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职业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确保“十一五”教育规划中相关职业教育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经济,“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1.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要按照国务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保持中职校发展规模稳定。改革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试行航空、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网上录取工作,吸引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校。调整中职校外省市招生计划结构,推进东西部和城乡之间中等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继续与云南、新疆、西藏、湖北和重庆等有关对口支援地区开展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积极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专招生工作。
2.探索建立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教育后升学制度。继续完善本市招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就读中职校的招生办法,扩大招生计划,加强招生政策宣传力度。研究在沪农民工同住子女中职教育后的继续教育问题,研究建立中职教育后的升学制度,实现与本市社会经济需求同步协调发展。
3.积极开展多模式职业教育与培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以就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统筹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配置,积极拓宽中职校学历教育范围,进一步鼓励全日制中职校招收本市历届初高中毕业的从业人员、待业人员、转岗再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在沪工作的外省市职工和务工人员,开展成人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积极利用开放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研究设计面向普通中学、适合其学生特点、普职渗透的劳技教育方案。
4.研究制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探索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能力,根据上海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骨干行业的需要及职业岗位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贯通基础和专业优势的职业院校,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小规模试点探索。
(二)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
5.继续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由行业向区域延伸。在指导成立嘉定、徐汇、闵行和黄浦等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有条件的区县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要覆盖全市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机电数控、化工、建筑和现代农业等行业继续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6.探索建立保障职业教育集团持续发展的机制。要在职业教育集团内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学校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机制,继续实施上海市中职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建立促进职业教育集团持续、科学发展所需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及运作的监管机制,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内各学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7.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在学校建立实训中心,提供一批稳定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实习实训岗位。学校要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和教学体系。
8.拓展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功能。要提高职业教育集团服务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都市农业的水平。以行业职业教育集团为核心,联合江苏、浙江相关部门组建长三角职业教育产学合作联盟,扩大横向服务范围,开发与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提高集团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实现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三)落实《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行动计划(2009——2013)》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9.推动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求,探索建立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逐步形成学校之间定位明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推进中职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的工作方案制订,创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精品专业特色专业(点)。研究修定大类专业设施设备装备配置指导标准。
10.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快中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机制和评价指标,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内涵改革,提高中职校教学质量。2010年上半年先行试点,下半年对20%的学校进行评估。继续开展新设专业教学质量检查和抽查评估,严格执行新专业设置备案和例行检查制度,加强对中职校专业建设的检查和监控力度。完善新设专业网上登录备案工作,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服务平台。
11.巩固和扩大一批课程教材改革成果。在已颁布实施的42个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再选择3—5个专业,启动专业课程改革,制定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研究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操作指引”和“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指引”。启动100门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和20个急需专业课程教材的改革方案。研究制定主要文化基础学科教学实施方案和分层教学指导方案。进一步发挥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上海市中职校第二届校本教材展示交流评比工作。
12.推进教研网络信息平台更新工作。研究制定网上教学指导实施方案与意见,加强在线教研和网上教学指导,扩大校际交流互动,探索职教教研新模式。总结网络课程实施的试点经验,研究、完善网络课程管理机制,提高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13.逐步扩大中职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工作的范围。为促进中职校专业教师结构优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在2009年重点资助职教集团内院校的基础上,逐步拓宽资助学校范围,加大资助力度,并以此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密切校企合作关系,深化职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
14.新设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按照产业发展和专业建设要求,建设现代物流、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际商务、烹饪等专业的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满足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业务提升和素质提高的要求。继续完成2009学年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启动2010学年400名专业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开展以现代职教理论与方法、“任务引领型”课程等内容为主的新教师培训工作。
15.筹建上海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进一步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研究、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十二五”计划,建立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制。筹建“上海市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市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工作,提高本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快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夯实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能力
16.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根据本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导向,积极启动国家级示范性中职校创建工作,争取三分之一的国家级重点中职校达到国家示范性中职校的基本标准。
17.完成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异地新建工程,加快临港科技学校异地新建进度。支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新闻出版技校、电力学校等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具有品牌优势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重点项目建设。
18.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安全达标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中职校综合防灾能力,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版)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的规定,依托有关房屋建筑抗震检测鉴定单位,对行业和企业所办的中职校开展校舍质量安全检查。2010年力争30%左右的行业企业所属中职校完成加固改造或重建工作。
19.启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开放实训中心运行绩效评估工作。基本完成80个立项建设的开放实训中心验收评估工作,按照《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和绩效评估方案的要求,上半年,要从通过验收的50家开放实训中心中,选择不同专业的实训中心进行试点评估,下半年进行全面评估。绩效评估的结论将作为实训中心能级提升的重要依据。
20.全面建成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信息资源库。在完成中职系统信息资源库二期建设并全面实施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信息资源库三期建设的研究、开发工作,将中职学生帮困资助申报系统纳入信息库,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职学生帮困资助申报系统,保障和提高帮困助学工作的实施质量。
21.开展教育费附加职教专项经费检查。要进一步完善职教专项经费的使用办法,开展中职校教育费附加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特别要加大对帮困资助、生均公用经费和实训中心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促使各中职校更加规范、更加合理和更加有效的使用教育费附加。
(六)完善帮困助学和免费教育政策,加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2.继续做好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工作。要继续开展中职校学生资助实施情况的抽检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帮困助学金和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申报、发放等程序,强化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公布2010年本市全日制普通中职校专业奖励专业(工种)招生目录,鼓励本市优秀初中毕业生选择报考上海城市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专业,满足上海产业发展对紧缺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3.进一步完善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三部门关于对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施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9〕47号)精神,在2009年本市已启动的实施中职校农村、海岛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接受免费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有关实施细则。研究制定逐步推进中职校学生接受免费教育的政策方案。
