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后,房地产界感到十分鼓舞。“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我们国家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许多人士认为,尽管此前我国已在“城乡规划法”中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目标,一些地区已经在开展城镇建设,但建设重点始终在城市。中央此次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首次明确城乡统筹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预示着未来五年里我国的乡镇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意味着房地产开发的领域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小城镇发展渐受关注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建设渐渐受到关注。据了解,目前,北京已有13个小城镇试点在规划建设中。北京海淀山后一带“七乡改四镇”的规划最近也在加紧进行中。其中,由北京远骥都市建筑工程设计所设计的冷泉镇的综合型小城镇规划,因很好地利用了当地的山坡地形,在保留了传统文脉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同时充分考虑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不久前,在清华大学设计院、建设部设计院等5家设计单位的角逐中胜出,获得了全国住宅设计联盟授予的“住区规划设计大奖”以及“2005年百年住宅优秀作品奖”。尽管小城镇建设尚处于摸索期,但房地产业内围绕小城镇的研究和开发竞争已经拉开了帷幕。据了解,目前有不少开发商已经在考虑下一步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给予的关注,在小城镇寻找开发机会。百年大计需慎之又慎
城镇开发需要在城乡统筹的框架下进行。虽然此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对这种模式给予了明确,但以往各地已经出现的割裂当地经济和历史文脉,将大城市复制到小城镇,把城市建设中的豪华风蔓延到小城镇,政府为拉动GDP投资超出城镇发展承载能力的现象,令现在许多人感到担忧。北京阳光100房地产开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范小冲感叹,中国城市化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长,正发展浪潮最快的时代,而现在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的个性在丧失,城市、城镇抄袭、雷同现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普遍存在。原北京市规划院总规划师柯焕章认为,目前的城镇规划从具体的技术层面上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保护地方传统建筑风貌,延续地方文脉上非常薄弱,致使各地出现“千城一面”的景象。柯焕章痛心地告诉,北京平谷某个山地小镇就做了一个推山平地,拷贝城市的建设,其村镇布局,道路设置盲目采用“宽马路、大广场”的模式,完全破坏了其原有的地方风貌。据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资料显示,我国中部某省一个年财政收入600万元左右的镇,规划10年内要建造万人体育场;西部某省一个镇现规模仅3平方公里,已有两个广场,仍计划2005年投资1000万元,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的街心广场和4座街心花园,栽植2000平方米草坪,修建4处音乐喷泉和一处大型城市雕塑;在年降水量100多毫米、蒸发量2000多毫米的西部某省一个镇,其城镇规划图中居然有500亩水面人工湖,建成后每年仅补给蒸发水分的维持费用就高达数十万元。这些走偏的城镇化建设是在透支有限的资源,拿高成本换取低效益。原北京市规划院副总工程师谢远骥认为,我国虽然处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但无论政府,还是开发商都应冷静面对这一热潮。城镇化是百年大计,需慎之又慎,需以人为本。城镇化并非城市化,城乡协调发展也并非在农村盖上城市的房子,城镇化的关键是要在规划之初就将支撑其长远发展的经济形式考虑进去。城镇规划须明确主体
城镇规划应该是永久性的,但目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在规划之后的开发商往往凭借其经济上的强势地位而掌握着设计风格的“话语权”。范小冲认为,如今中国的发展商对城市具有非常大的权力,可以对设计的产品大动干戈。另外,现在海外设计师齐聚中国,包括一些实验作品、垃圾作品都在中国做实验。于是,形成好卖的楼盘未必是能提升城市价值和竞争力的好楼盘的现状。业内人士认为,在城镇建设上,由于存在缺少启动资金等现实问题,开发商、外来资本为“指挥棒”的问题会更加突出。而这样的结果远比给城市中一个房地产项目带来的副作用要大得多。谢远骥认为,推进城镇化首先应该明确城市规划的主体是谁,决不能谁有钱谁说了算。他认为在整个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这只手对已确定的规划中的历史文脉、经济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城镇领导者对城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其自身素质则直接影响其决策。城镇化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路程也会很漫长,城镇规划主体的明确将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