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员工关系管理
作者:代晓明 申领版权
2015年08月12日 共有 72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管理要素

现代的、积极的员工关系管理主要包含:劳动关系管理(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法律问题及投诉。员工的活动和协调、心理咨询服务、员工的冲突管理、员工的内部沟通管理、工作丰富化、晋升、员工的信息管理、员工的奖惩管理、员工的纪律管理、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等。其中“劳动关系管理”就是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而“心理咨询服务”是现在企业中最时髦、最流行的一种福利,这项福利的产生来源于日益强烈的竞争压力; “员工的信息管理”对那些相对比较大,如几千人的公司非常重要;另外“辞退、裁员及临时解聘、合并及收购”则是稍微消极一点的员工关系管理,是用来处理员工的。

管理目的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做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使员工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有利于提高其工作意愿和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企业战略和目标的有效执行。可以说,员工关系是影响员工行为态度、工作效率和执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值得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和重视。

成长沟通

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管理误区

当全面关系管理在全球广泛流行的时候,作为企业,无不希望通过提高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提高对企业的贡献度。因此,对外实行客户关系管理(CRM),对内实行员工关系管理(ERM)就成为必然。但员工关系管理管什么,对此的认识并不清晰,员工关系管理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误区之一——“包论”包论就是只要是员工的事,就什么都管。上管祖宗,下管子孙,外管世界观,内抓潜意识。从员工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不仅管结果,更是管过程。特别是烟草行业作为一个垄断性的行业,计划经济的痕迹更为明显,把企业看成社会的观念更为顽固。很多人认为企业就应当对员工的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都管起来,就应当大包大揽。结果不仅分解精力,效果也未必理想,人际关系也是越来越复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企业的管理者对此也是十分的困惑。不管不行,不管就意味着不关心群众生活,没有以人为本,没有建设企业文化生活的积极心态。而管也未必行。管分明就是企业办社会,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且严重分散企业的资源配置,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管理遥遥无穷期,犹如雪球,越管越多,越管越大,越管越杂,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攀比,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甚至埋下不安定的隐患,给经营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误区之二——“均论”不患贫而患不均,是中国特色。在企业管理中,大数定律表明,20%的人做了80%的工作,但是如果是20%的人拿了80%的报酬,员工则不能平衡,企业管理者也难以取舍。因为尽管这是对贡献的肯定,但绝对是对现有分配机制和分配思想的挑战。正因为如此,以稳定、安定为前提,对绩效的认可还是停留在平均的基础上,肯定了20%的人而得罪80%的人成为管理的一个雷池,不敢轻易逾越。20%的人事做的多,工作中与人接触摩擦也就相应增多,群众关系本来就有些微妙,如果最后还拿得多,无异于火中浇油,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因此,激励一旦陷入平均主义的人际旋涡,不仅难以挣脱,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后挫力,加速这一旋涡的发展。误区之三——“文凭论”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大力提高员工素质,成为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共同目标。怎么提高员工的素质,误区更多。很多人认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员工的文员工关系管理化素质;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手段,就是提高员工的文凭级别,初中成为高中,高中成为大专,大专成为本科,本科成为研究生,如此类推。似乎文凭一高,素质就完全提高了。只要有文凭,就会有水平。与此同时,把学历结构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标准全面流行。这显然有些片面。实行员工关系管理本身就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基础上,更易于建立企业的共同愿景,通过员工个体的自我超越,改善企业内部合作的简单模式,以目标的统一来形成团队的合作,以此来系统整合企业的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历教育只是员工素质提高的手段之一,本质在于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提高员工个人的素质潜能,如果这些个体不能形成团队合作,那么企业的目标就如一辆不同方向受力的车,个体的力量越大,对企业的损害越大,最终除了车身撕破以外,很难想象还有其他的结果。

