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5年10月13日,由荷兰安全委员会领导的国际联合调查组在海牙发布马航MH17空难的最终调查报告称,马航MH17客机是被一枚山毛榉导弹击落。此份报告是由荷兰安全委员会主席齐贝·约斯特拉公布的。图为发布会现场公布的客机残骸,当扭曲且布满弹孔的客机残骸出现在眼前时,现场媒体记者一片沉寂。
齐贝·约斯特拉表示,客机是被距离320公里范围内的一枚山毛榉导弹击落的,随后,客机碎片散落在约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安委会主席还说,乌克兰上空当时应被关闭,但乌当局未能关闭领空。“地面上的冲突各方均未认识到风险”。在MH17空难发生后,仍有160架次航班从东乌克兰地区上空飞过。
安全委员会主席称,收集客机残骸碎片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有的碎片甚至在几周前才被找到。他认为随后还会找到更多客机碎片。图为由坠毁客机残骸重建的客机机头。
报告指出,由于客机被导弹击中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机舱中的乘客在事发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虽然都意识清醒,但不可能对爆炸做出任何反应。因为座位的缘故,离爆炸点较近的乘客可能当场身亡;离得较远的乘客也由于机身断裂、机舱失压、高空坠落等,导致随后丧失意识进入昏迷。虽然不能确认乘客们的具体死亡时间,但报告认为在落地前,机上已无幸存者,乘客已全部身亡。
报告说,其他机组人员和乘客死于失压、氧气不足、温度骤降、强烈气流和空中飞物等原因。不排除一些机内人员在客机坠毁前的60秒到90秒依然意识清醒,只是,人们很可能难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迹象显示当时机舱内人员有任何有意识的行为,比如用手机发短信。报告说,调查人员发现一名遇难者还戴着氧气面罩。
荷兰安委会此前在声明中说,报告重点将集中在4个方面:飞机失事原因;飞越冲突地区的问题;为何荷兰遇难者家属要等待2-4天才收到荷兰当局提供的亲属遇难确认信息,以及空难发生时机上乘客的清醒程度。但安委会已经多次表示,这份最终调查报告将不涉及哪方为该事件负责,也不会说是谁“扣动了扳机”,因为这是“刑事调查的范围”。图为动画还原的客机失事现场画面。
2014年7月17日,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马航MH17航班客机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坠毁。机上包括15名机组成员在内的298人全部遇难,其中有196名荷兰人。彼时,乌克兰政府军正与由俄罗斯支持的反叛武装在该地区激战。马航MH17航班客机失事后,荷兰安全委员会主导失事原因的国际调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乌克兰、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参与调查。图为动画还原的客机失事现场画面。
动画还原的客机失事现场画面。
重建的驾驶舱内部。
MH17航班坠机残骸地点。
荷方调查报告发布几小时前,“山毛榉”防空系统制造商阿尔马兹-安泰集团发布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其调查人员使用与波音777相似的伊尔86型客机和9M38型导弹进行了两次全尺寸实地爆炸实验,客机残骸显示的客机遭破坏方式与荷方所说相当不同。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13日呼吁俄罗斯充分配合针对MH17航班坠毁的刑事调查,称当务之急是“追捕并起诉袭击者”。吕特说,荷兰安全委员会调查报告将为由荷兰检察官和警探主导的国际刑事调查提供重要的新证据。他同时表示,寻找凶手需要“时间和耐心”。荷方报告发布前,澳大利亚驻俄罗斯大使保罗·迈勒呼吁各方不要就报告作出“政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