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的QCDS,也就是质量、成本、交货期和安全的综合管理。
(一)现场的质量管理(Q)
在现场,确保优良品质、避免失误的五个原则如下:
1.取消作业:对于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的作业,如果能够取消的话尽量取消,采用其他容易的方法代替。
2.机器操作:人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思想、情绪所左右,所以工作时呈波浪形的状态,起伏不定。能用机器设备控制的时候,就不要使用人,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偏差。
3.作业简化:对复杂的作业,通过分解、合并、删除等方法使其简单容易化,便于员工作业。4.检查:当采取各种对策都无法杜绝问题发生时,只有通过检查来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检查点的设置是检查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有无遗漏。
5.降低影响:不良情况无法达到根治时,还要努力降低不良的影响,如机器的噪音,绝对没有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把它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然后慢慢朝静音方面改善。
(二)现场的成本管理(C)
现场成本管理是指对现场生产过程消耗的原料、材料、能源、动力及相关费用的控制和管理,生产现场处于企业的基础层次,它自身的生产管理特点决定了成本管理及其控制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实行对生产现场成本的控制。
对生产现场管理的成本、费用控制应该通过广角思维运用系统控制理论,探求多层次、多环节、全方位的控制方式。
1.运用目标管理控制成本。目标成本管理的要求是事先控制成本,即事先确定成本控制标准,对消耗和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作为衡量费用实际支出,超支或节约的依据。它是现场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的管理,包括全员的管理和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不留缺口,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每个环节都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把不利因素消化于各个环节中。职工人人有指标,人人当家理财,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努力,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2.深化民主参与控制成本。制定目标成本需要人去实施。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生产力三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者,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人是活的,物是死的,人是万物之灵,有思维,具有创造性,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就可以创造奇迹。同等的物质资源,由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其开发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生产成本能否得到控制,也决定于生产现场的具体操作者。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现场管理,在对职工提出更高操作要求的同时,真正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确立以现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的管理体制。
3.规范安全操作控制成本。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就是要保证人和机器设备在生产中的安全,只有保证人和机器设备的安全,防范事故的发生,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生产者在现场是直接作用于材料、工具、能源、机器设备的,遵守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操作、落实安全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制度的建立,操作岗位的行为规范,这些都是生产规律的科学总结。必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否则,不仅会对职工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还会给企业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这实质上是加大了生产现场的成本费用,因而严把安全关,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作为在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的成本管理,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4.完善管理机制控制成本。企业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运作过程都制约生产,影响全局,而每一环节都存在对成本的控制问题。规范、协调生产过程及强化成本控制,都离不开管理。因此,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在现代企业中显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它是振兴企业,凝聚人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要设立考核指标,强化责任约束,实行风险抵押,强化利益约束;实行工效挂钩,强化分配约束,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挖潜、降耗,增加企业效益。
5.增强设备效能控制成本。设备是指为保证正常生产所配置的技术装备、仪器、仪表及试验、检测、控制设施的总称。设备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完成生产任务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生产发展,强化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是设备操作者、使用者,爱护设备,正确使用设备,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改进,加强对设备点检和维护,就能增强设备的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即起到对生产现场成本的控制作用。
6.加强班组建设控制成本。班组做为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生产任务具体化的载体,是生产者与生产直接结合的紧密部位,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都要落实到班组。加强班组建设,对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生产技术等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班组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生产中的消耗与成果或者是对投入和产出进行核算,也是班组建设的基本要求。它的任务,主要是对班组生产全过程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以达到用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增强职工勤俭办企业的责任意识。班组的核算包括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两方面。生产消耗主要是核算原材料、动力、设备、工具、工时、物耗费用等方面的消耗指标,生产成果主要是核算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等方面的成果指标。加强班组建设,控制现场成本,就要事事算效果,处处讲节约,精打细算,修旧利废,注意节约一滴油、一滴水、一度电……涓滴成河。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创造效益的源头。
