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司法考试之’难’与’苦’
作者:互联网 申领版权
2010年08月11日 共有 746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当我查到hr分数的那一刻,我高喊着368这三个数字,兴奋不已,我的同事流着泪,激动地拥抱着我。那一刻,我为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而感到满足。学习不仅检验了我的意志力,而且让我开阔了视野,对hr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总结hr,我的体会二个字:“难”、“苦”。所谓“难”,大家都知道hr难,当我答完第四张卷走出考场时,我的感受一个字:“难”。为什么说难,我理解为,hr考的是我们对法律知识精确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第一到第三张卷,每一道题都要求我们熟悉法条,要准确到每字、每句。比如含有“应当、可以”的法条就要求我们精确掌握。对于这样的法条,我首先是理解法律对适用应当或可以的情形,然后区别适用应当或可以的情形有什么不同,很显然有轻重之别。很多人都认为hr在逐年增加难度,其实这个难度我理解为不是要考我们难题、怪题,更不是要考范围之外的题,而是主要考我们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这是hr的一大难点。因为它要求我们在准确掌握法条的前提下,还要学会运用法条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年hr中法制史考了七道题,有五道题是以案例的方式进行的,由此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分值不大的法制史都要考我们对法律的运用,更何况刑法、民法、诉讼法了。这种方式的考试会让很多人感到无从下笔,尤其是对相近知识点的测试很容易让我们感到模棱两可,例如今年在卷三中考的代位权和撤销权就让我感到把握不准,脑海里重复了好几遍法条才算选对。所以很多考过的人都和我有同感,觉得分析问题时有难度。今年,hr第四张卷考了一道关于刑法法律原则和民法法律原则区别的论述题,这难倒了很多人,因为它考的是我们对不同法律部门法律原则的理解和把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要从法理、法的渊源方面来掌握,甚至还要追溯到罗马法的发展,因为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关键。我的感受是,学习法律不能完全依靠死记硬背,但不排除靠这种方法也能通过考试。学习法律还要做到融会贯通,要把法律原理弄通,这样我们在没有精确掌握法条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原理来进行推理和判断,往往准确性也是很高的。所谓“苦”,我觉得参加hr学习要能经得起“苦”的考验。hr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通过的,网上有人说四个月搞定的事,千万不要相信。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我决定参加hr开始,整整十个月的时间,学习几乎没有间断过,直到考试。每天至少要保证四到五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白天有工作,学习的时间很难确定,这让我越发觉得早晚时间的宝贵,一分一秒都不浪费。也许有人会说我神经了,参加hr不至于非要下这么大功夫,但我知道,我和法律本科的人比起来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从事法律工作,但我在政工部门工作,接触检察业务的机会又很少,所以我觉得自己底子薄,要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才能赶上别人。hr贵在坚持。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苦差事,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恐怕通过的可能性不大。要扎扎实实、有计划地学,不要追求所谓的考点,每一个法条从头到尾都要看到、看懂,更不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所谓的窍门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学。同时,对自己要有一个高要求。因为hr的分数线有两个,而且很多人都说一年考不过,至少要考上三五年,所以,我觉得当我们备战hr的时候,就要报着一年通过,而且拿到A证的信心,当然这份信心要靠我们的付出来争取。参加hr,我觉得还要有一颗平常心,渴望公平,渴望法治,这是最根本的动力。功利性太强,不以学习法律为最基本的内在动力,总是想到考过后的成功,的确会给学习带来动力,同时也让人有点鼠目寸光,为了学习而学习,最终是不行的,试过的人都知道。九分努力 一分幸运,我通过了hr,也许我的体会很肤浅,但很实际,希望能与大家共勉。真情自述:hr之“难”与“苦”

 

相关新闻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
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1)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5)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3)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2)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象(1)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2)
产品质量有哪些法律责任(1)
哪些产品受产品质量法的保护(3)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自己的想法续
自己的想法
自己的经历
法律讲座
律师思维模式及举列子
做律师的收获
像律师那样思考
自己的看法
拜师的方法
律师守则三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