(七)拓宽中职校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切实做好德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等7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研究制定中职德育工作专项督查指标。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培养,开展德育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生活特点,制定《上海市中职学生成长手册》。建立上海市中职校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构建中职校校园网络文化。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班主任工作。
25. 完善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提升中职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建立和完善中职校毕业生就业跟踪信息系统,加强就业公告统计工作的管理,细化就业率统计指标。积极发挥各职业教育集团优势,建立中职人才供需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26. 搭建多种平台,展示学生职业技能和精神风采。继续组织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协调并组织选拔本市部分职业院校千名师生服务世博,参加为期半年的“上海市职业院校学生服务世博会现场售票实习项目”。积极参与第六届上海市“昆士兰”杯学生英语和职业技能竞赛,做好上海市“昆士兰”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和职业技能竞赛承办和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竞赛工作。在各类技能大赛与社会实践服务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无私奉献精神,磨炼学生意志。
27.举办首届上海市中职校校园文化节。丰富中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上海市中职校校园文化节,开展中职校社团文化节、“经典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传播优秀文化艺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八)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28.加强中职校体育和卫生工作。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中职校体育教师、医务人员培训,加强中职校体育卫生基层能力建设,丰富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规定,增强学生体质,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和学校防艾滋病教育工作。
29.继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伤害事故预防处置机制。推进师生防灾自护技能演练活动。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行为不良未成年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抓好中职校预防犯罪工作。继续规范学校技防设施维护和使用。
30.积极组织中职学生普通话测试工作。组织开展中职学生普通话免费测试工作,推动中职学校将学生测试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和相关课程要求;以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经典诵读活动,中职校学生普通话比赛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规范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要点
(一)全面推进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优化与调整工作,逐步形成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合理定位
1.实施高等教育“085工程”,继续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标准为依据、以技术要求或服务规范为要素推进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建设部分急需类专业、扶持一批特色类专业、做精若干强势专业。
2.建立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有效机制。完善专业设置数据库建设,及时发布专业设置信息,根据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大对专业设置的调控力度,在安排当年招生计划时,对就业率明显低于上海平均水平的专业进行招生规模控制。
(二)继续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提升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水平
3.遴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要求,做好2010年国家、上海市以及院校三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精品课程”、“优秀教材”的培育建设工作,力争有6-8个项目进入国家级质量工程行列,提高上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鼓励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参加国家、上海市、专业协会三个层面的职业技能竞赛,推动高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全市高职院校积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三)继续实施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打造上海高职高专院校骨干专任教师
4.启动高职师资全员参与的培训工作。2010年上海高职高专院校师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围绕高等教育“085工程”的开展,形成立体、多层面互动模式,将教师对课程、专业主任(系部主任)对专业建设、分管教学校长(教务长)对教学管理、校长对办学的思考与讨论有机联系,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从微观到宏观统一到专业的优化和建设上。
5.开展骨干专任教师培训。在数控等十余个招生数量较大的专业领域同时开展业务培训,培养一批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高职双师型教师。继续推行任务导向、能力提升的培训方法,要求教师带着项目学习,使培训和课改相结合、培训和校企联动相结合、培训和资格认证相结合。继续建立上海高职高专骨干师资档案,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进修,打造具备综合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职骨干教师。
(四)继续进行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和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改善专业基础条件
6.继续进行第六期高职高专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各院校主干专业的定位,支持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资源共享型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推动高职高专院校利用这些设施设备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性课程的开发,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精品课程。
7.继续进行第六期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围绕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成果,以主干专业为中心,重点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具备产学研性质的专业实验室,推进相关专业的软件建设,引导民办高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使民办高校准确定位、规范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五)继续推进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8.继续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试点。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及行业组织继续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试点工作。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定向培养,将高职专业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需求相衔接,形成双场所(学校、企业)、双教师(在职教师、企业技术专家能手)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率,又拓展高职院校功能,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全市高职高专院校要完成五千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
(六)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
9.启用新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新一轮五年评估。为了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精神,2010年上海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完成对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的评估,在完成前五年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本轮评估重点查找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0. 研究设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评估方案。配合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工作,研究专业评价方法,设计分专业评估方案,使对学校的评估逐步从综合评价转向专业评估,引导学校从发散型的专业设置工作方式回归到集聚型的专业发展模式上来,突出学校的专业定位。
(七)完成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网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
11.启用上海高等职业教育网上教学状态数据库,全面监控高职教学质量。在《上海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完成的基础上,2010年完成上海高职网上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按照原始性、即时性、写实性、公开性的要求,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将阶段性的教学检查转变为日常性的教学工作监控。
12.启动上海市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为重点依托,结合高等教育“085工程”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收录国家及上海市重点支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改设计、活页教材、课件等相关资料,使质量工程优质项目向全市辐射,推动上海高职教学水平的普遍提升。
(八)探索建设多层次高职立交桥
13. 架设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立交桥。根据社会对特定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培养模式,形成各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和管理贯通的机制,打通中高职资源共享渠道。
14.研究高职专科教育与技术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立交桥的建构方案。探索多层次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衔接模式。一是通过专科层次高职与技术型本科的专升本衔接,从中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向上延伸;二是鼓励技术型本科院校试点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九)推动上海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
15.以国际化带动上海高职专业建设标准化。鼓励学校将国际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服务规范。2010年重点推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建立国际互认的专业教学标准,增加招收以专业学习为目标的长学制外籍学生数量,增加外教比例,提高出国交流学生比例,实行中外学生同班教学,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强势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