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警惕“高送转”题材炒作风险
经济日报北京5月12日讯 (记者 温济聪)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在目前实践中,绩差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在市值管理热的大背景下,资本公积转增行为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假借市值管理名义、实现其他特定目的的工具。
据介绍,转增股票是指上市公司将企业的公积金转换为资本或股本,并将由此而增加的股票发放给股东的行为,具体包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两种。目前市场盛行的高送转行情,主要是由高比例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行为带动的。
不过,上交所相关人士表示,失去业绩支撑的资本公积转增行为,容易与市场其他行为相互渗透,成为市场炒作的工具。特别是现阶段,在市值管理热的大背景下,资本公积转增行为更容易沦为上市公司假借市值管理名义、实现其他特定目的的工具。
据介绍,部分高转增行为也借鉴了“PE+上市公司”的操作手法,即:一些私募基金通过定向增发或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权,获得一定话语权后提出高转增方案,待股价上涨后伺机退出。这种模式看似合理合法,但实质上是利用现有上市制度的缺陷,打政策的擦边球,是假借市值管理之名、行灰色操作之实。
上交所通过对2004年至2014年所有进行转增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首先,上市公司实施转增股的行为与其后进行资产收购的行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公司存在于收购前发布转增股公告的动机,目的可能是通过提升公司股价,降低收购成本。其次,未来6个月内是否有限售股解禁与公司发布转增预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有限售股解禁的公司,倾向于在解禁前发布转增预案,目的可能是借此提升股价,提高减持收益。
上述人士同时坦言,总体上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较为理性。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在转增方案实施前后均不断减持这些股票;另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没有受到高转增概念的影响;仅有券商自营资金在预案公告之前有部分跟风买入的情况。相比之下,个人投资者的行为更倾向于非理性交易。散户和小户投资者全程参与了转增行情的炒作,持续增持这类股票;大户和中户投资者也表现出一定的追捧转增概念的特征;仅有特大户个人投资者在转增行情中表现得较为冷静,参与较少。由此可见,散户投资者成为了转增行情中的实际接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