超脱物欲以感受它的奇妙,又通过物欲以观察它的规则。有欲和无欲看似不同,其实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了解道的不同方式。说它们是一样的听起来很玄,也确实很玄妙,理解了它们之间的这种玄妙,是进入道的世界的玄妙之门。
(道是动态的,永远不会静止,事物也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有一劳永逸的定义和判断。因而我们要把握道的真意,必须因势而动,拥有一颗清澈灵敏的心,不能让自己的头脑被旧有的思想所禁锢,永远以不带成见的眼光面对不断演化的现实。
道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因而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它,偏执于任何一面,都无法真正进入道的法门。)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所有的人都以一种美为美,这样就丑恶了。都以一种善为善,就不善了。所以说,有和无相辅相成,难和易相辅相成,长和短互相衬托,高和下互相依托,乐器的音色与人的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相随,这是永恒的状态,不会因为人的偏爱而使其中一方消失。因此圣人处事顺其自然不强求;实行不言(不教条)的教化,就像自然万物创造了世界而不主宰它,生养了万物而不占有它,培育万物却不自恃其能,成功了也不居功自傲。只有不占据,才会不失去。
(美和善都是相对的概念,如果因为有权势的人偏爱某一种美和善,全社会就趋炎附势只赞美这一种美和善而抑制其它的美和善,这个社会就不美也不善了。因为自己的能耐而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以为只有自己的方式才是美和善的,他终将遭人唾弃。)
(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贤能,使民众不必争名;不将难得之物看得贵重,使民众不必偷盗抢夺;不炫耀能诱发贪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因此圣人的治理方法是:净化人内心的欲念,但要满足他实际的需求,弱化他的主观固执,而要强化他的行动能力。常使人民不觉得有什么可贪求的,使那些聪明的人因而不敢恣意妄为。遵循“无为”的原则,就不会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聪明的人不受到羡慕,他们就耍不出小聪明了。如果人民安居乐业,清心寡欲,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不要让各种名利欲望去扰乱民心,不要让人们因彼此的不同而互相妒嫉羡慕,如果各种各样的人都受到一视同仁,不必固执于某种追求,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去行动。人们就可以安居乐业,和谐自在了。
看现今社会,有多少人是非贪不可呢?人们需要的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为了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谄媚……
但是,人不可能会没有欲望,换个角度来看,欲望也是一种积极的力量。不让人们互相嫉妒羡慕,并不是让他们完全一样,而是崇尚多元化,维护各种“不同”的平等权利,推动各种“不同”之间的彼此尊重。
(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虚幻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它深不可测就像万物的宗源;它消磨锋芒,化解纠纷,柔和其光芒,融合于尘世。幽隐深邃若有若无。我不知道它产生于何处,似乎在万事万物之前就已存在。
(道是浩淼无穷的,我们看不到它摸不到它,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无私,没有仁慈偏爱,万物在它眼中都是一样的。圣人也是无私的,没有仁慈偏爱,百姓在他眼中也是完全平等,完全一样的。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风箱吗?虽然空虚却无穷尽,越是扰动越是产生无穷的能量。说得太多立刻就发觉词不达意,不如适可而止吧。
(天地对于万事万物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偏爱的,不论你是有生命也好,没生命也好,漂亮也好,丑陋也好,它都是一视同仁按照自己的规律毫无偏袒。圣人也是一样,对待百姓要一视同仁,不要偏爱。你越是想要按某个标准去塑造这个社会,就会越是搅动更多混乱。对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要用心去体会,字斟句酌按字面去理解,就会偏离了我的真正意思)
(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道是永恒不绝的,这就是它玄妙的母体特性。天地万物由它(道这个母体)而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道的母性特征使它能够孕育万物。)
(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并不强求自己的生存。因此圣人不去争抢,反而走到了前面;不去考虑自己的利益反而保存了自己。只有摆脱了自私的欲望,才能成就其自身的目的和理想。
(这和康德的“只有摆脱了欲望的控制,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是一致的)
(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高境界的善就象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勉强。它留在人们不喜欢的地方,和“道”非常相似。这样的人,善于找准自己的位置,心境平静而深邃,与人相处遵守“仁”的原则,说话诚实守信,从政则善于治理之法,办事善于发挥自己的能力,行动则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正因为与世无争不勉强,所以没有担忧。
(水看似柔弱,它清澈单纯却蕴含着深邃的力量,平静地居于低处不强求,但善于抓住时机,顺势而动,发挥自己的才能)
(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握着的容器里面已经满到溢出来了,不如及时停止。反复锤炼使金属锋芒毕露,反而使得它不能长久保留。金玉满堂,没有能够守得住的。因富贵而变得骄横,必然咎由自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应当抽身而退,这样才符合天道。
(恰到好处,知道适可而止,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