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制造与装配设计
制造业共同的障碍是设计制造能力。工业设计人员在决定产品的外形和外观时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这些设计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设计也影响到产品的制造与装配。
传统上,除了机械设计课程之外,工科学生还应该学习“工艺”课程。一个胜任的设计师应该熟悉制造过程,以避免在设计时增加不必要地制造成本。
实际上由于很多设计师都缺乏“生产经验”,这已经危及到了制造商品的设计。如果设计师只是用铅笔或记号笔进行纸上谈兵,危险的是他不仅无法理解制造业技术流派的现状,而且也无法理解空间实体和材料特性。只有感受真实的世界,认知材料和制造方法,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产品。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生产线上的工人对技术标准的理解和认识有时甚至要比我们的一些工程师还要清楚。而国内大多数企业不要说缺少懂得现代产业知识的工人,就是技术和管理人员也不尽如意。现代产业工人是介于小农经济(相对于现代高科技农业而言)的农民和职业军人之间的一种职业。虽然我们接触现代工业文明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仍然有着数十亿农民需要“下岗分流”,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
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工人都是从小农经济的农民直接转变为产业工人,对于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工艺纪律还不十分熟悉和理解。十几年前笔者在沈阳工作时遇到过一些非常尴尬的事情,刚刚见到现代化工业流水生产线的工人对于日本人制定的工艺纪律不甚理解,总是和日本人强嘴。比如日本人一般都要在工艺卡片上严格的规定空调器充氟短管的弯曲方向,而我们的工人总是要问为什么要这样,往左弯不行吗?往上弯和往下弯不都是一样吗?真让人哭笑不得。另一个例子就是空调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道工序——整理配管。一般技术资料是规定管子之间的间距至少应保证1/2英寸(即12.7mm),但为了操作简单,日本人往往在工艺卡片上规定操作者的手指能顺利划过管子之间的缝隙。一些工人总是叫号的问:我的手指比你的粗,怎么办?日本人一般都很是礼貌的回答:长官是这么指示我的或工艺卡上是这么规定的——“操作者”的手指能够划过就行。
为了尽快的把“农民”培养成现代产业工人,大多数国内企业就只能采用一个世纪前美国人泰勒发明的泰勒管理法,而且有一些企业也确实是下了一番苦心,对员工们实行半军事化的军营式集中管理,要求他们吃、住和工作在一起,每一周或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一切行动听指挥。虽然和现代工业文明思想有点格格不入,但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为“世界工厂”培养了一大批能够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的新型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