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法的本体第一节法的定义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法律职业是以专业法律知识为基础的法律工作B.法律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行业C.从事法律职业的人需要拥有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D.法律职业者的最大职业道德和操守是忠于法律和事实2.下列表述中合乎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特点的表述是:()A.用说理的方式解决问题B.拒绝用暴力解决问题C.根据法律和事实说理和解决问题D.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解决问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把法归结为正义的观点是从法的外部解释法的观点B.认为法是一种规则体系的观点是从法本身来理解法的观点C.认为法不是写在法律文件之中而是表现在法官的倾向和意见之中的观点是从法本身理解法的观点D.认为法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密切关联的观点是从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交互作用的角度看待法的观点4.下列关于法的本质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是:()A.法具有社会性,因而是社会意志的反映B.法的阶级性与物质制约性是矛盾的C.法也受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其他因素的影响。D.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5.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B.历史上所有的法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社会关系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是:()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既有社会性也有个人性B.法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它是一种文化现象C.法形成于公共权力机构,它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D.法的形成有制定和认可两种形式,前者是创制,后者是表述8.在人类面前,有两种规范存在着,一种是自然法则,一种是社会规范。理解这两种规范,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请您指出以下几种理解中正确的理解有哪些?()A.自然法则是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但与人有关联,因而也具有文化的意蕴B.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它是一种文化现象C.道德规范不仅调整人的行为,也调整人的精神或意识D.国家认可是指赋予社会中已有的社会规范以法的效力9.法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从法与道德的界分中可以分别看出这两种社会规范的有关特征。但如何界分这两种社会规范,钰成、晓雪、杨光和林风等同学则各有说法。请指出他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A.法是调整主体的行为而不是调整主体的思想的社会规范B.道德是调整主体的精神情操而不是调整主体行为的社会规范C.法是以调整主体的行为为主,同时也调整主体精神情操的社会规范D.道德是以调整主体的精神情操为主,同时也调整主体行为的社会规范
10.法有种种特征,如何概括这些特征对于正确理解法的现象有直接的作用。下列概括中,您认为正确的概括是什么?()A.只有经过公共权力机构亦即有权的国家机关的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B.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唯一内容的社会规范C.法的存在意味着人们谋求自身利益的行为的正当性D.法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人们要行使和履行的11.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这种普遍性意味着:()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法的适用对象和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C.法在自己的效力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D.并不是所有的法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12.法的强制力或法的强制性问题,是有些人往往不大明辨的问题。钰成、晓雪、杨光和林风等人对法的强制力表述了下列观点,您认为他们的观点中,正确的观点有哪些?()A.所有的法都在国家主权所及的范围内具有强制力B.只有在全国实行的法才可能在该国主权所及的范围内具有约束力C.所有的社会规范都有强制性,而并不是只有法才有强制力D.法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所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都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强制13.贺茫对法的强制力的理解不够准确,王律师对其进行解释后,问贺茫下列关于法的强制力的表述中哪些表述是正确的,贺茫应作何选择?()A.并不是所有的社会规范都有强制力B.法的强制力是国家强制力C.法的强制力的实施不以被强制者的认同为转移D.法的强制力的实施应遵循法定程序14.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历史上的一切法的规定都是明确的、肯定的B.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C.法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也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根据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的形式出现的15.法的作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钰成、晓雪、杨光和林风等同学经常研讨的一个问题。一次,就这一主题他们阐述了下列观点:(1)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交互影响中;(2)法的作用直接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行使,制定法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产物,而习惯法和判例法则同国家权力没有关系;(3)法之所以起到规范社会关系的作用,就在于它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与官方权威相关联;(4)法的规范作用是任何社会的法都具有的,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法的规范作用的实现程度是有差别的。如果把他们阐述的观点分为下列几项,您认为其中正确的表述是哪几项?()A.(1)(2)B.(3)(4)C.(1)(3)D.(2)(4)16.指出下列有关法的作用的表述中的正确的表述:()A.法的作用本质上不是法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力量的体现B.设置义务的指引都是确定的指引C.法的教育作用有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两种形式D.法的预测作用意味着人们根据法律可预先知道有关行为将引发何种结果17.2003年上半年某个时期,“非典”在我国许多地方肆虐。此间有人趁机声称自己是非典患者,强拿硬要,扰乱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此种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罚,这种处罚首先体现了法的什么作用?()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强制作用18.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第二节法的价值19.法的价值是法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为考查考生对法的价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钰成、晓雪、杨光和林风陈述了下列观点,请您将其中表述正确的观点选择出来:()A.价值范畴引入哲学人文科学始于18世纪自然法学派所创立的价值哲学B.法的价值是指法有哪些对人有用的性状和属性,它表明法对人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其中正面的意义是主要的C.法的价值不是以人受制于法而是以人作为法的本体这一关系得以存在的D.法的价值既包括对实然法的认识,更包括对应然法的追求20.钰成、晓雪、杨光、林风、霞羽和月影就法的价值判断和法的事实判断展开讨论。(1)钰成认为,法的价值判断就是人们以某种价值尺度评判法,亦即从法的外部对法加以评判。(2)晓雪认为,法的事实判断是人们根据法的事实状况评判法,也就是从法本身评判法。(3)杨光认为,法的价值判断固然以主体的价值取向为判断尺度,但它并没有很强的主观性,而是具有客观性的。(4)林风认为,法的事实判断以现存法律制度为判断取向,但它并不要求采取所谓价值中立的立场。(5)霞羽认为,法的价值判断是规范性判断,其真伪取决于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的契合程度。(6)月影认为,法的事实判断是描述性判断,其真伪并非取决于其与客体的真实情况是否符合。请问:他们发表的观点中可以认同的观点有哪些?()A.(1)(3)(5)B.(2)(4)(6)C.(3)(4)(5)D.(1)(2)(5)2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面哪些选项?()A.法制方面的因素B.个人方面的因素C.环境方面的因素D.法律本身的因素考点:影响法律秩序形成的因素。解说:本题属于识记性考查。答案:ABCD24.法的利益价值问题是2005年国家hr辅导用书新增写的内容。按照该辅导用书的观点,指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表述:A.法只能反映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B.法对利益的调控具体表现在表达利益和平衡利益两个方面C.法对利益的表达就是要固化利益而避免损害D.当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法应维护公共利益而牺牲私人利益
25.这一天,钰成等人把讨论的兴趣指向了法的正义价值,各自发表了观点。这些观点可以列为下列几种,请您指出其中所能认同的观点。()A.钰成认为,正义不仅是一种观念,同时也具有实在性B.晓雪说,法只有合乎正义时才算真正的法,否则便不是法C.杨光觉得,正义是评价法之良恶的标准,它本身不是法的一种价值D.林风发现,正义是推动法的进步的重要力量26.钰成等人在法的价值冲突这一主题面前,再一次各陈所见。请您从他们的下列观点中,挑选出不适当的或错误的观点。()A.晓雪认为,法的自由价值是法的根本价值,其他价值如果与自由价值发生冲突,都应当服从自由价值B.杨光主张突出法的秩序价值,理由是法的秩序价值是法的其他价值的基础,如果其他价值与法的秩序价值发生冲突,都应当服从秩序价值C.林风强调法的正义价值最重要,说正义价值才是法的根本价值,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