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香港的富豪们正纷纷乘势扩大充实家族信托基金,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邵逸夫、杨受成等富豪在内,多数家族财团都已经成立了家族信托基金。虽然不少基金对外声称是为了照顾后代子女的发展或是进行慈善事业,但有些信托基金已经越来越多介入商业运营,这也使得商界对香港家族信托基金予以更多关注。
最初为保全家业
香港某私募基金的负责人萨穆杰表示,香港富豪们最初设立家族基金,主要是在1997年前夕,希望透过这些海外注册的基金来转移资产。
不过回归后类似顾虑打消了。随着香港家族财团势力的增长,富豪们认识到,家族信托基金不仅可以保全财产,还可以避免子女为分家产而导致自己辛苦创办的公司被肢解,从长远看,可以为子孙后代提供足够的财力,避免“富不过三代”的命运。
这一功能从今年的新鸿基郭氏三兄弟内斗便可看得清清楚楚。三兄弟为了新地的控制权不惜对簿公堂,势成水火。但不论怎么闹,三兄弟都无法分家,个中原因便是郭氏三兄弟的父亲郭得胜已经以信托基金的形式,把新地控股权捆绑起来。
目前,郭氏家族是以信托基金的形式,持有新地的四成二股权。在该信托基金中,郭老太及其三个儿子都是受益人,不过郭老太所占的份数最大。萨穆杰指出,要把这样一个信托基金解散,然后让受益人各自摊分资产,当中涉及很多技术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说:“家族信托基金的条款很复杂,而且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通常情况下,解散信托基金需要全体受益人的同意,缺一不可。但如果基金设立者指定不能解散该基金,即使所有受益人都同意,也不能解散。因为基金托管人(通常是大型银行)只照章办事,他们不会只服从于任何家族成员的指令。”
当年与郭得胜一起创办新鸿基地产的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曾向媒体透露:“老搭档(郭得胜)搞个基金出来,三个人要齐上齐落,不能够卖股份。”换言之,郭氏家族信托基金应该是无法随意解散的。
家族基金未尽其用?
不过萨穆杰认为,虽然香港的富人家族基金不少,但是很多人并未真正发挥这些信托基金应有的效力。
“富豪们过于注重基金的法律保障功能,却忽略了作为基金,它应有的升值与价值提升功能。”萨穆杰说。他在业界了解到的情况是,家族基金办得有声有色的并不多。
萨穆杰认为,任何基金都应该具备保值及增值的机能,如果只是为了保证家业,不去分散投资与经营,只会逐步损耗家族财富而无法提供长久的发展动力。在他看来,目前业内做得比较好的有邵逸夫女儿管理的邵氏基金。萨穆杰说:“邵氏家族把从传媒帝国赚来的钱通过基金投到海外,由其他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理,实现增值。这样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而现在不少富豪基金是由家族成员自己管理,缺乏顶级的专业资产管理者。”
还有的基金甚至会再去市场上购买本家族的股票,这在萨穆杰看来实在有违成立基金的最基本目的。
家族信托有助凝聚力
目前,香港家族企业正面临来自内地企业的有力竞争,不论是招行并购永隆,还是邵氏出售股权给杨国强,都显示出随着内地经济的壮大,内地的企业家正凭借越来越强大的财力进军香港资本市场与商业领地,这将对香港现有的家族企业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或将迫使这些企业作出某些改变,以博取“富过三代”的发展。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指出,不应该忽略家族基金的作用,他表示,家族基金在集中股权以及增加对企业的控制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点在目前可能非常重要。
萨穆杰认为,或许家族信托基金能协助家族进行传承,渡过难关。因为有了这个信托基金,家族成员可以放手让专业管理人才去施展拳脚,而自己则把家族企业的收益投资于其他领域实现增值。
此外,华资家族的通病是接掌管理大权的后人会有独揽大权的冲动,而信托则强调股东和营运者的角色分开,这样可以避免掌权者因夺取其他家族成员的股权而发生家族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