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旅游安全小常识
作者:admin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09日 共有 163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出现混乱局面后的应对方法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4、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5、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拥挤。
    6、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7、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8、若被推倒,要设法贴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9、如有可能,抓住一样坚固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迅速而镇静地离开现场。
    ★踩踏事故已经发生该怎么办
    1、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后,一方面赶快报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要抓紧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自救和互救。
    2、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伤者、老人、儿童及妇女的原则。判断伤势的依据有:神志不清、呼之不应者伤势较重;脉搏急促而乏力者伤势较重;血压下降、瞳孔放大者伤势较重;有明显外伤,血流不止者伤势较重。
    3、当发现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要赶快做人工呼吸,辅之以胸外按压。
    ★乘坐索道的安全常识
    1、乘索道前,首先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2、认真阅读索道入口处的\"乘客须知\"。
    3、进入站台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
    4、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
    5、到站下车时,听从服务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离开站台。
    6、如遇索道偶然停车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内容,不要自己打开车门或护栏。
    7、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箱。
    8、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先恐后,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她)们顺利到达地面。
    9、乘客到达地面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应尽量避开索道行驶区,有秩序地向索道站转移。
    ★安全游泳小常识
    1、不会游泳的人,应在游泳技术高的人辅导下,先在浅水安全区内学习适应,然后逐渐再向深水过渡。不会游泳的人,即便带上救生圈、气垫床等浮躁工具,也不要独自到深水处游泳,否则在遇到大风大浪等复杂情况时容易溺水。
    2、做体操等准备活动,要在离岸边不远的近距离内顺游逐渐适应,且不可离岸猛游远游,要留有后劲。
    3、心脏病、癫痫病、高血压等病的患者,不可到深水水域游泳,可在浅水安全区有专人照应情况下,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进行游泳活动。
    4、情况不明,不要冒然游泳、跳水,因为水底情况不明,最有可能碰上残存的木桩、树根、哈蜊皮、碎玻璃瓶、铁刺,船锚、鱼网、尖石、密集水草地等。最好穿塑料鞋下水,如果跳水救人时,要采用下蹲式跳入水中,以防受到伤害。
    5、天气及云层较低时不要下水游泳,如此时正在游泳,应尽快撤离水面,以防雷击。不可在有旋涡的水域游泳,游泳时万一遇到旋涡,应采用自由泳或仰泳尽快避开旋涡区,切不可踩水,因为水面与身体垂直,极易被旋涡吸入水底而造成溺水。
    6、在大船附近游泳,至少要离开大船十米,否则离大船越近越容易被吸入船底。
    ★旅馆火灾的几种避难方法 
    1、你最好住在地面上的第一层。 
    2、当你住在较高层的时候,应事先留意旅馆的出口、楼内通道、安全灯、水源、灭火器材等情况。
    3、一旦发生火灾,你不要惊慌失措,建议按照事先了解的情况和当时的情景,稍做冷静考虑再决定避难行为。
    4、在没有疏散引导的情况下,建议你向下或沿水平方向逃离,当去路被火封死时,也可以往上跑,不得已时才可跑到楼顶平台,不过那里的高温对你仍有威胁。逃离时要用湿毛巾堵嘴,这样能降低浓烟对你的危害。
    5、当避难通道被隔绝时,建议你利用绳子或用被单布条结成的带子下滑,滑到下面没有起火的楼层时,就可破窗而入。
    6、实在无法逃离时,你也不要跳楼,退回其它没有着火的房间,将房门紧闭并泼水,然后到阳台呼救,如果火已突破房门,你不要开窗,因为这样做能加速空气对流而加快燃烧速度,这时你沉住气,尽量利用房间条件保护自己,待救援人员将你救出。
    
