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在日本和解的“比亚迪与索尼专利侵权案”迄今一月,余波却至今未消。在12月底于北京举办的《“中国创造”如何在专利战中获胜》中,现北京大学教授、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官程永顺公开表示,中国企业应改变胆小怕事的顾虑,不要碰见知识产权官司就跑,而应该积极准备应诉。比亚迪战胜索尼启示比亚迪知识产权部经理黄章辉对于诉讼经过仍记忆犹新。2003年7月,索尼向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递交起诉状,指控比亚迪侵犯其两项日本锂离子充电电池专利:特许第2646657号、特许第 2701347号。黄章辉介绍,面对知识产权诉讼,首先要进行内部分析,看知识产权涉及到产品的哪些方面,并调查对方的专利握有情况,同时,还要在当地寻找优秀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比亚迪正是做完上述工作,并在寻找到两家日本优秀的律师事务所,通过美国专家的查询后,同年10月,比亚迪递交答辩书及相关证据38份,否认侵犯了索尼专利权。2004年3月,比亚迪向日本特许厅提起索尼两项专利适用范围过大,应宣告无效。这一请求最终被获得支持。2005年3月2日,索尼向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提出上诉,请求撤销日本特许厅裁定,维持第2646657号专利有效。到2005年11月时,日本知识产权高等裁判所作出判决,驳回索尼上诉,维持日本特许厅裁定。最终比亚迪胜出。比亚迪总经理夏治冰则这样回顾说,如果当初比亚迪没有大胆去应对,而是选择逃避,那么比亚迪电池出口良的80%将被丢失,大客户取消订单,同时,比亚迪员工也将有80%左右面临失业。涉外知识产权案正逐年上升现北京大学教授、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官程永顺表示,不仅外国公司在海外就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提起的诉讼正在增多,在国内,跨国公司在中国提起的类似诉讼也急剧上升。根据他当天公布的数据,2004年国内知识产权案9300多起,包括涉外案件360多件,比例约为4.3%。但这些数量相比2003年增加了60%。上述涉外的知识产权案中,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外国人占原告的多,外国人胜诉或可能胜诉的多,而中国企业可能败诉的多”,相反,国内企业“很少有案件告外国人”。程永顺表示,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涉外案件越来越多,对中国企业的威胁越来越大。而在海外这个趋势更是明显,“凡是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打国际市场上去的,产品不管大小,可能就是一个微波炉,一个吹风机,只要做的大,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外国人通通和我们打官司。”让人忧心的是,中国企业在遇见知识产权案时,多采取掉头就跑的策略。此前不久,在德国一次展销会上,中国四家企业被德国法院采取临时措施,暂时扣留货物,结果三家企业都跑了,只有一家被德方抓到,被法院发出临时禁令,禁止产品销售,目前,德方律师正在找另外3家企业。而另一家广东企业的货物在美国海关被扣,干脆连货物都弃置不顾,一跑了之。前法官支着程永顺教授也认为,企业在发展、创新过程中纠纷在所难免,面对知识产权诉讼首先就必须要有信心,也要注意诉讼技巧。当然,自有的产品研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比亚迪总经理夏治冰介绍,比亚迪目前核心的研发团队就有5千多人,2005年,比亚迪申请的专利数量在800件左右。他预计,2006、2007年,比亚迪每年专利申请量将升至1200件到1500件左右。曾参与这一案件的北京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刘国平也介绍其经验说,在面对涉外知识产权案时企业一定要有型心,并寻找合适的律师事务所,然后在充分的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获得的证据。比亚迪正是采取申告索尼两项专利无效的策略,顺利在诉讼战中立于不败。根据程永顺介绍,目前全球专利案件在诉讼过程中,原告胜诉率都不会很高,一般比例在50%左右,另外的可能是被告胜诉或原告撤诉。在中国,原告胜诉比率稍高。程永顺表示,随着对知识产权认识性的增强,原告胜诉率将逐渐下降。因此,企业没有必要一听知识产权诉讼就跑掉。他也提醒说,在企业的发展中,不光是自主创新,搞一些原创的发明,对于发达国家的仿制也不可缺少。“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仿制这条路一直被允许,不过,企业在仿制过程中要有变化,形成自己的权利,这也是我们企业现在应该学会应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