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态势与中国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策略选择
作者:戚文海 申领版权
2010年12月10日 共有 1502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一  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的原因
    (一)融入世界经济科技体系的迫切需要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科技全球化迅猛发展。科技全球化指科技活动的问题、目的和范围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认同,科技活动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科技活动的成果全球共享,科技活动的原则与制度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渐趋一致的发展过程。科技全球化首先表现在科技人员全球科技活动日趋活跃:科技人员大规模留学和移民,科技人员的国际交流合作迅速发展;其次表现在跨国公司的科技活动加速向全球扩张,纷纷在国外建立独立研发机构甚至中央研发机构,并加强与外部其他公司间的战略技术联盟。科技全球化的趋势和高科技难度大、投资大的特点要求任何国家都要积极地融入这一进程中来。这也是俄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以适应大科学国际一体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大科学国际一体化趋势加强,这是因为任何一项大科学项目是一个国家难于完成的,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就需要各国的科学家通力合作方能完成。积极参与国际间“大科学”领域的全球科技合作是俄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俄积极参与了“阿尔法”空间站项目、“火星—96”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及“巨型客机”、“巨型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项目的国际合作。
    (二)克服科技危机的迫切需要
    20世纪90年代,处于转轨危机之中的俄罗斯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减少:1991-1996年,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降至0.5%,1997年、1998年、1999年对科技的投入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0.31%和0.7%,大大低于一些发达国家2%-3%的水平。科技投入的锐减使科研机构经费严重不足,科研工作人员待遇低下。俄科学院研究和统计中心主任戈瑟贝尔格指出,俄研究人员已减少54.2%,技术人员已减少65.8%。2001年,俄科技领域的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可能降至70万人。经费短缺使科研机构不能更新设备和仪器,无力购买实验材料、订购图书和杂志以及参加学术会议,新科技信息积累速度降为原来的4%,计算机数量仅为发达国家的0.3%。科技投入的锐减、科研设施的落后、科研人员的流失导致俄科技竞争力的下降。目前,俄高新技术产业只占世界高新技术产值(2.3万亿美元)的0.3%。在世界50个重大技术项目中,俄只有2-3个项目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在俄高新技术市场上,其本国科研成果仅占5%-10%。
    (三)俄罗斯经济转轨内在的迫切需要
    1992年俄实行激进经济转轨以来,一直处于深重的转轨危机之中。俄罗斯的科技事业也同样危机四伏。俄政府逐步认识到,加强对外科技合作既是获取资金和市场与扭转转轨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稳定和发展俄罗斯科技的重要途径之一。1998年7月22日俄总统签署《关于将科技活动成果和科技领域知识产权项目引入国家经济活动政策》的命令。1999年12月30日,俄总统普京在《独立报》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进一步指出:“国家的未来和21世纪经济的发展水平都将首先取决于那些立足高科技、生产科学密集型产品的部门的进步,因为在当今世界,90%的经济增长靠的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此,俄政府按市场经济原则,给科研机构、科研联合体及设计局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放手让它们发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扩大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生存与发展。1992年以来,俄在航空航天领域已与欧空局以及美、法、德、英、南非、印度等国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俄不仅可获得外国的资金,如法、德两国对俄“和平”2号轨道站和火星探测计划的投资,而且还可获得先进技术,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如俄飞机制造业引进美国和英国的发动机及电子设备,既可提高飞机的性能,又可保持价格低廉的优势。1999年俄航天部门积极同外国公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解决了大部分经费问题,全年吸引外资8亿美元,是国家预算拨款的5倍多。
    二  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
    俄罗斯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视为国家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兼顾国家安全利益、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方针的同时,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和发展俄罗斯科学体系。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进程影响着其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各项政策,其显著特点是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建立面向21世纪的经济新模式——知识经济,或者说以创新为主体的创新经济。使科研开发、生产国际化、技术、科技产品和服务参与国际竞争,改革科学技术领域中传统的国际合作形式和机制,包括强化国家在国际合作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强调国际科技合作需要科技政策、对外政策和经贸政策的紧密配合。
    俄罗斯的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确定了以下具体战略目标:1.促进俄转向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建立适应世界多极化的俄技术创新体系;2.在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中积极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3.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让俄罗斯的知识产品、科技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4.发展新型国际合作,着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中技术创新的作用;5.让俄国际科技合作的组织机构面向世界;6.保障俄国家科学技术的安全。
