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贾耽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6日 共有 258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人物简介    
    贾耽(730至805),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
    
     贾耽 
    贾耽从小就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步入中年以后,十分重视地理研究工作。“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天宝十载(751),他参加科举考试,以明经登第。 
    
    
    
    
    

生平经历

    贾耽天宝(742至756)中举明经,贞元(785至805)中历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魏国公,顺宗(805)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谥元靖。正书宗虞世南。卒年七十六。
    
    
    
    
    

政绩茂异

    乾元中(约759 年)授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以后续任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检校膳部员外郎、太原少尹、北都副留守、检校礼部郎中、节度副使、汾州刺史等职。由于他才华出众,政绩茂异,又被提升为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大历十四年(779)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朝仪大夫、山南西道(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交界地区)节度使,封广川男。当时守臣梁崇义恃汉水岘山之险,反叛唐朝,贾耽奉命带兵东讨,降均州,屯谷城,所向皆捷,以功加银青光禄大夫。建中三年(782),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今河南、陕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区)节度使,东都留守,东畿、汝南防御使等。贞元二年(786)改检校右仆射,兼滑州(今河南滑县)刺史,义成军(今河南滑县)节度使。贞元九年(793)入觐,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七年(801)封魏国公。永贞元年(805)唐顺宗李诵即位,贾耽任检校司空、左仆射。十月一日卒于长安,享年七十六岁,赠太傅,谥曰元靖。
    
    
    
    
    

人生轨迹

家庭出身

    贾耽的先祖是长乐(今河南 安阳市东)人。七代祖贾元楷因避葛荣之乱,迁居浮阳(今河北沧县)。祖父贾知义,沁州沁源(今山西沁源)主簿,赠扬州大都督。父贾炎之,沁水(今山西沁水)丞。贾耽妻苏氏先于他25年(即公元780年)去世,赠扶风郡夫人。贾耽出身于仕宦世家。
    
      贾耽
    
    
    
    
    

出仕为官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他22岁时以两经登第(考中)走上仕途。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授贝州临清(今河北清河)县尉,继而授绛州正平(今山西新绛)县尉。处理日常政务中,表现出“器重识高,涵泳万顷”的良好素质,颇得太原尹王思礼赏识,授度支判官。后转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擢为检校缮部员外郎兼太原少尹、侍御史、北都副留守、检校礼部郎中。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迁汾州刺史。在郡七年,政绩茂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提升为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负责接待入朝使者和出使归臣的工作。同年十一月五日,以检校左散骑常侍兼梁州刺史、
山南西道节度观察度支营田等使,加朝议大夫,封广川男。时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贾耽受命领麾下沿江东讨,协力群帅,平夷江汉,所向皆捷,荣立军功,给以加银并赐青光禄大夫的嘉奖。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任检校工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迁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东都畿汝州都防御观察等使。因德政兼优,得到德宗皇帝的信任,下诏特许贾耽在近郊狩猎。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平讨李希烈有功,加东都畿唐、汝、邓都防御观察使。同年九月十一日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兼滑州刺史,充义成军节度,郑、滑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贾耽以64岁高龄奉诣入觐,五月二十七日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为之宝,廓为之重,天下以之信向,蛮夷以之怀来,加金紫光禄大夫”。而后转任左仆射,依前平章事,迁检校司空,封魏国公。
    
    
    
    
    

提出辞呈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贾耽因健康原因,首次上表提出辞呈。表曰:“荏苒四年,昧于摄生,素有多病。眼有盲膜之疾,耳闻风雨之声。自赵憬云亡,卢迈染患,忽忽惊悸。旧疹顿加,尸素之中,视听不逮。……省躬量力,诚所不任。非求退让之名,实为官谤所迫。伏希圣鉴俯察恳诚,无任惶迫切之至。”辞职未予恩准。
    
    
    
    
    

疾病缠身

    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又以疾避相位,未允。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贾耽的健康每况愈下,病疾日益严重,于三月二十一日、二十七日、五月二十日、七月二十日、八月八日、十月一日,他接连六次上表,陈述“残年沈疗,渐不支持”,“顾兹朽质”,“枕席缠绵,形神消耗”,“大病之期,晦明难保”,“伏乞赐臣骸骨,收臣印绶”,“无任量力恳迫之至”。请求乞退的表文,情真意切。可是,顺宗皇帝还未批奏,贾耽就病逝于长安(今西安)光福里的私宅。居相位13年。册赠太傅,谥号元靖,葬于长安高阳原。贾耽生活在唐王朝由繁荣昌盛的顶峰走向跌坡的转折时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长期在地方和中央任重要职务,目睹了国势衰落边疆多事的情景,深表忧虑。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盼望早日收复失地,恢复领土完整,怀抱强烈的爱国热忱。
      贾耽
    