具体内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从管理职责来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九个方面:一是劳动关系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员工上岗、离岗面谈及手续办理,处理员工申诉、人事纠纷和意外事件。二是员工纪律管理。引导员工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行为规范起约束作用。三是员工人际关系管理。引导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创建利于员工建立正式人际关系的环境。四是沟通管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引导公司上下及时的双向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制度。五是员工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执行合理的考评程序,考评工作既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成绩,又能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六是员工情况管理。组织员工心态、满意度调查,谣言、怠工的预防、检测及处理,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七是企业文化建设建设积极有效、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价值观,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八是服务与支持。为员工提供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公司政策、个人身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协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九是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组织员工进行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同员工不同管理方法一、对孤僻员工进行引导首先,拒绝冷落,施以温暖。管理这类员工最有效的策略是给其人世间的温暖和体贴。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的细节上多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尤其是在他们遇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流露出对他们的表现漠不关心的态度,要像对待其他的员工一样来对待他们。这里就需要领导者的宽宏大度了。其次,性格孤僻员工一般不爱讲话。对此,关键是选好话题主动交谈。一般而言,只要谈话有内容触到了他们的兴奋点,他们是会开口的。但也得注意,性格孤僻的人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枝末节胡乱猜疑,一句非常普通的话有时也会使其恼怒,并久久铭刻在心以致产生深深的心理隔阂。因此,谈话时要特别留神,措词、造句都要仔细斟酌。再次,从这类员工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如果为了能和他们接触,而整日耐着性子,装出一副热情有加的样子和他们称兄道弟,保证不会得到什么好的结果。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到上级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想和他们“套近乎”时,他们一定会从心里认为上级是个十分虚伪的人。其实,只要和他们保持一般的工作上的接触就可以了。真正需要对他们进行帮助应该是在他们遇到了某种困难的时候。另外,保持耐心很重要。对性格孤僻的人进行管理,有时很容易遭到对方的冷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有耐心。“日久知人心”,“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到了他们能够完全信任领导者的时候,你说的话才会有分量,管理行为也就具备了威信。最后,要投其所好,直攻其心。这类寂寞的人群总有他们独特的方式来享受这独处的时光。仔细观察了解,看看脾气古怪的员工是以什么方式打发时间的,以此作为突破口,打开彼此间的僵局。作为领导者来说,尊重他们的选择是创造彼此间良好交往氛围的前提条件。对每一个员工,领导者都有义务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不要轻言放弃,用心的努力,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同[1]。二、对桀骜不驯的下员工设法掌控每个员工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心理,因此,作为领导者来说,不是去压制他们的想法,而应该是巧妙地利用他们各自的不同为工作所用。对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来说,不仅应该细心研究自己及周围人员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以及心理状态,更应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这样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对于那些桀骜不驯、属表现型的人,务必注意在工作的各个细节上都为其制定具体的计划,否则,他们很容易偏离工作目标。要以同情的态度倾听他们的述说,不要急于反驳和争辩,当他们安静下来时,再提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意见和办法。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公开表扬,同时也要多提醒他们冷静地思考问题。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地采用适合于彼此的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处理人事关系,可以避免简单生硬和感情用事,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而赢得同事的支持与配合,造就一个协同作战的班子,并且能更迅速、更顺利地制定和贯彻各种决策,实施更有效的管理[1]。三、对“老黄牛”式员工要善待在一个团队中,既需要那些很有创意的人才,同样也需要那些“老黄牛”式的员工,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共同把工作做好。所谓“老黄牛”式的员工,往往是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张扬的人。这样的人虽然可能领导者并没有太注意,他们可能也没有太突出的业绩,但团队同样离不开他们。因此,作为领导者不能因为他们的低调,就理所当然地忽略他们的成绩和存在。而应该一视同仁,像对待那些为团队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一样来用心对待他们。“老黄牛”式的员工虽然平时一声不吭,但他们的心理同样有问题,有对上级不同的看法,有对团队发展的建议等等,平时这些问题不可能充分展开,大多数是上级占尽上风。但领导者非常有必要抽出时间,听听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心理对心中块垒的宣泄。有时只需带着耳朵,耐心听完他们的叙述,甚至不必做出什么回答,对方的不平心理就已经得到舒展。相对来说,“老黄牛”式的员工不是没有需求,只是他们很容易得到心理满足而已。因此,作为领导者只需要把“饼”画得清楚就行了。也许并不需要对这类员工进行特别的动员和嘉奖,只需要对团队的未来有一个长远、清晰的规划,就可以拴住他们的心,就可以激励他们为团队继续任劳任怨。“老黄牛”式的员工即使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他们也会抱着是上级安排的,就应该努力干好的心理,而不会主动向上级提出来。这时就需要领导者用心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他们目前的职务对他们并不合适,有时不妨直接告诉他们。即使他们以后离去,对团队和个人都是有利的。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针对“老黄牛”式的员工要区别对待,要用心解读他们的心理,而不仅仅是引导、利用,这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心理,从而做到更好地管理他们[1]。四、对墨守成规员工要多揣摩他们的心理众所周知,有效的沟通是管理的法宝之一。但是领导者常常会碰到一些“墨守成规”的员工,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与他寒暄、打招呼,他也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类员工,你不妨从了解这类员工的性格特点开始。墨守成规的员工天生缺乏创意,喜欢模仿他人,做人、处世的方法和语言都按照别人的样子,既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的风格。没有现成的规矩,就不知该如何行事。这种人往往没有突破性的发现,对新事物、新观点接受得较慢。这种人因为墨守成规,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不知道灵活运用,只是搬出老皇历,寻找依据。这种人不知以变应变,因此,他们难以应付新事物、新情况。因此,这种人不宜委以重任。但他们同样也有优点。比如他们做事认真负责,易于管理,虽没有什么创见,但他们一般不会发生原则性的错误。一般的事情交给他们去办,他们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和意图进行处理,往往还能把事情做得令上级十分满意,难以挑剔。从形式上看,似乎他们怎样对我,我当然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但是,这种想法对领导者是不恰当的。这种员工,他们的这种墨守成规并不是由于他们对你有意见而故意这样做。实际上,这往往是他们本身的性格,尽管你主观上认为他们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这绝非是他们的本意。所以说,你完全没有必要去计较他们。因此,领导者不仅不能冷淡他们,反而应该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中,寻找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一旦你触及他们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墨守成规的死板态度,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要管理好墨守成规的员工,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对方去接受一些新的事情,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那么,他们可能对你心存感激,这样,不但可以使他们改掉墨守成规的毛病,也为你对他们有效的管理添上了一份力量[1]

