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尽可能的基础上,试图拨开云雾,还“在职培训”一个理性的原貌。本文构思许久,苦于人力、财力和空间的限制,再加上研究时间和资料有限,没有与教育经济学大师直接联系调研的机会,所以写作过程中发现许多难以展开讨论的问题。如数学模型的推算是否尽其精准、博弈论的概念应用是否能再深一步、纯高等数学的证明推算公式能否尽可能简化以广泛应用于以文科理论研究为主的教育学方面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关注。个体针对在职培训的理性研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个体相对企业来说处于弱视地位,获得保护的机会也相对较少,所以针对个体成功通过在职培训而提升自身资本价值的成功经验的探索也将继续下去,但是由于其本身也在经历一些变革和挑战,所以笔者将会对此类模式做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投资》,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32页。【2】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23-57页
【3】秦伟平:《企业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现代经济观察》,2004年第3期
【4】安应民:《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管理》,人民出版社,2003。
【5】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6】吴志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96页
【7】田盈,蒲勇健:《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中激励机制优化设计》.管理工程学报,2005、3月 34,35页
【8】吴春华、温志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9】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1,155,187页。
【10】钱振波等:《人力资源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8-64页。
【11】奚国泉、杨洪常:《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增值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