    
    
    
    

编修地理

    贾耽一生为官四十七年,其中居相位十三年,事务繁忙,政绩茂异。与此同时,他根据国家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政治、军事研究地理,考察地理。
    
    
    
    
    

绘制地图

    贾耽研究并绘制地图的目的很明确,是要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用米堆积立体地理模型供军事行动之用,像西汉萧何那样搜集秦国地图帮助刘邦夺天下。他羡慕前哲,绘制地图,要为唐朝的政治、军事服务。贾耽年轻时正值“安史之乱”,政治不稳定,人民赋税很重,生活困难,国力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边疆安全,河西陇右(今河西走廊)一带被吐蕃所占。“职方失其图记,境土难以区分”,剑南西山三州七关军镇监牧三百所丧失,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国家守于内地,旧时镇戍,不可复知,贾耽对此深为焦虑,决心绘制陇右沦陷区的地图,以备政治军事所需。
    

    
    
    
    

调查采访

    为此,一方面他采掇舆议,进行广泛的调查采访,凡四夷之使及使四夷还者,必与之从容,讯其山川土地之终始。收集“绝域之比邻,异蕃之习俗,梯山献琛之路,乘舶来朝之人,咸究竟其源流,访求其居处。之行贾,戎貊之遗老,莫不听其言而掇其要;闾阎之琐语,风瑶之小说,亦收其是而芟其伪”。
    
    
    
    
    

寻研史牒

    另一方面,“寻研史牒”,经常查阅中央和地方保存的旧有图籍。对“九州之夷险,百蛮之土俗,区分指画,备究源流”。从而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积累起丰富的地理知识。贾耽对裴秀的“制图六体”非常推崇,认为“六体则为图之新意”,要“夙尝师范”,加以学习和借鉴。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贾耽果真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已佚),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由于贾耽对搜集到的地理资料作了慎重的取舍,所以,“岐路之侦候交通,军镇之备御冲要,莫不匠意就实,依稀象真,”内容较为翔实。他在献图的表文中写道:“诸州诸军,须论里数人额;诸山诸水,须言首尾源流。图上不可备书,凭据必资记注”。就是说,图中难以用符号表示的地理内容,如政区面积、户口人数、山川源流等,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 《吐蕃黄河录》 。图和说明一并奏之朝廷,希望作为收复失地,用兵经略的参考。德宗皇帝览后称善,特赐厩马一匹,银二百匹,银盘银瓶各一,以示奖励。
    
    
    
    
    

收集资料

    贾耽一生喜爱地理,尤勤于搜集地理方面的资料。从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至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他经过17年的充分准备,终于绘成名闻迩遐的《海内华夷图》 ,撰写了《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 ,献给朝廷。他在表文中简要记述了绘图的目的、经过、内容及用途:“臣闻地以博厚载物,万国棋布;海以委输环外,百蛮绣错。中夏则五服、九州,殊俗则七戎、六狄,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昔毋丘出师,东铭不耐;甘英奉使,西抵条支(今伊朗、伊拉克境);奄蔡(在咸海、里海北面)乃大泽无涯,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则悬度作险。或道里回远,或名号改移,古来通儒,罕遍详究。臣弱冠之岁,好闻方言,筮仕之辰,注意地理,究观研考,垂三十年。……去兴元元年,伏奉进止,令臣修撰国图。旋即充使魏州、汴州,出镇东洛、东郡,间以众务,不遂专门,绩用尚亏,忧愧弥切。近乃力竭衰病,思殚所闻见,丛于丹青。谨令工人画‘海内华夷图’一轴,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在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
    
    
    
    
    