管理目标

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准确地定义员工关系管理的涵盖范围还并不容易。基本上,凡是不知道该归为何类的工作都会被推到这一范畴中。这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沟通、员工激励和关怀等等。可以说,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内最琐碎而不易被呈现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却也是各种职能中最虚也是最实在的。这一工作能够而且确实对员工满意和生产率、管理绩效以及人才挽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当遇到组织动荡、裁员或其他难以应付的问题时,员工关系管理更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成为挽救公司的最后防线。经调查,员工关系管理的五个首要目标分别为:提高员工满意度,改善员工凝聚力和归属感,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加强企业文化的贯彻和渗透,和提高人才保留率。每项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可见其担负使命的重要性。这些目标的实际成效则往往可通过员工主动流动率及员工满意度调查得以反映。调查同时显示:平均来看,员工关系管理岗位的设置比例为1000∶1,即每1000名员工设置一名独立编制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这意味着,因为员工关系管理事务的琐碎性,即使在常常能充当标杆的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而这正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极大挑战。不仅如此,员工关系管理从业者的角色转换更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调查显示:78%的员工关系管理人员出身“人力资源/行政”工作背景,而事实上,因为员工关系管理承载的重要使命,其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技能和演讲能力、《劳动法》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等。而现有人员在这些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对都比较弱,有关劳动法规、沟通、员工活动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亟待提升。

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远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远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远景。没有共同的远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远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远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4、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离职面谈