    ★高楼着火逃生
    1、保持头脑清醒。火灾发生时,能够冷静地面对,是得以成功逃生的前提。
    2、逃生勿入电梯,楼梯可以救急。火场上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发生火灾后,电梯往往容易因断电而造成\"卡壳\",给救援工作增加难度;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井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避难层等设施。
    3、寻找逃生路,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在确定下楼层未着火时,可以向下逃生,而决不往上跑。因为火灾发生时强大的\"烟囱效应\"将使火势迅速向上蔓延,使进入者晕头转向,晕厥乃至死亡。
    4、平时注意进行避难逃生训练,预先熟悉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方法。
    ★火灾逃生中的错误行为
    X原路脱险
    这是人们最常见的火灾逃生行为模式。因为大多数建筑物内部的平面布置、道路出口一般不为人们所熟悉,一旦发生火灾时,人们总是习惯沿着进来的出入口和楼道进行逃生,当发现此路被封死时,才被迫去寻找其他出入口。殊不知,此时已失去最佳逃生时间。因此,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楼或宾馆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和出入口进行必要的了解与熟悉。多想万一,以备不测。
    X向光朝亮
    这是在紧急危险情况下,由于人的本能、生理、心理所决定,人们总是向着有光、明亮的方向逃生。光和亮就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它能为逃生者指明方向道路、避免瞎摸乱撞而更易逃生。而这时的火场中,90%的可能是电源已被切断或已造成短路、跳闸等,光和亮之地正是火魔肆无忌惮地逞威之处。
    X盲目追随
    当人的生命突然面临危险状态时,极易因惊慌失措而失去正常的判断思维能力,当听到或看到有什么人在前面跑动时,第一反应就是盲目紧紧地追随其后。常见的盲目追随行为模式有跳窗、跳楼,逃(躲)进厕所、浴室、门角等。只要前面有人带头,追随者也会毫不犹豫地跟随其后。克服盲目追随的方法是平时要多了解与掌握一定的消防自救与逃生知识,避免事到临头没有主见而随波逐流。
    X自高向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火焰向上飘。当高楼大厦发生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一旦失火,人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火是从下面往上着的,越高越危险,越下越安全,只有尽快逃到一层,跑出室外,才有生的希望。殊不知,这时的下层可能是一片火海,盲目地朝楼下逃生,岂不是自投火海吗?随着消防装备现代化的不断提高,在发生火灾时,有条件的可登上房顶或在房间内采取有效的防烟、防火措施后等待救援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X冒险跳楼
    人们在开始发现火灾时,会立即作出第一反应。这时的反应大多还是比较理智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当选择的路线逃生失败,发现判断失误而逃生之路又被大火封死时,就不理智的选择了跳楼,殊不知这样会更危险。选择安全地带向外求救,等待救援才是明智之举。
    ★火灾紧急疏散自救逃生知识
    熟悉环境,记清方位,明确路线,迅速撤离;     
    通道不堵,出口不封,门不上锁,确保畅通;
    听从指挥,不拥不挤,相互照应,有序撤离;
    发生意外,呼唤他人,不拖时间,不贪财物;
    自我防护,低姿匍匐,湿巾捂鼻,防止毒气;
    直奔通道,顺序疏散,不入电梯,以防被关;
    保持镇静,就地取材,自制绳索,安全逃生;
    烟火封道,关紧门窗,湿布塞缝,防烟侵入;
    火已烧身,切勿惊跑,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无法自逃,向外招呼,让人救援,脱离困境。
    

    

 

相关新闻

防火小知识
电热毯防火安全’六要点’
不得不学的地震防范知识
气象自然灾害防护常识
家用燃气表的超压防护措施
掌握正确的水中救人的方法
如何防范泥石流灾害
地质灾害到来前的征兆
暴雨防范主要措施
雷暴天气自我防护十招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地震来了怎么办?
洪水中的自救
外出受伤的急救措施
食物中毒自我急救
外出崴脚意外,五步紧急处理
被电击后 首先脱离电源
野外火灾的逃生和自救方法
暴雨山洪来临 学会科学避险
如何注意旅游安全
旅游安全避险知识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