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其实是由以下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它们包括:市场或行业发展水平、各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地位、市场基本竞争态势、本企业的业务模式、本企业的财务资源(资本)、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本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经理人队伍)、本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董事会及其决策机制、发展与竞争战略)、本企业的股东意志,领导人和业务模式只是众多关键要素当中的两个要素而已。
以往人们对企业经营好坏的焦点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上,一个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一个是其业务模式。但随着中国企业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上的逐渐成长、成熟,人们对企业经营好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企业领导人身上。广义的企业领导人包括了决策团队即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即经理人。
在我们看来,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其实是由以下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它们包括:市场或行业发展水平、各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地位、市场基本竞争态势、本企业的业务模式、本企业的财务资源(资本)、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本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经理人队伍)、本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董事会及其决策机制、发展与竞争战略)、本企业的股东意志,领导人和业务模式只是众多关键要素当中的两个要素而已。
曾经媒介普遍关注中国名人原民生银行副董事长、新希望集团领导人刘永好落选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选举事件,认为事出意外,新希望集团发言人虽然认为不存在阴谋,但也对此颇有微词。我们无意评价此事,但此事倒引发了关于企业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
事实上,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直没有把股东、董事会、经理人三者的角色(目标、责任、权利、义务)定位清楚,许多企业经营失误或失败,其实多少与该企业的这三个人群在角色认知、定位上不清晰有较大关系。而实际上,抛开顾客这一核心利益群体,这三个利益群体的确是对企业生存发展较关注也影响最大的人,他们对企业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将基本上决定该企业的成败生死。因此,准确清晰地认知、定位这三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简单地讲,股东、董事会、经理人角色区分如下所示:
利益群体类型 目标 责任 权利 义务
股东:获取最高长短期投资回报选举最佳董事会投票权、知情权投资
董事会: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多赢利益回报及平衡代理权、决策权保值增值
经理人:目标下的营运绩效企业运营管理建议权、管理权投入管理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目标。目标不清晰,行动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责任、权利、义务也是很重要的,这四方面共同构成了角色定位及区分,而且这四方面还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A、股东角色定位
我们先来重点看看股东的角色定位。股东的本质目标是什么?是获得最优长短期投资回报。那么,作为股东,他怎么才能从对企业的投资中获得理想的回报呢?他在达到目标上面有什么理想的工作机制?理想的工作机制就是明智地行使自己的投票权,综合考虑、平衡、集中全体股东利益,选举出最好的董事会,其中包括正副董事长。
股东不能也不应该以个人或单一法人代表身份直接向管理层发号施令,股东的责任是选好自己的资产管理决策代理人—董事会,尤其是董事长。然后交由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全权处理自己的投资管理事宜。股东需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掏钱投资,二,找好自己的代理人,三,把自己的投资目标清晰地告诉代理人并要求他实现预期投资目标。而且一旦股东把自己的投资决策管理权委托给董事会,某种意义上讲,在董事会生效期间,股东无权要求董事会行使自己的个别意志,更无权直接指挥管理层即经理人实践自己个别意志。
因此,股东既不应该也不能是董事会,而只是董事会的委托人,董事会与股东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商业协议,协议一旦达成,那双方也就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权利、义务,股东必须信任、尊重董事会,不能越权做事,否则会干扰董事会正常正确行事。股东不是董事会,很清晰地意味着股东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法定的知情权,但无权指挥企业管理层即经理人工作,经理人作为董事会聘请的职业人士,只对董事会负责,听命于董事会指挥。因此,股东必须明白自己的身份,确切重视自己目标利益实现的关键点,即选举并监管好董事会,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企业还必须有监事会存在的原因,监事会的存在有助于股东确保董事会行使的是全体股东的集体意志,而非董事会成员自己或其所代表的个别股东小群体的目标、意志。
在不成熟的企业决策管理模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股东试图取代或越过董事会行事对自己有利的个别意志,强势的个别股东甚至经常发生“强奸”董事会的恶劣行为而不自知。漠视、“强奸”董事会的后果必须是恶性的,必须造成董事会在管理层眼中权威的丧失和股东之间人为加剧的目标分裂和内部利益争夺,企业经营绩效必然受损。股东必须象个股东,董事会也必须是个董事会,否则成立个董事会做什么用?!