离职谈话,与即将离职的员工进行坦诚的交流,可以消释彼此的误解,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明了管理的得失。离职面谈的好处1.谈话留人:对一些骨干员工的离职,企业坦诚相处,花时间和员工沟通,可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有些离职决定做得比较草率的员工,或是对离职本身就犹疑不决的员工,谈话可以让其改变主意。某企业员工小刘,因为不服从公司调动,提出辞职,在离职谈话时,谈着谈着,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关注,觉得还是留在公司好,最终又决定留下来,后来成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的功臣。2.发现制度问题:企业的某些制度,在公司内部看或许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放在竞争环境下,可能已经为市场所淘汰,不利于企业发展。某通信产品企业,在一段时间里,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经营者百思不明其因。在引入离职谈话工作方式后,企业才发现,原来竞争对手的薪酬制度在行业里面有很强的竞争力与激励作用,从而促使该企业修改薪酬制度,留住员工。3.改善企业管理:如果员工的离职,是因为上司管理技能的缺乏,或企业管理的盲点所致,不加以改善,员工流失将得不到控制,企业本身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某公司客户服务部门员工离职谈话时表示,自己部门气氛沉闷,工作不开心。后来访谈该部门员工,发现部门主管管理刻板,对下属过于严厉。沉闷的组织氛围,不利于企业的客户服务工作。经过调整,该公司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业绩也有了很大起色。4.调整招聘行为:通过与离职员工谈话,企业可以仔细分析离职群体,尤其是分析企业主动辞退人员以及以不适应理由辞职的员工,比如这些人员的特点是什么,群体特征是什么等等。这样,企业就会发现这个群体的问题所在,发现他们与企业不相融的原因,在以后的招聘过程中,就能较快剔除不适合公司工作的求职者。5.消除敌意和误会:有些员工离职,是带着一肚子怨气做出决定。这个时候,一个公正和不带偏见的离职谈话,可以让员工将不满意发泄出来,同时做一些适当的抚慰工作,必会取得员工的理解。6.给公司带来长远利益:离职面谈,可以向员工表明,他或许不适合公司,公司或许不适合他,但有缘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段时光,彼此就是朋友。这种友善的信息是积极和必要的,能为公司带来长远的利益,在公司有患难的时候,离职人员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华为和思科打过一场官司,当时就有很多华为的离职员工在网上维护华为的利益,特别令人感动。离职面谈的障碍离职谈话不简单,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尝试离职谈话,但要做好这项工作也不容易,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表现一:离职员工有所顾虑,不愿多谈。某企业的年终奖金,一般都在第二年的6月左右发,员工离职时,顾虑自己的谈话或许会影响奖金的发放,于是闪烁其词,不愿多说。 .表现二:离职员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人走都走了,还说那么多干什么?中国人典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影响着员工离职面谈的深度交流。表现三:离职员工去向已定,声东击西。一些离职员工,因跳槽到竞争对手那里,离职谈话时,找些离职借口进行掩饰,对有关问题避重就轻,蜻蜓点水,谈不出所以然。表现四:离职员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某员工因对其主管管理方式不满,存在误解和偏见,在离职面谈时,添油加醋地编些故事,让企业花了很多功夫,才弄清其中的是非曲直。表现五:离职访谈缺乏技巧,敷衍了事。