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点总结(1)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5日 共有 1259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碱金属
    1.钠
    [钠的物理性质]很软,可用小刀切割;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常见的钠的表面为淡黄色);密度比水小而比煤油大(故浮在水面上而沉于煤油中);熔点、沸点低;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化学性质]
    Na与O2反应:
    常温下:  4Na   O2=2Na2O,2Na2O   O2=2Na2O2 (所以钠表面的氧化层既有Na2O也有Na2O2,且Na2O2比Na2O稳定).
    加热时:  2Na   O2Na2O2(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与非金属反应:钠可与大多数的非金属反应,生成 1价的钠的化合物.例如:
    2Na   C122NaCl            2Na   SNa2S
    (3)Na与H2O反应.化学方程式及氧化还原分析:   
    离子方程式:  2Na   2H2O=2Na+   2OH-   H2↑
    Na与H2O反应的现象: ①浮 ②熔 ⑧游 ④鸣 ⑤红.
    (4)Na与酸溶液反应.例如:   2Na   2HCl=2NaCl   H2↑   2Na   H2SO4=Na2SO4   H2↑
    由于酸中H+浓度比水中H+浓度大得多,因此Na与酸的反应要比水剧烈得多.
    钠与酸的反应有两种情况:
    ①酸足量(过量)时:只有溶质酸与钠反应.
    ②酸不足量时:钠首先与酸反应,当溶质酸反应完后,剩余的钠再与水应.因此,在涉及有关生成的NaOH或H2的量的计算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5)Na与盐溶液的反应.在以盐为溶质的水溶液中,应首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分析NaOH可能发生的反应.例如,把钠投入CuSO4溶液中:
    2Na   2H2O=2NaOH   H2↑   2NaOH   CuSO4=Cu(OH)2↓    Na2SO4
    注意: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时,可置换出盐中较不活泼的金属.例如:
    4Na   TiCl4(熔融) 4NaCl   Ti
    [实验室中钠的保存方法]  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与空气中的气体和水接触.
    钠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由于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故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的形式(主要为NaCl,此外还有Na2SO4、Na2CO3、NaNO3等)存在.
    [钠的主要用途]
    (1)制备过氧化钠.(原理:2Na   O2Na2O2)
    (2)Na-K合金(常温下为液态)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原因:Na-K合金熔点低、导热性好)
    (3)冶炼如钛、锆、铌、钽等稀有金属.(原理: 金属钠为强还原剂)
    (4)制高压钠灯.(原因: 发出的黄色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2.钠的化合物
    [过氧化钠]
    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粉末
    化学性质 与H2O反应 2Na2O2   2H2O = 4NaOH   O2
    现象: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余烬的木条复燃;反应放出的热能使棉花燃烧起来
    与CO2反应 2Na2O2   2CO2 = 2Na2CO3   O2  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强氧化剂 能使织物、麦秆、羽毛等有色物质褪色
    用    途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作漂白剂
    说明  (1)Na2O2与H2O、CO2发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如下:
    
    由此可见,在这两个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或CO2只作反应物,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2)能够与Na2O2反应产生O2的,可能是CO2、水蒸气或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3)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是实验室制氧气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   液 → 气体”型装置.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碳酸钠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白色晶体.无结晶水合物
    水溶性 易溶于水 溶于水,但溶解度比Na2CO3小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   CO2↑  H2O
    与酸反应 较缓慢.反应分两步进行:
    CO32-  H+= HCO3-
    HCO3-   H+= CO2↑  H2O 较剧烈,放出CO2的速度快
    HCO3-  H+= CO2↑ H2O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NaHCO3   NaOH =  Na2CO3   H2O
    酸式盐与碱反应可生成盐和水
    与CaCl2
    溶液反应 CO32-  Ca2+= CaCO3↓ 不反应。Ca(HCO3)2溶于水
    鉴别方法 ①固态时: 分别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NaHCO3
    ②溶液中: 分别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Na2CO3
    主要用途 ①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等
    ②制烧碱 ①用作制糕点的发酵粉②用于泡沫灭火器③治疗胃酸过多
    相互关系
    说明  (1)由于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因此,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能析出NaHCO3晶体.
    (2)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时相互滴加顺序不同而实验现象不同的原理,可在不加任何外加试剂的情况下,鉴别Na2CO3溶液与盐酸.
    *[侯氏制碱法制NaHCO3和Na2CO3的原理]  在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足量的NH3、CO2气体,有NaHCO3从溶液中析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H2O   CO2 =NH4HCO3               NH4HCO3   NaCl =NaHCO3↓  NH4Cl
    2NaHCO3 Na2CO3   H2O   CO2↑
    3.碱金属元素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
    碱金属元素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和放射性元素钫(Fr).
    (1)相似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次外层为8个(Li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2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显 1价.
    (2)递变规律:随着碱金属元素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活动性增强.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
    (1)相似性:①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其中铯略带金黄色);②柔软;③熔点低;④密度小,其中Li、Na、K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⑤导电、导热性好.
    (2)递变规律:从Li → 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特殊:K的密度小于Na的密度),但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钠相似.由于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个,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又由于从Li → Cs,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减弱,故还原性增强.
    (1)与O2等非金属反应.从Li → Cs,与O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加.
    ①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             4Li   O22Li2O
    ②在室温下,Rb、Cs遇到空气立即燃烧;
    ③K、Rb、Cs与O2反应生成相应的超氧化物KO2、RbO2、CsO2.
    (2)与H2O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R   2H2O = 2ROH   H2↑   (R代表Li、Na、K、Rb、Cs).
    从Li→Na,与H2O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加.K与H2O反应时能够燃烧并发生轻微爆炸;Rb、Cs遇H2O立即燃烧并爆炸.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其中LiOH难溶于水).
    [焰色反应]  是指某些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在火焰中灼烧时,火焰呈现出的特殊的颜色.
    一些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黄色;钾——紫色;锂——紫红色;铷——紫色;
    钙—一砖红色;锶——洋红色;钡——黄绿色;铜——绿色.
    (2)焰色反应的应用:检验钠、钾等元素的存在.
    

 

相关新闻

科学家研制光学燃料或可取代石油燃料
雅思笔记
孔雀石绿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考点:有机化学几个基本概念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
考点:碳族元素
考点氧族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高考要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硒和碲
硫的含氧化合物
硫和硫化物
氧专题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卤化物
卤化氢和氢卤酸
卤素单质
碳族元素疑难点解析
硝酸专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