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的聚落,提供居住条件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到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并以最简捷有效的手段来设计完成。这其中,作为城市规划重点的城市住房问题也是目前的难点。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也急速膨胀,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越来越贵,房价越来越高,中心区变得越来越“不宜居”,这就需要在城市周边不断建设新的居住区域。但是,原来单一功能区域划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钟摆式”的移动也浪费了居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必须有效分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通过对综合功能区的建设,形成“多中心”的混合居住格局,提高城市空间的使用效率。这种规划思路,需要对每个中心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综合考虑,对整个城市的资源整体分配,才能达成最佳配置,相对于单一功能的区域规划,显然难度更大。北京的这次“新城规划”,或许在细节上会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这种回归生活本质的思路却显然是一个进步。一个以人为本的规划,不仅需要整体布局上的合理或者“好看”,更要考虑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成本。一方面,在“新城”规划时要考虑到中低收入者的居住、就业、医疗、教育等需要,适当配置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和高端住房的比例,使适当的“混合居住”减少社会矛盾,以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和理解,同时给低收入者创造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在规划“新城”的同时,要做好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比建设新城更加复杂,既要保存城市的建筑记忆,又要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既要充分利用土地价值,又要充分考虑低收入者的客观需要。老城区的原生态环境是很多低收入者的生活,迁出城区马上面临着生活无着的困境。因此,即使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同样需要合理设置住房结构。这既是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城市功能完善的需要。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涉及城市布局、区域定位、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安居才能乐业,对居民居住环境设施的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最惹人瞩目的内容。一个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的城市规划必然是一个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