    三  俄罗斯政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与措施
    (一)对高技术的管理体制由封闭管理转为开放管理
    为发挥各国在高技术优势方面的互补效益,俄在航天、核聚变等领域以开放性管理政策取代了经济转轨前的封闭性管理政策,其主要合作对象是美国、欧共体、日本、韩国等。合作层次分政府级和企业级两类,后一类由国内企业直接对外国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1992年以来,俄政府按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给科研机构、科研生产联合体及设计局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以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产品出口,为外国提供服务,在国际市场求得发展。
    (二)对外科技合作立法从无到有并不断完善
    过去,俄的科研机构绝不允许外国公民涉足。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俄于1998年5月20日批准关于创建有外国公民参与的科研单位和科学中心的政府令,该法令既是为了让外国公民依据俄联邦法律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俄科技领域投资,同时便于那些有外国法人和自然人参与的非商业性科研单位和科学中心,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创办条件和运行机制有效地向俄科技领域投资。俄工业科技部2000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参与外贸、投资和信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其中主要是直接完成吸引外资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环境建设,并制定了法律条款,以吸引外资和保障投资项目的落实。同时,俄还在支持本国的生产企业、保护和稳定国内市场、为其科研机构购置科研设备和仪器提供税收和海关减免税优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三)对外科技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
    俄在同远邻国家合作方面主要重视扩大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其中包括航空航天工业(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和中国)、信息技术(印度、美国、德国和日本)以及能源燃料方面(法国和德国)。与此同时,俄在技术产业化领域(美国、德国、英国和中国)建立法律、组织和金融投资机制,推进本国科技成果和技术进入越南、印度、伊朗、韩国、朝鲜和叙利亚等国市场,采取提供机械设备产品、科技设备和科研服务等方式偿还俄外债(澳大利亚、韩国和芬兰)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俄在与德国的大型高技术投资项目合作中已经取得了原则性共识,其中包括俄产“米格—29”飞机的现代化改造、汽车制造、能源燃料、农业机械制造、医疗技术等,并就扩大信息技术、数学和软件合作达成初步意见。
    四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
    合作研究是俄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此外,俄罗斯还采取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一)建立合营企业
    利用国家和私营公司的资金建立由外国科研、科技成果推广和新技术开发投资公司参加的合营企业是俄对外科技合作新的有前景的方式。目前,俄许多大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由外资参与的股份公司的子公司。该合作方式对俄方来讲可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压力和承担的商业风险。如1993年成立的俄美东西方技术伙伴股份公司专门从事俄罗斯工艺鉴定并将适宜技术推向美国市场。该公司专门发放由莫斯科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各研究所开发的应用物理、微电子、医学和石油化工领域的工艺许可证。莫斯科“动力”航天火箭集团公司为实施从海上平台发射卫星国际合作项目,有关国家创办了海上发射国际合作股份公司,俄罗斯的“动力”公司拥有25%的股份,美国的波音公司占40%,挪威的"KVAERNER"公司占20%,乌克兰工业企业“南方”设计局和南方机械厂占15%。1999年10月10日该国际项目首次从海上发射商用卫星,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二)建立科技园区
    建立科技园区是俄罗斯扩大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之一。俄科技园区一般以一个大科技院所为基地,如莫斯科技术物理所和位于普希诺市的生物技术中心的科技园区等。1992年5月1日俄第一家技术园区就诞生在科学城——莫斯科郊外的绿城,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微电子、通讯系统、计算机软件等。圣彼得堡市则建立了控制论园区,该园区优先发展以计算机高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密集型产业和生态产业。这些园区一般都设有成果转化中心、商业风险投资中心、情报和远程通信中心等。
    (三)建立商业风险投资公司
    投资风险是制约俄对外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俄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俄罗斯和芬兰在圣彼得堡市建立了俄芬商业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芬兰小企业与俄罗斯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开发、生产和向其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出俄产品,促进圣彼得堡及其周围地区企业的军转民。该风险投资公司还为俄罗斯和外国企业提供转让技术、商业研究、签订分包合同、组建合营企业、国际合作、产品推广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服务。这种商业性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大大减小了双边科技合作的投资风险,是一种非常有益和有前景的双边科技合作形式。
    五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进展与成效
    (一)俄罗斯与独联体、东欧国家的科技合作
