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唐山新营销:改造未来商业的内在逻辑,跨界势能、社群商业……
作者:焦点唐山站 申领版权
2015年05月08日 共有 75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未来的商业是什么样子?商业趋势如何转向?看看肖明超老师的观点:
    关键词1:跨界势能
    我认为所谓趋势首先一定是先满足跨界的,如果不跨界不会产生新东西,所以今天,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行业都在跨界。跨界,能获得什么?我觉得跨界它可以获得一种势能,就像今天所有新趋势的发现、产生都是基于跨界,例如我们会说雕爷是在“牛腩的餐厅里面熏着精油搞先锋戏剧的专栏作家”一样,这就是跨界,当然会有很多人评论他,尤其以传统的产业的人为主,他们认为这个牛腩非常难吃,但我想雕爷最在意的一定不会是产品有多专业,而是更在意是否赚足了眼球,在这一点上马佳佳、黄太吉这些企业和个人同样都是如法炮制。
    互联网时代是边界重构的时代,边界之所以重构正是由于有越来越多的跨界,在对冲着原有的产业。例如,罗永浩从前只是一个英语老师,但在互联网时代竟然会做手机,当然他的手机第一批还出现了较高的次品率,甚至售价从3000多块降到2000多块,但竟然还是有粉丝跟随,这说明什么?这就是跨界带来的势能,我们不说这种势能真的能得永生,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边界完全的打破,当企业还在在思考自己行业问题的时候,如果还是依赖过去的路径,而不去结合新的跨界的思维和新的趋势性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话,固有的企业模式肯定会面临挑战。
    关键词2:进入场景
    任何商业,产品、服务、媒体、工具……都要“进入场景”,或者制造出场景,如果和场景无关,你的产品和服务是没有生命力的。消费场景的构建和融入需要结合消费者真实的生活场景和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例如,三元牛奶的“想家想到极致”,将牛奶和家庭场景相融合,使产品更具场景的想象,这样能够黏住更多特定场景下的消费者。
    借由移动互联网平台,人们的场景化触发也越加频繁,我们最常用的手机APP就场景触发的端点。例如,像生日管家这样的APP,它解决的就是提醒朋友生日这一场景问题,在生日管家平台上,你只需要输入朋友的生日信息,它会定时的向你提醒,同时它会把所有的蛋糕店连起来,为你订购蛋糕和选购礼品等,这就是一个非常小的场景入口,就能够获得用户的链接,再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一个化妆品,完全看不懂英文,那么,有道词典就可以迅速的帮助你翻译,其他的类似嘀嘀打车、墨迹天气、航班管家等等,都是消费和生活场景,而且这些场景都是真实的,存在的甚至是刚性的需求。
    关键词3:文化认同
    我们到底如何思考产品,或许思考文化才是根本,才能真正的叩击人心。今天是一个人以群分的小时代,产品和服务能不能赢得群体文化的认同和支持,尤其是对于亚文化的思考值得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小众亚文化社群发达的时代,经济越发达,人们的自我就越突出,亚文化就越猛烈,人性就越解放?例如我经常讲的例子,二次元在日本就是大产业和大文化,迪奥在日本发布一个彩妆产品,用二次元的日本动漫的文化参照创新,发布以后很多年轻人都非常喜欢。
    一个互联网的节目,也需要找到亚文化群体,例如,高晓松在爱奇艺做的《奇葩说》节目,由美特斯邦威花大价钱冠名赞助,打造出了“类奇葩文化”,甚至,美特斯邦威做了一个叫“任性潮葩范”的系列主题服装。年轻人的亚文化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过去在做传统广告的时候广告主要在电视机上植入个广告都纠结得要命,很想摆上宣传自己的产品,又担心会被观众反感,但是,在如今的90后看来,品牌有本事就在节目里说,不要藏着掖着,而且要说得好玩,有趣,有逼格,这就有了像奇葩说和万万没想到这类极具亚文化色彩的内容。
    很多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天天想自己是个CTO,技术如何牛,我想说的是,有消费者为技术买单吗?没有,但是人们却因为文化而聚合,所以我说互联网是社会学为中心的世界,不是技术为中心的世界,技术为人性服务。
    关键词4:社群商业
    现在每个企业都要做自己的社群,我们的“趋势观察”也在做趋势社群,社群怎么样去建立,现在也有很多人看不懂,我认为社群还是要找到一个核心的动力——人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互相分享?很多人没有想好社群的动力,以为吃喝玩乐就可以,什么逼格高就可以,这些都不是社群的本质。社群一定要让所有参与的人有平等的感觉,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及拥有归属感。例如,大姨吗这样的移动APP就成功围绕女性话题,组建了8千万女性用户的庞大社群,同时,大姨吗APP也已从工具变成了女性垂直社群,他担心商业模式吗?拥有庞大用户量,便可以通过社群延展出多样的商业模式。