B、董事会角色定位
有了以上对股东角色与董事会角色的对比分析,董事会角色认知、定位就较容易说清楚了。董事会的核心角色是什么?是全体股东投资管理的集中代理人,董事会就是全体股东利益的一个专业性质的投资管理代理委员会。深刻理解这一核心定位,董事会的目标、责任、权利、义务就纲举目张、易于梳理了。
董事会因为是股东的代理人,所以其目标本质也就是股东的目标,股东的目标是什么,是获得最优投资回报,那么,董事会也就应该致力于帮助股东达成这一根本目标。但要指出的是,董事会不仅应当帮助股东达成他们的目标,而且还应该研究制定出达成股东目标的最佳方法,那就是企业发展战略和具体细化的日常运营战略,其中包括任命主要经理人、组建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
事实上,股东的目标和利益是不能由董事会自己直接实现的,那股东的目标、利益是怎么、通过什么过程顺利实现的呢?股东的目标、利益是通过经理人带领各级员工在企业内部生产资源的支撑下,运用包括供应商、经销商、媒介、政府、公众等多种资源,实现与顾客的产品服务交换,才获得顺利实现。股东目标、利益实现的过程就将经理人、员工、客户、消费者、社区、政府、公众等多个利益群体的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利益及股东的目标、利益联系起来了。
既然股东目标、利益要通过这些人或组织来实现,那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这些相关利益群体的目标、利益也必须在实现股东利益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否则,股东目标、利益就无法顺利实现。这样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目标、利益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实现?本质上来说,还是要由董事会来实现。董事会必须综合考虑股东目标、利益实现的全过程,在制定发展与运营两大战略时,自觉地将包括股东、经理人、员工、顾客在内的所有相关利益群体的目标、利益考虑在方案之内,确保大家的目标、利益都能够同时顺利实现,否则股东目标、利益实现过程就会出现断链脱节,最终出现损失甚至完全落空。
第三个问题其实已经蕴含在第一、二个问题当中,那就是董事会既要实现股东苛刻的投资目标,又要同时实现包括经理人、员工、顾客在内的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目标,这多个阵营的目标、利益之间会存在冲突吗?如果存在,又如果处理,由谁来处理?答案显然是存在冲突,而且经常冲突。那么,谁来处理?董事会来处理。董事会作为从股东那获取高额报酬的投资管理专业人士,他们负有帮助股东平衡所有利益群体目标、利益的职责,并且多数时候需要是创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最终目标是实现多赢:股东、经理人、员工、顾客各偿所愿,皆大欢喜。而绝对不能是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
董事会具有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短期或日常运营战略之责任,其中包括选拔、任命管理层及关键员工之责任。事实上,一个企业真正负责企业总体绩效的最终负责人应当是以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而不是首席执行官。顾名思义,首席执行官只应对在董事会制定的战略指导之下的当期企业运营的效率负责:他的职责是执行战略,考察他的是执行战略的执行力如何;如果战略正确,那么[战略 运营]自然绩效突出,如果战略本身错误,[战略 运营]不可能由运营单独创造奇迹。
需要指出的是,董事会虽然对经理人负有监督指导之责任,但对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却并没有“代君行事”甚至“先斩后奏”的权利。董事会对于日常运营管理只有两个权利:一、监督检查管理层是否按照董事会战略意图在有效开展工作,并集中向管理层负责人即首席招待官提出反馈及管理意见;二、如果发现管理层无法达到董事会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和商业协议撤换企业管理层即经理人。董事会在日常管理上“为所欲为”,就象股东操作管理一样,会打乱正常管理秩序,百害无益。
C、经理人角色定位
有了以上详细探讨作基础,经理人角色定位已经自然清晰,无须过多叙述。但仍有几点是要给予足够关注的。
第一点,经理人虽然没有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营战略的决策权,但却拥有足够而且必要的建议权,而且在实际经营管理中,战略方案多数由经理人提出,然后提交董事会审批通过,因此,经理人事实上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和运营战略具有一半决策权。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许多大企业领导人会同时让一个人兼任董事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原因。原因就是战略制定权和执行权已经集中于一人身上。这种方法好不好?如果董事长只是董事会的召集人,并不具有事实霸权,战略决策仍然是董事会集体决策,那么,这个方法有利于整合战略制定与执行过程,效果好;如果董事长存在个人事实霸权,这个方法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第二点,经理人虽然负有营运和战略建议的职责,但不要把自己角色与董事会甚至股东混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经理人不自觉地发生了角色位移甚至错位,其严重后果是:一、不能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运营责任,无法出色地完成企业运营目标;二、与股东、董事会发生战略冲突,造成企业战略摇摆或混乱,强势的管理层甚至也会“强奸”董事会,最终铸成大错,给企业也给自己带来巨大损失。
