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这个被称为“中国第一难考”的考试是每个hr学生的心结——通过,是当律师或进入公检法机关并在其中有所发展的一个前提。于是,成了hr学生的奋斗目标,不求职、不就业,全身心投入也成为不少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选择,有的甚至连考三四年……背负压力前行小肖是西北政法大学研二的学生,今年是他第二次参加。去年,她所在专业的55名同学只有3名通过,小肖以3分之差与胜利擦肩而过。3分之差让小肖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不得不再次以为中心。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统统都被搁浅,连研究生阶段必须进行的学术论文也是草草了事,应付过关就行,至于逛街购物、娱乐休闲活动更是靠边站。她每天所做的事情几乎都以是否对考试有帮助为衡量标准,“甚至连睡觉、吃饭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尤其是冲刺的这几个月,日子就像回到了高中时代。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平均有10多个小时全部属于自习室。复习量是巨大的,14门课,每门至少要看4本书,摞起来差不多有一米高。即使每天只睡6个小时,也要一个多月才能把所有的书看一遍,还要不停地和遗忘做斗争。“高考和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么刻苦过,大家都是这样,你要不努力,哪怕松懈一分钟就会有人考得比你高”。临近考试,小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这次是她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机会,“我从来都没有感受到过这种压力。虽然过了不一定就万事大吉,但过不了是万万不行的,毕竟学了将近7年的法律,我不想转行”。和小肖一样,所有参加的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据司法部国家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报考的人数近30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幅为5.7%。而从历年的情况看,通过率基本稳定在10%到15%之间,因此,绝大多数人都不能顺利通过,要么放弃、要么重新再来。一道必须越过的坎为了准备,已经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了3年助理的小薛几个月前辞职重新走进教室。他说:“想吃法律这碗饭,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粮票,这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小薛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hr,通过亲戚介绍,毕业后直接进入一家颇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当年,看着周围的同学不就业就直接准备,一直梦想着当律师的他很不以为然。“律师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一直认为实践更重要,只要我有能力也会成为一名好律师。”刚刚毕业的小薛没有体会到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