    除了构建社群外,还需要学会玩转社群,社群最基础的玩法,我认为应该是“内容 ”,通过丰富的内容结合社群中人群特点,为他们提供服务。例如,《女人明白要趁早》的作者王潇,就曾以心灵鸡汤式的内容,教会女人要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因为女性面临的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接着他就做了一个趁早的帐号,一个自媒体,接下来它就形成了一个趁早的社群,然后它就卖效率手册的爆品,社群如果要卖东西,不要动不动就卖面膜,而是要考虑调性,小众即是大众。
    关键词5:价值共创
    很多人研究小米,写的文章无数篇,几乎每周都有。小米它真正改变的是什么?我想它真正改变是一个从产品到销售的整个价值链的改变,这个价值链是让更多用户参加到前端,参与到它产品的研发和迭代的过程当中,所以,小米讲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通过社群邀请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前端,让产品可以得到用户的尖叫。
    现在所有的传统公司都在想如何改变,核心我认为是改变价值链,而不是搞个天猫店就是互联网转型了。海尔这几年想明白了,做了一个海立方的平台,这个海立方平台上面它让所有的极客和创客都帮海尔想产品,想完以后,再通过众筹的方式去进行产品的体验和修改,最后体验比较好的,众筹不错的产品它就变成海尔的产品直接销售,它输出品牌和渠道,我想这是一个价值共创的时代。
    关键词6:解放自我
    现在所有的消费,所有的新模式都在试图让消费者解放自我,一种是解放时间和解放双手,就是我们说的懒人经济,例如,你说你去一个美甲店之后觉得要等待,环境还不是太好,于是,有人上门给你美甲解放你去美甲店的等待时间;你说没有时间洗车,有人上门给你洗车;你不想自己打扫家里的卫生,你可以打开APP叫个阿姨来帮助你……经济越发达,人就越懒,越富有的人雇的佣人和随从就越多,就连谷歌都要做无人驾驶汽车,最后连开车的双手都要解放。
    第二种是解放自我和心灵,例如,马佳佳开发了一个新社区叫High,就是女性自由主义的社群,女性解放和释放自我的社群,因为她认为职业女性有孤立感,有孤独感,有身份的双重感,所以怎么办呢,给你建一个女性社区,这个社群可以随意的聊隐私,甚至聊女权主义,两性关系,这是女性主义自我的放大,去年有一篇文章非常流行,叫“暖男”,很多女性就把暖男发到朋友圈,这也是女性主义的体现。社会越是变化,很多人的自我越迷失,因此这种释放的价值就有了商业的土壤。
    关键词7:智慧互联
    万物互联是未来重要的趋势,今年CES上的趋势就是智能家居和量化生活,包括移动健康等等,现在单纯只是移动互联已经不够了,未来真正的是万物之间的互联,通过互联网,通过很多新的传感的技术。
    未来所有的东西都是智能化的,手机和家电不再孤立,而是让所有的东西消费者可以感知,可以实时了解,让消费者通过所有的互联技术,有掌控感。例如格力最近也要出手机,有人说这是董明珠和雷军赌气出的手机,我倒是觉得格力没必要赌气,格力出手机不是为了硬件和小米的竞争,而是为了一个生态圈的竞争。乐视从电视、到汽车,马上要发布手机,其中的生态的核心就是“互联”,万物互联之后,就是新的商业生态系统,就会长出一些新的玩意新的东西。
    关键词8:内容资产
    今天我们讲媒体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其实,媒体最有价值的还是内容,尽管有各种啥大佬专家说内容已死。包括自媒体如果未来真正要能够存续的,我认为重要的还是在内容,不管是挑选的内容,例如,罗胖子也经常说内容不是媒体的生存核心,但是,它也在挑内容,它只不过没有创造。
    内容市场的一个巨大的商机,我们看了《爸爸去哪儿》今年的广告招标收获大约11个亿,《爸爸去哪儿》还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包括游戏、产品、电影等。
    在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到底我们能做什么?我们的逻辑是什么,第一,我们一切以趋势为中心;第二,一切以“超粉”为基础,第三,一切以“内容”为依托。我们聚合的是对于趋势兴趣、对于新知有欲望、对于好玩想尝试,正能量、建设性、创造性和跨界、分享、成长的人群,我们会致力于以趋势为中心,来打造人人都是趋势观察家的趋势发现与孵化平台,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支持。
    
    
    
    
    
    
    

    

 

相关新闻

唐山新营销:改造未来商业的内在逻辑,跨界势能、社群商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第三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第二节 复式记账原理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思考题】
【本章小结】、【思考题】2
第二节 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