    独联体国家是俄对外科技合作的首选国家。随着苏联的解体,俄与独联体国家的科技联系随之中断。1995年以来,俄在推动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加强了独联体国家之间科技联系的力度,其目标是建立起独联体国家共同的科技空间。1995年初,独联体国家合作部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建立独联体国家共同科技空间问题。会议提出独联体共同科技空间构想,构想规定了恢复科技联系的具体步骤和主要方法,其中确定了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清单,各国共同组织科技力量和资金完成该任务。1995年俄政府分别与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和阿塞拜疆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俄科学院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也签署了两院合作协定,规定了共同研究开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措施。1995年10月底,独联体国家政府首脑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建立独联体共同科技空间协定》。这为制定独联体国家统一的科技政策、确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重点项目、为解决共同利用重要的和为数不多的实验设施以及以大型科研单位为基础组建国际科学中心等问题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了建立独联体国家科技协调机构的决议。在航天领域,2000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组建了“空中发射联合体”,联合开展空中发射卫星试验。独联体各国政府和部委间的双边及多边协议是其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基础,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俄同白俄罗斯共和国建立联盟国家协议的落实,为完成工业领域中的8项联合计划,其中包括柴油机制造、化学纤维生产设备制造、超大集成电路等提供了保障。
    俄罗斯开始执行与乌克兰政府间的生产合作协议,草拟了同乌兹别克斯坦扩大包括汽车制造在内的机械工业领域生产性合作协议,并与格鲁吉亚就准备签署生产合作协议达成共识。2000年10月,独联体跨国科技组委会同意至2005年独联体科技创新政策草案,就筹备成员国间促进科技进步规划达成一致意见。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原有的科研基础上,继续建立国际科学中心的工作。
    为活跃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工业和科技合作,2000年8月,俄国家工业科技部部长访问斯洛文尼亚和捷克等国,与斯洛伐克和捷克就发展工业领域的合作以及与匈牙利和波兰就扩大科技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合作洽谈。
    (二)俄罗斯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
    近年来,俄高技术领域对外合作进一步加强。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是俄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重要对象国。在俄科学院同日本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基金会签订的总协定框架内,成立了俄日高技术联合中心。该中心以俄科学院机械研究所为基地,其组织工作由俄日“世纪JA-KOS论坛”基金会负责。该中心下设两个委员会:高技术委员会,其合作方向包括材料、诊断、未来制品和医学等高技术领域的集成;未来地球委员会,其合作方向涉及波场和危险辐射作用研究、自然和人为灾害防护理论和实践、生命资源下降。目前,在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分设了高技术中心的地区分中心,已收到100个项目申请,从中筛选出6个最有前景的项目。俄德双边科技合作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例会,双方确定在海洋和极地研究、激光和自然保护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鼓励两国的年轻学者参与生物工程及其他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研究,依靠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解决若干重大问题。目前,俄德双方正在实施一项贷款计划,俄利用德国贷款购置科研仪器和设备,对本国43个重点研究所进行技术改造。俄罗斯在与美国科技合作方面开展了材料科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其合作领域还涉及海洋气候的声学测温、电信、高速计算机、地震学、传染病、生物芯片以及技术产业化等。
    (三)俄罗斯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俄在发展与上述国家的科技合作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也有所加强,其主要合作对象是印度、伊朗及中国等国。
    目前,俄印科技合作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1998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俄印科技工作组第四次例会上,双方签订了《建立俄印计算机研究联合中心协议》。该联合中心将运用超级计算机MAPAM-10000解决最复杂的科研和实际工作中与模型和预测问题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如预测地震等。俄印双方声明,该中心的活动将用于和平目的并接受国际监督,同时将开展国际合作,完成商业订单并向国际市场推销其独特的研究成果和软件。俄印海洋科技合作工作组第三次会议于1999年10月在莫斯科召开。作为俄方合作协调单位的俄科技部,对合作项目给予了政府支持。会议决定,在2002年前继续如下四个项目的合作:1.印度洋热带地区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过程及其量化模型的研究开发;2.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印度海洋平面、海流和热学过程的综合及短期变异性;3.阿拉伯海底下深层构造研究;4.印度绿贻贝水解物抗菌素活性研究。俄印在第四个项目方面正申请获得共同专利并就由俄专家在印国家海洋学院实验室安装生产水解物的实验设备达成协议。俄还计划向印转让以贻贝水解物为基体的防治类药制剂和食品添加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双方初步确定,新辟下列领域开展研究: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光源、独立潜水器的开发应用、建立综合性海洋数据库。印度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部部长于2000年7月应邀访问了莫斯科,促进了俄印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在其访问期间,俄印计算机研发中心宣布成立。双方合作研发项目领域还涉及流体力学、气象以及硬体物理学等。此外,中国烟台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区对俄科技项目进行了筛选,选出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32项,建立了两家有俄技术投入的合资企业。
    (四)俄罗斯与重要国际组织的科技合作
    在开展与国际组织方面的合作中,俄工业科技部主要的合作对象是欧盟的一些机构、北约的科学委员会、“埃夫里克”计划、CERN、OECD、联合国和区域经济联合组织系统的各种机构。在TACИC规划方面,继续实施“创新中心和科技城”的项目,主要建立了科学创新活动市场定位基础要素和培养了科技管理人才。2000年,俄恢复了同北约在科技领域开展合作的协调机制。在同经合组织合作方面,着重解决了有关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在“埃夫里克”计划中俄科技部组织参加了在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激光、材料、环保领域的26个项目。在继续完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能源效率2000”项目方面,俄的15个地区将建立“高效能源展示实验区”。
