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重庆自然博物馆面向国内外招标、东莞将建立工业遗产博物馆、武汉将建全国首家钢铁博物馆、大庆将建立遗产博物馆、徐州将建立新的音乐厅和美术馆之后,四川都江堰也将斥资亿元建当代美术馆群,这种势如破竹的迅猛势头大有取代原来“城市客厅”城市广场之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人民文化欣赏水平的提升。但我们更应该冷静面对这种“博物馆现象”,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博物馆吗?我们真的作好使用这么多博物馆的准备了吗?这些博物馆将来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苏州博物馆是近段时间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不仅因为其形式,更因为它是国际建筑大师贝老的“封刀之作”,意义非比寻常。到目前为止,这个博物馆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它也成为苏州园林之后的又一经典景点,给苏州城带来莫大的荣誉。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我们在看待苏州博物馆时,将的注意力放在了建筑形式和庭院景观的营造上,而对博物馆内的陈设没有太多的关注,即对博物馆的功能教育、收藏和研究功能介绍很少,不免显得“美中不足”。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康熙民先生曾对中国博物馆盲目建设现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过于盲目攀比和沽名钓誉的现象……一些地方打着’文化促经济’旗号,把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当做当地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甚至把博物馆当成地方政绩工程来建,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至于建成后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能在当地科学文化教育中发挥出多少作用和什么样的作用,一般考虑不多,反正是先建起来再说。”
内容是一个博物馆的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然而,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的博物馆,我们悲哀地发现很多博物馆门可罗雀,其中不乏一些大城市的博物馆。分析原因是展览内容陈旧、长年失修、更换周期长等。
然而,最近首都博物馆吸引了众多人去参观,研究后发现,关键原因是其临时展览的内容安排得更合理、更有吸引力:2007年2月15日至2007年3月31日,举行“意大利遗产与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世界遗产体验展”;2007年3月15日至3月29日,举行“感受希腊丽塔影艺术展”;2007年3月20日至5月11日,举行“英国当代艺术展”;2007年6月1日至8月2日,举行“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展”;2007年8月12日至11月9日,举行“卢浮宫珍藏展”……这些都是对普通市民极具吸引力的展览,难怪首博每到周末就会出现大量人流。
但是,全国那么多博物馆,能有几家做到如此高频率、高规格的展览转换?恐怕没有!因此,这就需要现在野心勃勃建设博物馆的决策者们在建设博物馆之前就好好考虑将来博物馆的命运。正如首都博物馆的设计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教授所说:“博物馆的魅力绝不仅在它的建筑形态,更重要的是对文化和艺术活动的策划和经营,一个空间,它可以是客厅,也可能是仓库,关键看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