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
总量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三、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1.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按年统计)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 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
=GNP-(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的收入)
=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国民经济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对通货膨胀的衡量可以通过对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幅度的衡量来进行。一般说来,常用的指标有: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等。
(5)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标一一PMI。采购经理指数(PMI)是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
(6)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一般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1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2.投资指标
投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投资规模的主要变量。
3.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消费品总额。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人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
(3)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人是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4.金融指标
(1)总量指标
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a.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b.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c.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M2与M1的差额,通常称为准货币。
②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是指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包括企业存款、财政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城乡储蓄存款、农业存款、信托及其他类贷款)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包括工业贷款、农业贷款、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私营及个人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信托及其他类贷款)。
③金融资产总量。金融资产总量是指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其他资产的总和。
④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⑤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一国的国际储备除了外汇储备外,还包括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
⑥外汇占款。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2)利率
利率(或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①贴现率与再贴现率。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办理贴现业务时,银行向客户收取一定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或折扣,其对应的比率即贴现率。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周转的需要,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时所适用的利率。
②同业拆借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③回购利率。回购是交易双方在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进行的以债券(包括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是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人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某一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该约定的利率即回购利率。
④各项存贷款利率。各项存贷款利率包括金融机构对客户存贷款利率,即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存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
(3)汇率
汇率是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
5.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3)赤字或结余。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为赤字(差值为负时)或结余(差值为正时)。
6.主权债务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主权债务危机的实质是国家债务信用危机。一般对债务风险的判断都是基于国债负担率、赤字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这样一些指标。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了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额÷当年财政支出额)×100%。国际上一般认为,一般国家的偿债率的警戒线为20%,发展中国家为25%,危险线为30%。当偿债率超过25%时,说明该国外债还本付息负担过重,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赤字率)不得超过3%,国债负担率(公共部门债务率)不得超过GDP的60%。这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一国政府债务风险的警戒线指标。主权债务危机一般会产生以下的负面影响:①导致新的贸易保护;②危机国财政紧缩、税收增加和失业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③危机国货币贬值,资金外流;④危机国国债收益率上升,筹资成本大幅度增加,甚至无法发行国债。
【考点二】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企业经济效益
公司的经济效益会随着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和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而变动。
2.居民收入水平。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4.资金成本。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1.国内生产总值变动
(1)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将呈现上升走势。
(2)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当经济处于严重失衡下的高速增长时,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这将表现为高的通货膨胀率。失衡的经济增长必将导致证券市场行情下跌。
(3)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当GDP呈失衡的高速增长时,政府可能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样必然减缓GDP的增长速度。这时,证券市场亦将反映这种好的形势而呈平稳渐升的态势。
(4)转折性的GDP变动。如果GDP一定时期以来呈负增长,当负增长速度逐渐减缓并呈现向正增长转变的趋势时,表明恶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证券市场走势也将由下跌转为上升。当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表明低速增长中,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瓶颈制约得以改善,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来临,证券市场亦将伴之以快速上涨之势。
2.经济周期变动
(1)经济总是处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价伴随经济周期相应波动,但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运动,股价波动是永恒的。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经济发展动向。正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何种阶段,对未来作出正确判断。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不要被股价的小涨、小跌迷惑而追逐小利或回避小失,这一点对中长期投资者尤为重要。
3.通货变动
(1)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股的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完全可能产生反方向影响,所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通货紧缩将损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
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手段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
(2)财政政策的种类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将使得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证券市场也将走弱,因为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将减速增长或走向衰退;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刺激经济发展,证券市场则将走强,因为这预示着未来经济将加速增长或进入繁荣阶段。
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有:
①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②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
③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
④增加财政补贴。
2.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作用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④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
(3)货币政策的运作
①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②松的货币政策。松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4)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①利率。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
②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
③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④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3.汇率
(1)汇率制度。汇率制度主要有四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标区间管理和固定汇率制度。
(2)汇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国的经济越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这里汇率用单位外币的本币标值来表示。
4.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总目标和总任务,针对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则和方针。收入政策目标包括收人总量目标和收入结构目标。
(2)我国收人政策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我国个人收人分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政策。
四、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权期货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我国的证券市场:
1.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2.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宏观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3.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微观面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考点三】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
一、供给方
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公司(企业)、政府与政府机构以及金融机构。
二、需求方
证券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资金的供给者。
1.根据投资者的行为主体不同,可以把投资者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根据投资证券市场的目的不同,可以把投资者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
三、证券市场供给/需求的决定因素
1.证券市场供给的主体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数量是证券市场供给方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证券市场需求,即证券市场资金量的供给,主要是指能够进入证券市场的资金总量。证券市场需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宏观经济环境。
(2)政策因素。
(3)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
(4)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
(5)资本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
四、股权分置改革
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股票表现出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特征,这一特殊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被称为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改革必将对沪、深证券市场产生以下极其深刻、积极的影响:
1.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行为机制在股改后趋于一致化。
2.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定价机制的统一,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进一步得到优化。
3.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违规行为将被利益牵制,理性化行为趋于突出。
4.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5.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整体目标趋于一致,长期激励将成为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6.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金融创新进一步活跃,上市公司重组并购行为增多。股改之后,证券市场的创新空间将大为拓展。
7.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市场供给增加,流动性增强。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重新修订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共12章240条,薪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共13章219条。两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如下:
1.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创新。
2.切实加大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本次两法修订突出强调了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补充完善了相应的制度。
3.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监管。
4.促进证券公司的规范和发展。
5.完善证券发行、上市制度。
六、融资融券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融资融券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形式。
融资融券业务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工具,融资融券业务特别是融券的推出将在我国证券市场形成做空机制,改变目前证券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市现状。
2.融资融券业务将增加资金和证券的供给,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连续性,活跃交易,大大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
3.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连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
4.融券的推出有利于投资者利用衍生工具的交易进行避险和套利,进而提高市场效率。
5.融资融券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融资融券也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证券具有助涨助跌的作用。
2.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证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纵。
3.融资融券业务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