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而地理环境中的许多现象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及其运动密切相关,所以教材在阐述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后,安排了地球运动的内容,在该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有自转、公转,还有其他形式。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因此,教材第一目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阐明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三部分内容既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解释某些地理现象。2、经历天体视运动观测、资料查询、地球自转公转演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过程,体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使用比较法。3、通过运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解释某些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科学应用的广泛性;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地理学科的综合性;通过地球运动特点的了解,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时内容看似熟悉易懂.但由于学生尚未建立起空间概念,缺乏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若仅限于教材内容,则学生很难做到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还会感觉单调乏味。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学生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1、创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前布置观察、搜集资料等;课始用“两小儿辩日”等问题导人;课中学生的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穿插;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等等。让学生度过一个既紧张又活泼愉快的地理课堂。
2、密切联系实际。如“两小儿辩日”中的问题;同一恒星不同月份观看的时间为何不同;现行历法确立的依据;北半球夏半年(186天)比冬半年(179天)长的原因;北极星为何不东升西落。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3、适当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导学生注重综合思维。如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谐定律);立体几何知识;历法知识等。
4、加强直观性教学。如制作电脑动画,模拟地球运动;用教室不同的灯具作恒星、太阳.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不同;让某一同学扮演地球运动。
5、教学形式多样化。鲁迅先生说过:“四时皆春,一年到头请你看桃花,你想过多么乏味!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看去的时候,暂时吃惊.绝不会每天作一首‘逃之夭夭’的。”教学形式要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变的心理需求。把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穿插。
项目 运动 |
地球自转 |
地球公转 |
|||
旋转中心 |
地轴 |
太阳 |
|||
运动轨道 |
|
近似正圆的椭圆 |
|||
轨道面 |
赤道平面 |
黄道平面 |
|||
地轴的空间位置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
旋转方向 |
自西 向东 |
北极上空:逆时针 |
自西 向东 |
北极上空:逆时针 |
|
南极上空:顺时针 |
南极上空:顺时针 |
||||
周期 |
一天 |
恒星日 |
一年 |
恒星年 |
|
太阳日 |
回归年 |
||||
速度 |
角速度 |
极点为0,其他相等 |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
||
线速度 |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
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
三、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课前准备】
l、观测目月星辰的视运动。2、查找“两小儿辩日”的原文或故事大意(见附录“相关资料”)。3、查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椭圆定律、面积定律、和谐定律)的相关内容。4、了解现行历法知识。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l、向学生介绍“两小儿辩日”故事大意。问:一日中,早晨太阳离地球近,还是中午近?一年中,夏天太阳近还是冬天近?
2、太阳每日东升西落,为何北极星不是如此呢?
3、为什么现行历法中一年是365日而不是351日,且北半球夏半年(186日)比冬半年(179日)长?
【师生互动 学习新课】
(一)地球自转
设计自学:出示图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完成表格中自转部分的内容。
激发引导:请各小组提出本小组在自学填表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希望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问题度解答举例)
问题一:为什么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而从南极上空看就成了顺时针?
解答: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转动地球仪.让其他同学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分别观察,就可以明白,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说明观察位置不同,旋转方向就不同。
问题二: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解答:用教室不同的灯具作恒星、太阳,教师或一学生扮演地球,演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不同。
问题三:能求出地球上任意一点的线速度吗?
解答:根据立体几何知识,不难推导出V=V赤cosδ(δ为任一点的纬度数)
学以致用:投影出示问题,讨论回答:
l、为什么太阳每日东升西落,而北极星却看似不动呢。
2、北极星周围的恒星怎样运动?
3、牛郎星19时位于天空中某一位置,次日再位于同一位置时是什么时间?15日后呢?
4、地球上任何一地都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吗?
动手演示: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到讲台上按要求完成下列演示,请其余同学细心观察,比较哪个组演示的好。
(投影演示要求:利用地球仪,指出地轴、南北极、赤道;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由侧视到南北极视;利用地球仪和讲桌.演示地球的公转)
说明:教师在观察学生演示时,要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学生演示后,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
(师生共同评比.归纳)
过渡: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二)地球公转
观察思考:播放课件——地球公转动画。仔细观察屏幕两幅电脑动画,看哪一幅是正确的?并根据正确的一幅及教材完成上述表格中公转部分的内容,并同地球自转的特点相比较。
(投影观察要求: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方向是否是逆时针;公转轨道是否是正圆;公转速度是否均匀,何时快;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是否为同一平面)
教师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面积定律”解释地球运动在近日点快、远日点慢的原因,以加深学生理解。
(教师也可引用“地球仪歪脖是次品”的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学以致用:投影出示问题,讨论回答:
1、一年中,太阳夏天离我们近还是冬天离我们近?
(教师指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不是造成地球冷热的主要原因,后面将学到)
2、为什么北半球夏半年(186日)比冬半年(179日)长?
3、如果你是历法的制定者,根据“回归年”,你将如何制定历法?(平年、闰年.大月、小月)
4、结合近、远日点的日地距离和地球半径,估算早晨太阳离地球近,还是中午离地球近。
说明:3题、4题有难度,3题只要合理皆可,并非一定要和现行历法一致。4题只有少数同学能回答出,教师要注意给予激励性评价。
【学生总结 感受收获】
1、了解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知识。
2、了解了很多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3、我能准确演示地球自特、公转了。
4、遇到特征相类似的事物,我会用比较法去学习。
5、讨论可使人思维缜密。
6、地理非常有用、非常有趣,但也有难度。
7、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非常密切。
8、自然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并非“神”的意志。
【教师小结 提炼升华】
1、学习地理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2、宇宙奥妙无穷,正等待走家去探索。希望大家现在学好各门知识,以后去探索、邀游宇宙!
作业:
1、进一步观察天体视运动,验证地球自转。
2、超前学习的同学,探究早晨太阳看起来大而中午小、早晨凉而中午热的原因。
相关资料: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一日始出时亥人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目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皆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运行不是匀速的,但是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和谐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平均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即:T12/T22=R13/R23。
四、教学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注重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感受过程、培养品德、塑造人格的相互渗透。教学设计上能做到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感悟到地理的魅力;教学手段上,能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使学生从多种载体获取知识,把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既便于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探索、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种教学形式交叉,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注意各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既感到乐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教育方式上,能放弃权威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学氛围上,注意营造民主型教学氛围,重视人格因素,注重个性培养,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能结合角色扮演、动画演示,深人浅出地予以解决。若能适当降低探究题的难度,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