与国际大公司聘用顾问公司进行离职面谈或聘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离职面谈不同,国内企业大多由人力资源部门的有关人员 “兼任”一下,谈话缺乏技巧,内容敷衍了事。 对于离职谈话中常见的这些障碍和问题,企业需要真正重视并通过离职谈话的专业化来解决。离职谈话怎么谈要想离职谈话真正起到消除误会、留住人才、暴露问题等作用,必须讲究技巧性,做到专业化。1.明确谈话目的 离职谈话和一般的谈话不同,具有明确的谈话目的。针对不同离职人员,谈话的目的和重点会有所不同:对骨干员工离职,谈话目的可能在怎样留住他;如果留不住,要弄清原因何在;了解他下一步的打算和如何保持与他的联系。对辞退员工的谈话,谈话的目的可能在于解释和安抚工作,回应他的抱怨,结合他的特点,给出建议。对经济不景气时候的裁员谈话,目的侧重于让员工理解政策,并在公司政策框架下,解释公司提供的帮助和补偿工作。 如果对被裁员工谈话时,用留人的那一套思路来谈,员工只能是越谈越生气,所以,离职谈话需要注意对象的不同,确立自己的谈话目的。2.了解离职人员的背景信息 离职谈话需要知己知彼;要达到好的效果,一定要对离职人员的基本信息有事先的了解。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对其年龄、工龄、工作经历、家庭情况以及工作表现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可以向上司或有关人员,了解他的工作表现、个人兴趣、有关的评价资料等。这个工作做扎实了,在离职谈话时,就能把握谈话的主动权。3.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钠度 有关法律法规,是国家和社会界定员工与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文本文件,越来越多的员工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提高,在离职的时候,可能会提到譬如《劳动法》上有关的条款要求,对此要能从容应对。 公司政策和制度,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离职谈话人对公司的政策和制度不了解,员工在提及有关问题时,谈话人不能作为公司的代言人,那谈话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譬如,与公司裁员的离职人员谈话,需要了解公司的裁员政策、补偿方案甚至于业界形势、市场表现等信息。4.拟定谈话提纲 谈话提纲不一定要写在纸上,但一定要有一个谈话的要点和先后顺序。离职员工一般都是有工作经验的,要考虑到他们的顾虑、性格、反应,设计有关的谈话问题。谈话者要将谈话提纲与上面的谈话目的、员工的背景信息结合起来,以确保谈话不偏离自己的目的。谈话提纲要考虑到谈话时间的控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自己的谈话目的,是需要认真准备的。5.谈话现场的控韵 如果说,前面4项工作都认真准备了,谈话现场控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清楚了自己要问什么,也准备了离职员工会提什么问题,交流就不会浮在表面上。 但离职谈话的现场控制还有一些小技巧需要掌握:如谈话地点尽量选择有一定隐私性的地方,避免被打断和干扰,也较容易与员工深度交流。谈话的过程中,不要机械照搬事先准备的问题,要注意倾听,理解离职员工所说的意思和内容,必要时进一步询问。利用员工思考和沉默的时间,回顾自己的谈话提纲,调整自己的谈话思路。 因此,离职谈话过程中,开放型的问题应多问,探讨和征询的语气应当多些,因为你必须让员工感受到你是真诚的,而且你必须记住,你是代表公司的。谈话结束时,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自己不能立即答复的,要明确告诉员工,过后给予相应的答复。6,离职谈话总结 谈话总结,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不要以为谈完了,就没有事情了,对每个离职员工的谈话,应当做好谈话记录,并整理好归档。企业可以定期对员工的离职谈话进行总结,对反馈的问题、离职的原因、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提交给相应的决策人和责任人。

