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一个月来,“肌溶解”成为了一个迅速蹿红的词汇,而这可怕的病症和美食“小龙虾”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究竟是“小龙虾”致病?还是无良商贩的又一次“潜规则”?
各地出现“肌溶解”患者纷纷表示吃过“小龙虾”
腰酸、背痛,脸色煞白,站都站不起来——21日下午,当27岁的程小姐从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转入肾科病房的时候,肾科刘佳主任医师还以为来了什么重病号。问清情况之后才知道,原来又是祸起龙虾。“这已经是这两天病房收治的第三个了。”刘佳主任医师说。记者了解到,这一星期以来,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食用龙虾出现身体问题的,已经达到了十多人。
30日凌晨,武汉一妇女浑身肌肉酸痛,被紧急送往武汉协和医院急救,下午就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该妇女惊呼:“我昨天下午刚吃了小龙虾!”
“洗虾粉”嫌疑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罗建仁分析:“这种虾没有什么肉,因此往往要养得比较大才上市。由于它们的外壳凹凹凸凸,洗起来比较麻烦,最简单的是用高压水冲洗,但是也可能有人会用酸来清洗,至于用什么酸很难说了,考虑到醋酸价格比较高,不能排除有人会用工业酸。”
草酸的酸性比醋酸强10000 倍,是有机酸中的强酸。资料显示草酸是无色透明结晶,对人体有害,会使人体内的酸碱度失去平衡,影响儿童的发育,草酸在工业中有重要作用,可以除锈。
早在2009年5月20日,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出紧急通知,对水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龙虾经营餐馆进行检查,在全市范围内“通缉”一种名叫“洗虾粉”的东西。据上海当地媒体报道,在一些水产市场,经营小龙虾的店,店主用一种白色粉末来清洗虾,洗虾粉兑水化开,把小龙虾直接浸泡在里面就完事了。用不了10分钟,黏附在小龙虾肚子上的脏东西就会自动掉落。使用者称“洗虾粉”只是一种去污剂。
“洗虾粉”不可能?“小龙虾”自身也不是?
“横纹肌溶解症说是‘洗虾粉’惹的祸,我们认为不可能。”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解权说,新闻报道该事情后,他们立即组织相关专家对此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基本否定了“洗虾粉”致病的说法。“洗虾粉”主要成分是草酸,是一种氧化剂,主要起清洁污垢作用,虽然草酸经清水浸泡和高温烹饪后会分解掉,但毕竟是化学物质,不宜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这么多病例真与龙虾有关吗?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唐建新并不认同。他说,现在的龙虾,饲养过程中以生态食物为主,食谱广泛而复杂,基本不需要添加人工饲料,也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美国食品安全检查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我省每年都有大量的龙虾出口到美国,充分说明龙虾不是百姓认为的那么“脏”。
“肌溶解”并不鲜见 过量喝酒、生吃豆角也会引起"肌溶解"
南京小龙虾事件让横纹肌溶解症成了最近让人们关注的疾病。昨日记者从医院发现,得这个毛病的人还不少。他们中有的过量喝酒,有的吃了生豆角,有的因为服用降脂药……
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主任鲁盈解释:横纹肌溶解症较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压迫、或是过度使用之后。那个病人醉酒不醒,整个人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使背部和足跟部的血管长时间受到压迫和挤压,才导致横纹肌溶解并引起急性肾衰。据悉,汶川大地震时,相当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压迫中抢救出来后死亡,就与挤压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密切相关。
致病药物涉及上百种 医生怀疑药物滥用闯了祸
能够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化学品也非常多。除去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蘑菇中毒、毒蛇咬伤等化学因素以外,有报道称,可能的致病药物至少涉及六大类、上百种,涉及抗精神病药、镇静催眠药、降血脂药、成瘾止痛剂、抗组胺药等等。
滥用药物或者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横纹肌溶解症病人并不少见。这类药物主要有降脂功效的他汀类药物、降甘油三酯的贝特类药物,以及促生长的糖皮质激素等等。
在相当一部分的水产养殖过程中,促生长类药物和防病的药物被广泛使用,而小龙虾这样的水产在高危害的水环境中,往往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它们很有可能像鹌鹑一样,即便是吃了有毒的香草,也不会生病。但它们体内的一些物质,可以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中,并产生另一种结果……
美国也有这个病
2007年,有美国医生发现了两起食用鲑鱼(大马哈鱼)之后引起的肌无力和横纹肌溶解。美国关于吃淡水鱼类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告比较少,至今共报告了大约23例。其中,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9例,正是由于食用“小龙虾”导致的。病因不明。
产品溯源机制亟待建立 南京已行动
要证实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到底有无因果关系,亟须建立完善的食品生产溯源体系。南京、北京、福州均出现了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但是这些小龙虾是否来源于同一产地?来源于同一生产企业?有了食品生产溯源体系,即便不能迅速确认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具体病因,也能够确定危险源自哪里。
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龙虾食用安全,他们要求所有龙虾经营户都要对龙虾货源的进货渠道、数量、销售流向等内容登记造册,建立进、销台账,随时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