(三)交货期(D)
交货期是指及时送达所需求数量的产品或服务。交货期是从企业支付购进材料及耗材开始,到企业收到售货物的货款的时间为止。因此,交货期时间代表了资金的周转。较短的交货期意味着较高的资金周转率,更弹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交货期衡量出管理的真正水平,管理部门应将缩短交货期作为重要的课题。
缩短交货期包含了改进以及加速顾客订单的反馈,以及供应商更好地配合,降低原材料和耗材的库存。流水线及提高现场作业的弹性也能缩短生产交货期时间。
(四)安全管理(S)
班组长应根据公司的有关安全保护的基本方针和计划切实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因此,理解安全生产保护的责任与权限,切实地把它做好,是很有必要的。
班组长对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有:建立安全的操作程序;计划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保护措施;指导工人进行安全生产;促进工人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在非常时期和事故发生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找出事故原因,防止事故再发生;对现场时刻进行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推行5S管理,改善现场作业环境
一、5S的定位
5S管理被称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高楼大厦才能拔地而起,因此5S做不好的话其他的现场管理也无从谈起。作为全体人员参加型的活动,5S的改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Productivity),提高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确保交货期(Delivery),确保安全(Safety),通过这些现场改善活动,与顾客满意度、财务改善体制等一起起到提高企业素质的作用。
二、5S管理的内涵
5S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因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而简称5S。5S管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大扫除”,而是通过扫除活动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每天全员坚持整理、整顿、清扫,营造出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互提醒、相互服务、相互感谢,内心体会到满足感与成就感。
1.整理。将东西区分为要的与不要,将不要的物品废弃清除,对要的东西根据使用目的和频度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
2.整顿。通过整理活动将不要的物品清除以后,对于要的东西,决定放置多少,放在哪,怎么放,根据目的合理地进行保管。
3.清扫。保持无垃圾、无脏污的状态。进一步讲,包括污染源的解决对策在内,使所有的物品能够发挥其全部功能,并保持最佳状态的活动。
4.清洁。工作人员和现场都维持在适合工作的状态。工作人员要采取正确的着装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作业现场进行正确的整理、整顿、清扫后,维持目视管理的活动。
5.素养。要正确遵守在公司和工作岗位中的各种规定,通过每天全员参加的整理、整顿、清扫的反复训练来养成习惯。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这五个要素并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素养是前面4个S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动因,总之,5S源于素养,终于素养。
三、5S活动的推行方式
步骤1:确立5S的推进体制。首先由董事长做出决断,从任命推进5S的组织,即执行负责人和事务局开始,董事长全权委托执行负责人,自己在平时为执行负责人提供支援。
步骤2:制订5S的推进计划方案。执行负责人在事务局的协助下,制订各小组的组成计划、年度活动计划等,包括旨在促进活动活跃开展的目标设定和表彰制度,以及旨在让全体人员理解活动的教育计划等。
步骤3:召开5S活动启动大会。活动计划完成后,重要的是让全体人员贯彻遵守。在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的同时,举行由各小组组长参加的5S活动启动大会,说明5S活动的内容。
步骤4:5S的实施。在实施活动时,要确保活动所需预算,明确整理的日期、不要品的废弃日期等,全体人员齐心协力推进活动的开展。
步骤5:5S活动的评价和维持。活动结果以执行负责人为中心做出评价,对活动中的优秀小组和改善提案进行表彰。
四、5S活动的推进体制
5S推进委员长:5S活动的最终推进者是董事长,要积极参与活动目标的设定等事项。
5S执行委员长:执行委员长是5S活动推进的负责人,要充分理解董事长的意图,主持5S执行委员会的工作,负责实施组织设立和推进活动等。
5S事务局:事务局根据执行委员长的指示,召开5S执行委员会会议及制定活动计划,协助执行委员长推进全体人员的5S活动朝着目标前进。
各小组:各小组的5S成员选出5S领导并协助领导通过规划等活动,为实现5S目标而努力。
五、5S活动的推行要领
(一)整理的推行要领
1.确定整理的对象。正在生产的东西和确定马上要出货的不在整理范围之内,其他所有物品都为整理对象。例如没有运作的物品:没有运作的生产设备、工夹具、没有发挥预想性能的设备等;停滞的物品:仓库内的产品、半成品、零部件、材料等,工序间和放在临时放置场所的东西、平板推车等;办公区:书籍、档案、办公用品、布告栏、抽屉等;墙壁:标牌、指示牌、吊扇、配线等。
2.容易忽视的地方。机械和设备内侧的检查;工厂设备等一般员工禁止入内的地区。
3.制定要与不要的基准。例如一年内不用的东西是不是不需要的物品,事前制定基准表,并开会决议。
4.制定有关整理的规则。例如废弃处理基准、文件保存基准、红牌策略等。
5.红牌策略。例如每月25日针对库存进行整理,不要的大型物品贴上红牌,保证第二天前撤离。
(二)整顿的推行要领
1.目视整顿。裸露整顿:工具柜开门整理;油漆整顿:区划线,在消防器材、安全通道、开关门界限、手推车存放处一角等画线;痕迹整顿:复制工夹具的形状显示保管位置;色别整顿:以颜色区别产品种类、使用目的。
2.区划整顿的保管方法。利用架子、箱子、颜色来进行区分;遵循直角平行排列的原则。
3.物品管理的原则。5定原则(定位、定量、定姿、定时、定质)。
4.动作经济原则。尽量使两手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两腕的动作要同时移向对象;动作要有节奏;常用材料和工具放在面前。
(三)清扫的推行要领
1.建立清扫责任区。清扫包括设备的清扫和检查。明确由谁负责清扫什么地方、什么物品。规定清扫的工具、方法和时间,通过对工作现场的巡视确认清扫的执行情况。
2.根据对异物识别的难易程度分别对待。如漏水漏油,一旦发现,立即查找发生源。
3.适合作业的服装及身体状态。适合作业的服装是指衣袖、上衣下摆(或裤脚)不被卷入机械的穿着方法,劳保用具的正确佩戴,禁止穿拖鞋;适合作业的身体状态是指干净的工作服、指甲和头发的整齐、严禁出现宿醉等情况。
4.适合作业的工作现场。确保照明、空调状况及工作场所的良好氛围,保持大家都能够轻松愉快地开展工作。
5.发生源对策。质量和安全等问题如只追求表面现象还是不能杜绝今后问题的发生,查明发生问题的原因后制定并彻底实施对策是非常关键的。
6.标识易懂。标识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设置的。如:为防止忘记充电,而标示出电量补充日;有使用期限的库存品放在库存货架上标示出期限。
7.实物和照片的利用。在标识中出错最少的方法是用实物进行标识。
(四)清洁的推行要领
1.落实前3S工作;
2.制订目视管理及看板管理的基准;
3.制订5S实施办法;
4.制订考核方法;
5.制订奖惩制度,加强执行;
6.高层主管经常带头,带动全员重视5S活动。
(五)素养的推行要领
1.活用布告栏。将每天、每周的废品率、小组活动的成果、每天的工作目标和进展明了易懂地张贴出来,提高大家对5S活动的关注度与热情。
2.5S分担表的制作。明确各自分工及活动时间段。
3.个人检查计划的制作。通过制订个人检查计划,让大家充分理解自己的检查项目,防止检查的疏漏。
4.提供能够发表活动内容的场所。5S活动优秀小组举办发表会进行讲评,或者设置展示活动内容的展示角等,鼓励大家相互切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