总之,股东、董事会、经理人是担负不同职能的三个不能角色,三者不能混淆。股东以实现投资目标为主,并不一定要操纵董事会甚至操纵管理,而是以选举优秀董事会代理投资管理为核心职责。董事会则应综合考虑、平衡各方目标、利益,争取共赢,并且严守本分,克尽职责。经理人则尽心竭力,以帮助董事会实现长短期目标为己任,而不可与股东、董事会相抗衡。
附:刘永好落选民生银行董事会新希望仍为最大股东
曾任汇丰银行美国西部总裁、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的王浵世则成为民生银行的新行长。王浵世的进入,被业内视为民生银行战略转型注入的一大动力
昨日,民生银行(600016.SH)的董事会换届终于尘埃落定。股东董事候选人之一、民生银行原副董事长刘永好的落选,成为这次换届的最大新闻。截至上月底,刘永好所代表的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民生银行5.98%的股份,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昨天上午,在民生银行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差额选举的方式,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18名成员从24名候选人中产生。而新的董事长也在随后的董事会中被推举了出来,民生银行原行长董文标从经叔平手中接下了民生银行这面大旗,而曾任汇丰银行美国西部总裁、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的王浵世则成为民生银行的新行长。新董事张宏伟、卢志强当选为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王浵世的进入,被业内视为民生银行战略转型注入的一大动力。
由于刘永好的落选,新希望集团在新一届的9位股东董事中只占有一个席位。新希望集团董事、副总裁、联华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四川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航入选了新的董事会。另外,在新一任6名当选的独立董事中,有3位是由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提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刘永好此次的落选,或许体现出部分股东对其的不信任。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汉齐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民生银行的股权非常分散,虽然刘永好的持股比例最大,但他的落选并不奇怪,毕竟接近6%的持股比例并不构成控股。他同时也谈到,从常理上讲,在召开股东大会前内部都会进行沟通,一般不会出现令大多数股东感到意外的情况。
有投行人士指出,如果刘永好想重新夺回董事席位,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他必须通过二级市场买进民生银行股份或通过与其他股东合并的方式达到10%的持股比例,申请重新召开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进行重新选举。
但王汉齐表示此举的可行性值得讨论。他认为,即使刘永好的持股比例能达到10%的要求,根据相关规定,董事在三年任期届满以前,股东大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除非董事出现违规的行为,“最现实的方式是等待下一届董事会改选。”王汉齐说。
民生银行的一位高层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次换届选举的程序完全合规,选举结果真实有效,民生银行会在新一届董事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促进民生银行的业务转型,提升民生银行的投资价值。
“换届之后,民生银行最大的任务是补充资本,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民生银行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定向增发的工作。”上述人士表示。
去年,民生银行放弃了发行H股计划,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民生银行业务快速拓展的最大障碍。截至2005年底,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仅8.26%,如果不及时完成融资,未来业务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消息人士透露,民生银行计划将于下半年完成定向增发,金额预计在35亿元左右,增发对象将包括国内外投资者,届时新的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也将一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