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北京住建委发布《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人员,可以像北京市普通居民一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不过在北京工作了1年多的李女士却提不起兴趣。
李女士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目前蜗居在北京市西直门附近的一间8平方米单间,月租金900元。她对记者说,“公租房地段很偏或是离工作单位很远,我不会去申请。”
此前,北京市公租房已经对非北京户籍人员开放,主要限于一些大型企业的高收入者或留学归国人员。同时,部分已经出租的园区公租房,已经出现私下转租的情况。
公租房敞开大门真的能惠及有需要的人吗?
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刘慧勇表示,从总体上看,大批的公租房进入市场会有利于房租价格整体下降,“夹心层”也获得了低价租房的机会;不过,公租房申请手续复杂,操作难度很大,本地人不感兴趣,外地人可能也难以享受实惠。
北京公租房开闸 会否成为鸡肋?
公租房开闸
根据上述通知,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就可以申请公租房:包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有稳定收入,能够提供同期暂住证明、缴纳住房公积金证明或参加社会保险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均无住房。
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邹劲松,在10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租房对外地来京人员开放,能对商品房市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公租房给青年人开了口子,把他们引导到租房这个渠道上来,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他说。
邹劲松认为,公租房凭借其规范化的管理、较低的市场价格也将对当前商品房的租赁市场产生有利影响。上述政策将于今年12月1日开始执行。
不过,据本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全市已累计落实公租房项目98个、10.3万套。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大部分配套公租房已经开始出租。目前,中关村园区、亦庄开发区的5000余套公租房已竣工并开始启动配租,预计年内全市将实现配租1万户以上。
北京亦庄鹿海园四里小区的一位人士证实,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的配套公租房,该小区已经大部分入住。
不过,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的配套公租房,一般面向园区内的大型企业,企业内部摇号决定公租房的分配。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10月19日发布的《通知》意味公租房向一般的外地居民开放,分配范围比企业内部摇号进一步扩大。
根据《通知》,满足条件的外地人要经过街道、区县和市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并接受两次公示(三级审核、两次公示),最后参与摇号选房,办理入住手续。
《通知》未对公租房的租金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不过,参与上述政策制定的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季如进曾透露,根据调研,公租房租金应该是市场价的八折左右。
链家地产据此测算,今年北京全市40平方米以下商品房小户型的平均租金为1993元,按八折计算,公租房租金大约在1600元以下。
政策利好能否落地
不过,北京市的公租房利好政策能否落到实处,仍存在难度。
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目前北京市的出租房数量约在120万套,其中外地人租用了六七十万套。北京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30万套公租房,相比之下,公租房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外地人的住房问题,仍待观察。不过,30万套公租房入市,仍能对房租行情产生影响。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普查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北京市1961万常住人口中,外省在京人员为704万,占常住人口的35.9%。
30万套公租房即使全部都分配给外地来京人员,似乎也只是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低收入的可能无法提供各种资格证明,高收入的不一定有需求,中等收入的有需求,但是公租房的地段不一定让其满意。“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公租房未必能有效满足外地人的租房需求。”他说。
而北京人由于可以排队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对公租房的需求也有限。
目前公布的公租房项目,位于北京市外围昌平区、丰台区的较多,而核心区域的东、西城区暂时没有。
海淀区的公租房项目不少,不过,海淀区现有的公租房主要对企业园区工作人员开放。而由于部分企业职工并不一定居住在园区内,出现了公租房转租的现象。
一位鹿海园四里小区的人士,就将自己摇号获得90平方米的公租房子挂在了网上出租,开价每月2300元,周边同等商品房的月租金一般是2500元。
上述人士强调,公租房是企业按照人头摇号的,但是自己实际工作地点距离该公租房小区很远,“企业已经给这些公租房交了1年租金,不止是我,很多人都在转租。”
有说法称,亦庄鹿海园四里小区的公租房共有50多家企业“分享”,租金约22元/平方米,按90平方米计算,月租金为1980元。
对此,张大伟表示,一般普通摇号的公租房肯定是不能转租的,但是单位获得公租房转租,可能还是监管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