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玩“漂亮50”给予的启示:价值投资不是刻舟求剑!
最近因为十年赌约,又在媒体上火了一把的股神巴菲特,当年操作美股“漂亮50”的经历或许可给予我们启示。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漂亮50”风靡华尔街之时,作为人类金融史上最著名的“买入+持有”策略的鼻祖,巴菲特当时是如何做的?
当年“漂亮50”风靡美股,成为华尔街的的口头禅,当时这 50 只股票是华尔街机构的抱团股,也就是所谓的 “one decision” 股票。当时在机构间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你对这些公司只要做一个决定(买入),之后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而在机构抱团的助推下,到了1972年,漂亮50已经进入了“市梦率”阶段。龙头股宝丽来达到了 90 倍,麦当劳 85 倍,迪斯尼 82 倍,而同期标普 500 平均的市盈率为 33 倍。
巴菲特如何玩漂亮50?
值得注意的是,漂亮50中也包括了后来成为巴菲特标志性重仓股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IBM等个股,当时的市盈率也高于标普 500,分别为47.6倍、39倍和37.4倍。
而巴菲特在此之前曾重仓美国运通,1964-1966年,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将40%的资金陆续买入漂亮50中的美国运通,总成本为1300万美元。
到了1967年该笔投资升值为2800万美元,之后在1969年之前陆续卖出,总收益率约2倍多。
1969 年5 月,巴菲特做出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宣布离开投资界。有关他开始清算合伙公司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股东合伙人。
他当时表示,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并解散了旗下的有限合伙基金,卖出所有投资组合,将现金归还合伙人。
巴菲特当时明确指出,股市已到达奢侈的顶部,自己找不到任何可投资的品种。
实际上,在1968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罕见的表示,今年我们获得的收益率为 58.8%,道琼斯指数仅为 7.7%。这种结果完全是变态的。
空仓初期漂亮50翻倍,股神压力大
但是在空仓初期的头几年,巴菲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虽然1970年5月26日,道指最低跌至627点,但之后却再度上行,最高涨至1973年1月11日的1067点。
期间巴菲特可谓是“压力山大”,根据Morgan Guaranty Trust统计,1970/07-1972/12期间漂亮50公司全线上涨,累计平均收益率为142.9%,也就是说巴菲特踏空了翻倍行情。
但此后巴菲特的担忧终于被证实,美股于1973年见顶,之后真正开启了多年的大熊市,最低跌至1974年12月9日的570点,惨遭腰斩;直到1982年8月9日的770点,道指才算真正企稳见底。
期间,漂亮50相继暴跌,用福布斯专栏作者索斯诺夫的话来说,是“一个跟着一个被抓出来枪毙”。
索尼、宝丽来和迪士尼在1972年的市盈率分别是92倍、90倍、76倍,至1980年估值分别回归至17倍、16倍和11倍。下跌主因是漂亮50股票估值过高,基金经理们将其抛售一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漂亮50股票中,目前仍有32家存在,有6家公司已被收购,另外12家已摘牌退市(包含私有化)。
巴菲特何时抄底“伟大公司”?
而在后来被广为称颂的巴菲特标志性的伟大公司中,只有华盛顿邮报是上述暴跌期间被抄底的。
1973年的春夏两季,巴菲特投下1060万美元,收购了华盛顿邮报12%的B股股份,一举成为该报的第二大股东。
但收购完成后,美股继续下跌,他的持股市值也从1973年的106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底的800万美元,到1976年一直都低于他的收购成本。
之后华盛顿邮报开始逐步企稳,这笔投资从1000万美元增长最高超过10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00倍。
而今天巴菲特号称“打死也不卖”的漂亮50中的可口可乐与美国运通等个股,实际上是在80年代后期大规模买入的。
1987年10 月19 日星期一,恐慌抛售终于发展成了道指大崩溃,这就是美股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在美股转熊后,巴菲特与1988年他开始大规模买入可口可乐,1989年又继续增仓,一共买了10亿美元。同期他又买了6亿美元的吉列可转换优先股。
1990年,美国运通的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净利润由1989年的11.6亿美元减少到1990年的1.8亿美元,净利润率由8.8%降为1.2%,股价也大幅下跌,年底股价由1989年底的35美元降低至1990年底的约20美元,市净率由2.7倍降至1.6倍。
而时隔30多年后的1991年,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投资了3亿美元买入了美国运通的附带上限可转换优先股(PERCS),按照24.5的转换价,可转换的总股数为1224.49万股。
价值投资不能刻舟求剑
巴菲特的经历也给予我们启示,价值投资不能刻舟求剑,生搬硬套”买入+持有”的模式是不可取的。
价值投资是一种估值观念。关键还在于时间性和比例。再有价值的股票,都有一定的周期和循环。
因此要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就不能僵化地使用价值投资理论,投资是一个灵活的东西,要不拘形式,并根据形势调整。避免犯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做价值洼地的价值发现者。未来应多关注被错杀的尚在价值洼地里的好公司,而不是一味地追高所谓特定的“价值股”。
来源:东方财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