主要贡献

《海内华夷图》

    
      贾耽
    贾耽在地图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海内华夷图》上。绘此图的目的是力图要把唐代统一强大的面貌表现出来,因而图幅很大,“广三丈,纵三丈三尺,率以一寸折成百里。别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绘。宇宙虽广,舒之不盈庭;舟车所通,览之咸在目”。为了绘制此图,他花了三十多年时间阅读文献,调查采访,认真选取资料。贞元十七年(801)图成,献给朝廷。此图今已佚,但据贾耽写的献图表文及有关记载尚可得知此图有三个特点:(1) 图的幅面大,载负量亦丰。由于贾耽采取“多闻阙疑,讵敢编次”的严肃态度,图中内容当是翔实可信。除绘有国内及毗邻边疆地区的山川、政区形势而外,对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名称、方位、山川等内容,亦有适量的记载,称它是小范围的亚洲形势图,并不言过其实。(2) 有统一的比例尺。图中采用一寸折地百里(相当于1:1800000)的比例尺绘制而成。图形轮廓比较准确。(3) 图中的地名古今并注,“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题以朱,今古殊文”,开我国以两种颜色标注地名的先河。此法一直为后世的历史沿革地图所沿用。可以说“海内华夷图”的问世,使裴秀首创的“制图六体”,在他之后500年间一直未被人重视和采用,濒临失传的紧要时刻,被贾耽继承下来。“制图六体”从此起衰振微,对后世的地图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贾耽成为继裴秀之后我国地图史上又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主持绘制的“海内华夷图”以其独特之长,展现唐代的制图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中国地图史上一颗绚丽的瑰宝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形式上是“海内华夷图”的文字说明,但其图、说各自独立成篇,视它为总地志性质的地理著述亦不为过。“中国以《禹贡》为首,外夷以《班史》 (即班固《汉书·地理志》)发源,郡县记其增减,蕃落叙其衰盛”,“凡诸疏舛,悉从厘正”。如“前地理书以黔州属西阳,今则改入巴郡;前西戎志以安国为安息,今则改入康居”,可见他对历代地理沿革,边防及城镇都会的变迁、各地人口增减的考订,大大超过前人。对当时政治地理、物产、经济状况的叙述,也比较完备。此书已初具方志规模,对后世地方志的编纂有深刻的影响。它以详于考订古今地理见长。原书佚。 《新唐书》对《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的体例及部分内容,有简要的记述,称该书“考方域道里最详,从边州入四夷,……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目”。贾耽在献表中也说明“郡县记其增减,蕃落叙其衰盛”,指出,“前地理书以黔州属酉阳,今则改入巴郡;前西戎志以安国(今布哈拉一带)为安息(在伊朗高原),今则改入康居(今锡尔河流域)”。“凡诸疏舛,悉从厘正”。可见,他对古今地名以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名称,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订。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在地名、沿革、自然和人文经济地理等方面,有详细的考订与记述,但篇幅却过于冗长。因此,贾耽“又提其要会,切于今日”,将40卷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压缩、改写为《贞元十道录》4卷。书已亡佚。王谟的《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20世纪前期,在敦煌呜沙石室中发现了《贞元十道录》的残页,为现存地志中的最早写本。所谓十道,指唐贞观元年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北、河东、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十道”是唐贞观年间的政区设置,贞元时已不存在。这里贾耽借用当年的政区概念,以便分卷叙述州郡的建置沿革、四至道里、物产贡赋、镇戍设置等内容。每卷有图,与文相应,开卷尽在,披图朗然,备受欢迎。书中显见贾耽擅于考订的深厚功力。他就当时图志中存在的差讹,提出12条订正意见:“若护单于府,并马邑而北,理榆林关外,宜隶河东;乐安自乾元后,河流改故道,宜隶河南。合州七郡,北与隶陇坻、南与庸、蜀,回远不相应,宜于武都建都府,以恢边备”。订正之处多在边疆和四方蕃国。至于“ 《六典》地域之差次,四方贡赋之名产,废置升降,提封险易,因时制度,皆备于编”,并作详细叙述。该书初具方志规模,对后世总志、地方志书的编纂,有一定的影响。
      贾耽
    
    
    
    
    

《皇华四达记》

    《皇华四达记》十卷,原书已佚。从《新唐书·地理志》的引文中,得知此书的大概内容。贾耽常与域外来使及出使归来者接触,因而掌握了大量的域外地理资料。后来他将这些资料加工整理,编写成书。 《皇华四达记》 即属这类。书中有丰富的域外地理知识。其中写道,唐“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者”有通道七条:“一曰营州入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入回鹘道,五曰安西入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通过这七条交通路线,与周围的亚洲各国保持着密切频繁的往来,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广州通海夷道”中,还详细记述了从广州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跨越印度洋,至印度、斯里兰卡、直到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航程,以及沿途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内容。穿越马六甲海峡这段航路时写道:“又两日行,到军突弄山(即昆仑岛)。又五日行,至海峡(即新加坡海峡、菲利普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蕃人谓之‘质’,南北百里,北岸则罗越国(即马来半岛的南部),南岸则佛逝国(即室利佛逝国,指苏门答腊的东南部)。佛逝国东水行四五日,至词陵国(在今爪哇岛中部),南中洲之最大者。又西出,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不来罗华尔群岛中)。”这是我国关于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个海上交通咽喉的最早记录。航船进入波斯湾后,有这样一段记述:“又自提国西二十日行,经小国二十余,至提罗卢和国(在波斯湾头奥波拉以东近阿巴丹处),一曰罗和异国。国人于海中立华表,夜则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海中立的“华表”,“夜置炬其上”,就像今天在航路上设置的指引船舶夜航的航标灯。夜间有此灯导航,船舶不至于触礁和迷失方向。唐代,广州港亦建有十数丈高的航标灯,时人称“光灯”。航标灯的出现,是古代劳动人民与海洋的征战中取得的成就。
    
