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仅仅是因为选择 C 被细化了,最优选择的租值从原来的 100 下降为 50 !注意:这里的最优选择 C2 ,其实跟之前的最优选择 C 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以前对选择 C 所作的描述非常粗略,把这土地上盖了公寓住宅的选择描述为“住宅用地”,但现在就较为具体地描述为“公寓”。但由于描述变得细化了,含义着在 B 与 C2 之间其实还存在着 C1 的选择(别墅)。这样更细致地看选择的结果,是你会发现仅次于最优选择的不再是选择 B ,而是选择 C1 ,于是现在是 C1 (而非 B )的收入成了最优选择的成本。又由于 C1 的收入高于 B ,于是最优选择的成本上升,租值随之下降!
我们不妨继续把选择 C 细化下去,一直细到那里头有无数个选择,把它们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话,可以把上述的数值例子写成以下情况:
A 、农业用地: 100 ; 300 ; -200
B 、工业用地: 200 ; 300 ; -100
C1 :别墅: 250 ; 300 ; -50
……
Cn-1 : 299.99999… ; 300 ; -0.0000…1
Cn : 300 ; 299.99999… ; 0.0000…1
( n 为无穷大)
我们可以把最优选择 Cn 极尽详细地描述为一座十层高的公寓,带电梯,一梯两户,每户都是两厅三房的布局,带精装修……然后我们总可以找到一个 Cn-1 的选择,其情况与 Cn 差不多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某方面稍为差了一点点(如装修差一点点,或座向差一点点),于是它的售价所带来的收入比 Cn 的收入(为 300 )也只是差了一点点(为 299.99999… ,有无穷多个 9 ),实际上是无限逼近 Cn 的收入。在选择细分到如此达于极限的情况之下, Cn-1 的收入就是 Cn 的成本,因此 Cn 的成本也是无限逼近它的收入,其租值是从正数轴的方向无限逼近 0 ( Cn-1 的租值则是从负数轴的方向无限逼近 0 ),也就是说,这时的最优选择是没有租值的!
但我们也可以往相反的方向走去,也就是并非把选择看得很细很细,而是把选择看得很粗很粗,最粗略地看一块土地的选择时,其实只有两个选择:
A 、撂荒: 0 ; 300 ; -300
B 、使用: 300 ; 0 ; 300
如果把土地扔在那里啥都不干,收入自然是 0 ,于是把它用起来(具体地说是在这块地上盖起一座十层楼高的公寓)的成本就是 0 !收入全部是租值!
讲到这里,大家能明白我刚才说的那句话——租值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它是可以忽大忽小、若有若无的!——的意思了吗?选择还是那个选择,它客观地存在着,它并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是我们观察这个选择与其它选择的细致程度!这就有如,从整个银河系的距离看,地球是一个质点——只有质量,没有体积!——但是随着距离不断地缩小,比如进入了太阳系之后,我们不能再把地球看成是一个没有体积的质点,而是看到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然后从外太空进入地表,地球变成了一个泥石土壤、岩浆、水、空气的结合体;最后到了用显微镜来观察的这种最细的方式,我们看到它主要是氢、氧、碳等原子的化合物。地球还是那个地球,它客观地存在着,它没有发生变化,变的……只是我们的观察方式!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对选择有不同细致程度的看法呢?这是因为不同的问题需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这就有如涉及到地球的不同的物理学问题需要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地球那样。例如,对于政府来说,当它规划一块土地的用途时,它只需要粗略地将之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考虑哪一项选择能给社会带来最高的租值。如果决定了用作住宅用地是租值最高的,政府就将这块土地以住宅用地拍卖出去,这时轮到前来竞投的发展商要考虑它打算拿这块住宅用地是用于建别墅还是公寓、哪一项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高的租值。当发展商拍下土地、真的开始进行建设的时候,它就要考虑得更为细致:这块土地上建造的公寓容积率是多少?盖多少层楼?带不带电梯?一梯几户?户型是一厅两房还两厅三房?是毛坏房还是带装修的?……然后仍是挑一项对它而言租值最高的选择。
大家回想一下我刚才说的,自私的人追求的是租值最大化。从前面的数值例子的多个变化可见,虽然随着看选择的细致程度不同,租值忽大忽小、若有若无,但无论租值怎么变,符合租值最大化的最优选择总是同一个,而且有关的租值总是非负的——也只有那最优选择的租值是非负的!也就是说,在现实之中,其实人们不需要计算各项选择的租值的具体大小,只需要知道租值是否负数!如果某项选择的租值为负,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把该项选择一手扔开,直到找到一项选择的租值是非负为止。这也是为什么租值最大化(实际上是“租值非负”)与收入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相比往往是更好的角度。现实之中有信息费用的约束,判断“是否租值非负”所需的信息通常是最少的,也就是信息费用最小化的选择。
此外,大家再回顾一下刚才的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把选择无限细分的情况,另一种是最粗略地看选择、于是只看到“撂荒”与“使用”两种选择的情况。在前一种情况下,租值无限逼近 0 ,成本无限逼近收入,也就是所有收入都是成本。换言之,收入与成本是同一回事!前一讲我说过,经济学上所说的(机会)成本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习惯的那个支出的概念,而是收入。但这收入不是最优选择的收入,而是放弃了的选择的最高收入。然而,大家看到了,当选择无限细分时,最优选择的成本就是它的收入!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成本是 0 ,租值等于收入,也就是所有收入都是租值。换言之,收入与租值也是同一回事!当我们从这两个极端往中间情况靠拢的时候,就会明白租值其实就是成本!收入都是成本,只是一部分表现为你看到的选择的成本,另一部分表现为你没看到的选择的成本。为了区分看到与没看到的选择,前者我们直接称之为“成本”,后者我们称之为“租值”,但本质上它们都是成本,也都是收入!
讲到这里,我才给大家介绍“租值”的概念,因为有了上述的基础之后大家才能比较容易地明白。要理解租值的概念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但最终你们会发现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其实是同一回事。下面我就先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租值的概念,最后大家合起来看就会明白它们是同一回事。
第一个角度,是从“租值”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来看,租值是生产要素的收入,是资产的价值。前已述及,“租值”的英语是 rent ,大家由此可大致地猜想出来,这个词最早是用来狭义地指称土地的租金,即地租。确实如此!古典经济学时期,虽然英国已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但经济学家所习惯与关心的经济活动,仍然主要集中于农业方面。而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生产资料),于是地租作为土地收入的形式受到古典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