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酷爱旅游的。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学生干部,更是全班旅游计划的第一发起人。而我这个第一发起人在整个学生时代,最怕去的和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苏州了。在我的印象中,苏州不过就是一个虎丘,几座园林,半天就可以全部游完,任何一个园林最多花半个小时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足矣。而现在的我,居然隔三岔五地就往苏州跑。我懂得了苏州为何如此地令我神往的缘由:我被她渊源的人文魅力所倾倒,又被她那蓬勃的现代生命力所折服;我爱住那不超过4层的民居,我又念着老东吴的蟹粉烧豆腐;我品味着苏州工业园区“打开的窗口”之雕塑,我更爱着苏大那古老而神秘的老学堂……而使我的观念发生如此之彻底变化的,竟是一次考试,一次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考试——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就在这次考试的所有前前后后的学习生活中,我深深地开始读懂了中华文明最美丽的第一页。几年前,我偶尔路过延陵东路,看到天宁寺对面有一照壁,上书四个大字“龙城象教”。“龙城”的意思不言而喻,可“象教”是指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而且我想大部分常州人恐怕也不一定知道。因为,对于文学和历史的基本常识,我曾经还是可以引以为豪的。我开始求索最后的,我问过单位里的一名博士,博士的谦虚仍使我找不到北。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个谜底在这次考试前的实地讲解培训中被我的老师很轻松地解开了。回想起在激情燃烧的学生时代,我一直憧憬着能有那一天也背上个行囊,拿一个话筒,摇一面小旗,带着团队爬山涉水游天涯……只是由于hr的选择使我与导游员的梦想擦肩而过。但能当上一名导游,一直是我多年来心中未了的情结。正是这次考试使我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于是,我开始追逐我的梦想,我穿行在祖国壮美的山川之间,我敖游在古代文明和智慧的海洋里。我知道了什么是苏州园林的特色,什么又是扬州园林的特色.我知道了紫砂壶的三大特点,知道了对联的渊源,我惊叹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融合力,我向往那佛教的四大名山,我明白了韦驮的宝杵不同的摆放意味着什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开始寻找一切机会走南闯北。记得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著名音乐家陈刚老师说过,要用第三只耳朵听音乐。而我说,我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睛看景点。而让我真正拥有这第三只眼睛的就是一名导游员所拥有的最可珍贵的财富的力量——导游基础知识。有了它,在你眼中的景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