    应强调指出的是,欧盟是俄对外科技合作的传统重点。俄与欧盟的合作主要通过INTAS(促进与原苏联科学家合作国际联合会),该机构于1993年6月29日由欧洲委员会和欧盟创立。自1993年以来,INTAS通过资助中标的国际新技术合作项目,对俄的科技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与欧盟发展合作关系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2000年11月签署了俄联邦政府与欧盟科技合作协议,它为在互利和公正分享联合科学活动成果的知识产权原则前提下建立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六  中国面对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态势应采取的策略
    (一)舆论策略
    目前,我国对俄科技水平的认识存在误区。该问题的形成与我国诸多新闻媒体对俄科技水平的片面宣传有关,这种片面宣传的消极后果是不仅给广大民众造成了俄科技水平落后的印象,而且也使不少科技工作者对俄科技水平产生了错误认识。为此,我国的各大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俄科技成果、政策、法规、学术交流、互访的报道力度,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性;可定期请国内各科技领域专家发表评论文章;应不定期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俄罗斯科技成果展,同时举办“俄罗斯科技论坛”,邀请俄各领域专家介绍本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上述举措,可形成有助于推进中俄科技合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优先策略
    目前,中俄科技合作的进程和成效明显地既与两国的合作潜力不符,又滞后于两国日益巩固的政治关系。在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与俄罗斯处于相对波动和不利地位,这是因为科技全球化及其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变化主要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市场70%的新技术产品由发达国家提供,国际技术交流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收益也较高。
    相比之下,独联体国家、美国、日本、欧盟和印度等国则加强了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力度并富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科技合作取是了较大成绩,但我们一直将美国、日本、欧盟作为合作的国别重点。事实上,在与上述国家合作中,由于诸多壁垒的限制,我们并未引进世界一流技术,并且还可能导致我国的技术路径依赖,制约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今后我们应将俄罗斯作为对外科技合作的重点国家。我们国内各界特别是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增强紧迫感。
    (三)领域策略
    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中俄两国均确定了各自科技发展的重点,但由于人力、资金、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中俄科技合作尚未全面展开。为此,应本着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近期内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中俄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如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领域。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集中中俄两国的人才、资金、物力和技术,形成科技合作的强大合力,从而有助于双方在上述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率先取得突破。
    (四)方式策略
    目前中俄科技合作多半停留在一般的学术交流、短期访问和人员培训上。今后双方的合作方式应更多地转向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共建科技中心、共建科技园等。从合作主体上可采取政府协调引导型、民间先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还应大胆借鉴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合作的经验,如建立合营企业、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有效的方式。只有切实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多种方式并举,才能使中俄科技合作从低水平、小规模向高水平、大规模纵深方向发展。
    (五)激励策略
    待遇问题是中俄科技合作最为直接的障碍因素之一。这个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参与引进的中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人员,国家缺少必要的奖励政策,使得这些一线科研人员参与引进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对到俄进行考察的企业和主管部门人员的待遇偏低,这使很多人明知俄罗斯的技术先进、价格低,也偏要到欧美国家引进价格昂贵的技术和设备;三是一味地认为俄罗斯工资水平低,所以按中国国内标准来确定俄专家的待遇,与西方国家通行的国际标准6000美元/月相距甚远。苏联解体后,大批俄罗斯专家流向美国、以色列等国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多层次的奖励政策。
    (六)跟踪策略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科技实力虽有所下降,但依其深厚的积淀和坚实的基础仍不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如第114号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就整体而言,俄罗斯仍保持着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实力。但是,由于我们跟踪研究不够,特别是不少第一线科研人员对俄罗斯相关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缺乏了解,宣传不够,给广大群众造成了俄罗斯科技水平大幅度下降的错觉。为此,今后科技工作者要密切关注俄罗斯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并加以客观的评价;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密切关注俄罗斯的政策、法律、法规,并在国内以各种适当形式给予介绍,为国内企业、科研机构与俄罗斯对口单位开展合作提供快捷、准确、有效的咨询服务。^
    
    

 

相关新闻

testtest
上善制度的炼成
新时代呼唤管理理论创新——大卫�梯斯与动态能力理论
创业的不变逻辑
创新管理需要回答的5个问题
十一、弥离
十、转院
九、生机
八、传染
七、求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17开会,又是开会
016督导管理实务(2)
016督导管理实务(1)
015销售管理-业绩管理
014销售管理-目标管理
013销售管理完整版
012店铺帐务管理
011中级管理课程-评估与教练
用提问引导你的客户
一、一次只提一个问题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