管理技巧

技巧一:摆正心态,放低姿态1、有句谚语说得好:“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所表示的意思是低头是一种谦虚的人生态度,一种真正懂得做人处世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态度。有道是“人格无贵贱,人品有高低。”作为老板或管理者老把自己看作官,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逞威风,实则是把自己的人品降了三等。反之,不摆官架,低调一点,看似少了些官威,实则提升了自己的人品和威信。管理者应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怀若谷。把你的才智和谦虚结合地一起,保持学习的热情,时刻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2、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事实上比你高明的人有很多,你要放下管理者的“身架”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融于常人当中,并始终把自己看作是团队中普通一员。永远与下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平台。放低姿态等于抬高自己的身价,每一个人都不是完人,都有不足和错识,所以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多肯定和包容部属。技巧之二:以身作则,履行领导职责1、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说:“言行一致,坚定不移、正直并且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是优秀的领导人,才能攀越高峰。”作为一个管理者,言行一致不仅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孔圣人日:“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律人必须先律已,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注意自身修养,行动要以身作则,先正自身再去影响他人,进而率领员工去开拓进取,已不正,焉能正人?2、管理者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其观点、力量、信心和忧虑,都会影响组织,你必须在你所说和所做的所有事情中为你的员工树立一个标准,树立起一个高标准的榜样让他们学习。管理者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是在于你带领部属完成了多少工作?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你有没有以身作责,起模范带头作用。技巧之三:识人于微,用人于长1、“防微杜渐”,见微知著。微的意思是事态的微细变化,君子见到微,就应有领悟,有所作为。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折射出其人的学识修养。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有叶落而知天下秋,饮一瓢而知河所在的本领。在细微之处来识别一个人的品性才华,为企业的人才选择把好脉。现代企业都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员工,一个意志不坚强的人,最终会被生活抛弃。而勇敢坚强的人,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言输。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选择人才时,应该注意对员工的心理素质的考察。2、用人以长,适才适所。我们用人就是要用员工的长处和强项,把合适的人才放至最合适的地方,发挥员工最大的价值,一个不会用人的管理者,不会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因此他与员工的关系也处理得很紧张。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本身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执行标准

1、HR要制订清晰可见的规则和制度,避免员工的行为没有导向。其中,激励制度的合理建立,会激发人们更多的正面行为,从而产生更在的利益。另外,管理层一定要明确,这些制度是要严格执行的,而且是始终如一的。2、要聘用合适的人。“人是生事的动物”,防范“生事”请从筛选和面试开始!候选人的过去经历和发展方向和我们的要求合不合拍,特别是性格,处事态度,行为特性等,都是我们要细心思考的问题。在组织内提拔人才时,一定要考虑被选人具备不具备良好的"人际技能"。主管人员如果沟通技能很差,一旦上任,就会带来可怕的冲突,以致影响下属员工的整体业绩。3、保持良好的沟通。通常,新员工到来时,都会接受“入职培训”的课程。新人通过培训,可以减少陌生感和由此产生的压力。现外,“开会”也是良好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因为在会上,大家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交换意见。如果公司人数较多,可以由HR出面,定期出版内部的“业务通讯”栏目设置可多可少,但一定是代表公司和员工的双方视角,内容涉及大家都要有兴趣。除此,我曾经有过在企业内设置“意见箱”的经历,并保证及时地反馈;在员工受奖时,给员工的父母或配偶发“喜报”,以示庆贺;员工离职时,有正式的面谈……最后,始终牢记“尊重员工”。现在的员工,越来越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我们在面对他们时,要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斟酌如何对待同事、处理“人事”。

五大问题

1.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晰。企业共同愿景首先必须是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共同追求,由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据估计,中国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在2亿以上的企业存在清晰战略愿景的不到20%.很多企业也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缺乏员工的参与,目标的宣贯远远不够,对于愿景的不认同也就在所难免。2.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冲淡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员工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行为准则,企业核心理念的深入人心必须通过制度去体现,价值观只有反复强化才会得到员工认同。中国很多行业的集中度都不高,企业面临着激烈竞争,知名如海尔这样的企业,亦是如此,他们经常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摇摆不定。例如,诚信固然重要,但不诚信的却能带来良好的业绩行为而得到褒奖,导致评判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模糊不清。3.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内部的不公平感。内部不公平体现在激励、职业发展、授权等方面。从程序看,过程的不公平比结果的不公平更加突出。所以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4.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人力资源部是公司员工关系管理的组织部门,广大的直线经理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负责人,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或者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责任者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但是这一观点在很多企业得不到确认,导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体现。5.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企业对于合同、协议等契约比较重视,却普遍忽视了心理契约,企业没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不高;老板和员工心理定位差距较大,双方的满意度都较低。因此,企业应从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加以完善。

 

相关新闻

词汇
答案
综合案例21
综合练习21
复习与练习21
本章提要21
当前作业管理中的问题
作业控制
作业计划
战略性的作业管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在PPT上反映金字塔
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结构性分析问题
界定问题
引 言
完成归纳跃进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