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关特点,以及自转引起的时差问题和公转所引起的季节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来讲述相关的基本知识,采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交流方式来探讨问题,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之间掌握问题的最本质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产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且树立对于科学的求知欲,养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一般特征
2、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季节变化
3、太阳回归运动导致的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以及回归年、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涵义
2、季节的成因以及太阳的回归运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详案):
师:为什么人们说“坐地日行八万里”?
生:因为地球在运动
师:非常好,地球是一个运动的球体,不仅仅如此,它的运动还十分的复杂。我们日常经历的昼夜变化和季节更替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还有各地区之间时差的产生也与其息息相关,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
师:地球的运动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即自转与公转。下面我们来分别讲述一下,首先是自转。我们来看一看地球如何自转(播放一个小的Flash)以及地球上各点的自转速度关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而且是围绕地球的中心轴——地轴自行运动的,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地球上各点来说,其线速度不等而角速度除两极外都相等,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下面来看一张地球自转速度的表格:
速度 |
数值 |
全球分布规律 |
角速度 |
两极为零 其它 15°/h |
除两极外全球相等 |
线速度 |
赤道1670km/h 两极为零 |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NS约为赤道一半,两极为零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地球自转时间有关的两个概念——恒星日和太阳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日,由于在计算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地球自转时间长短略有不同。如果以距离地球遥远的一颗恒星为参考点,则一日的长度为23时56分4秒,叫做恒星日。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一日长24时,为太阳日。(一段Flash演示)
师:了解了地球的自转,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看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其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地球公转的轨道叫做公转轨道,它为一个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交点上。所以在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候,必定会有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距离,这里,我们把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叫做近日点,把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叫做远日点。那么请大家想想,地球处在近、远日点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地球在近日点时,接受太阳的热量多,远日点时,接受的太阳热量少。我们的地表温度会发生变化。
师:很好,这样一来,我们的地球就产生了季节的更迭。在此,我们先要引入一个概念——黄赤交角。那么什么事黄赤交角呢?
生: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
师:很好,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度26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黄赤交角对于地球公转的影响。(一段Flash)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定时期内,黄赤交角的大小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到得太阳直射点也是变化的。下面我们忽略地球自转,可以看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在北纬23度26分到难为23度26分之间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我们称为回归运动。回归运动也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春分、秋分日昼夜长短相等。有了地球的公转,太阳辐射也随季节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形成四季。在中国的传统中,也有24节气之说。下面是一首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对其多加了解,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作业:归纳地球公转及自转的特点,结合上课的内容自拟一张表格。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板 书 设 计
运动 形式 |
绕转中心 |
方向 |
周期 |
速度 |
||
角速度 |
线速度 |
|||||
地球 自转 |
地 轴 |
西→东 北极看: 逆时针 南极看: 顺时针 |
参考点 |
太阳日:24时 昼夜交替的周期 |
除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即15°/h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赤道→1670km/h 60°N、S约为赤道一半 两极为零 |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
||||||
地球 公转 |
太 阳 |
西→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1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
平均1°/日 |
平均30 km/s |
|
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