    
    
    
    
    
    

早期丝绸之路 《新唐书·艺文志》记有地理学家贾耽所著的《皇华四达记》书名,全书已失,原七道只剩下五:安西入西域道、六:安南通天竺道和七: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录了唐代由中国经交州、广州通西域、印度,远至巴格达的通路。

《吐蕃黄河录》

    贞元十四年(798),贾耽完成了以黄河命名的著作——《吐蕃黄河录》10 卷,这是《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的文字说明,包括《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别录》6 卷和《吐蕃黄河录》或称《河西戎之录》4 卷。此书图文并茂,记载吐蕃境内“诸山诸水”的“首尾源流”。惜其书和图均已失传,现已无法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
    
    
    
    
    

人物轶事

    搭救“义士”
    唐时,魏豪有个叫冯燕的人,祖父、父亲都不出名。冯燕年轻,性格豪爽,很讲义气,很擅长玩球、斗鸡等游戏。一天,魏豪街上有人为争夺财产互相殴斗冯燕听说后去打抱不平,杀了人,便跑到乡下去躲藏。官方又追捕时,他跑到了滑地。他经常和驻在滑地的年轻士兵们玩球、斗鸡。当时相国贾耽镇守滑地,知道了冯燕很有才,便留他在军中。一天,冯燕在街上闲走,看见了一个打扮很妖冶的妇女在看他,冯燕便让人去串通妇人,二人勾搭成奸。妇人的丈夫张婴是驻军中的一个小军官,他和同僚们喝酒。冯燕得闲,到了他家,关门和张妻调笑。这对,张婴回来了,张妻开门迎接张婴,张妻用衣襟遮挡冯燕,他弯着腰在张妻的遮掩下,藏到了门后。他的头巾压在枕下,挨近佩刀。张婴因喝醉酒,闭眼大睡。冯燕指了指头巾,意思是叫张妻取来,张妻以为冯燕要佩刀,便把佩刀拿来给冯燕,冯燕看了一会儿张妻,便用刀杀了她,拿了头巾走了。第二天,张婴起来,看见了妻子被杀死,很惊愕,他出来说自己杀死了妻子,邻居们也认为真是他杀死的,便把张婴绑了起来,告诉了张妻的娘家,他的岳父母都来了,说:“过去你就常打我的女儿,诬谄她有过错,今天竟又杀死了他,这不是别人干的,别人杀她,你怎么还能活着?”众人将张婴痛打了一顿,他是有苦不能诉。官府又以杀人罪逮捕了他,也没有人为他辩解,也只有含冤认罪。执法官和几十个士兵,持刀押解张婴赴刑场,围观者一千多人。忽然有一个人推开围观者跑出来大声说:“你们先别杀他,他是无罪的,是我和他妻子通奸,又杀死了他的妻子,你们应当绑我!”那些士兵过来捉拿说话的人,一看,此人竟是冯燕。他们把冯燕押解相国贾耽那里,贾耽听完这个情况后上奏皇上,愿意交出官印来赎冯燕的性命。皇上很赞赏贾耽的做法,便下诏说,凡滑城的犯死罪的人,都一齐免死。
    
    
    
    
    

史册记载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上书论事,徙太平。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贾耽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方吐蕃盛强,盗有陇西,异时州县远近,有司不复传。耽乃绘布陇右、山南九州,且载河所经受为图,又以洮湟甘凉屯镇頟籍、道里广狭、山险水原为《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上之。诏赐币马珍器。又图《海内华夷》,广三丈,从三丈三尺,以寸为百里。并撰《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其中国本之《禹贡》,外夷本班固《汉书》,古郡国题以墨,今州县以朱,刊落疏舛,多所厘正。帝善之,赐予加等。或指图问其邦人,咸得其真。又著《贞元十道录》,以贞观分天下隶十道,在景云为按察,开元为采访,废置升降备焉。至阴阳杂数罔不通。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一》
    
    
    
    
    

 

相关新闻

于钦
严如煜
何秋涛
朱思本
南宫说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双11光棍doge的几百种天注定 172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亚历山大�冯�洪堡
任美锷
李旭旦
胡焕庸
黄秉维
林超
竺可桢
张相文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