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用户提供、交换名片而滚起来的商业雪球,能够持久么? “在国内做生意,人际关系很重要。而这种关系型的商务活动,会带来较大的障碍和很高的交流成本。”青衫红叶的公司总裁王青在回忆为什么选中名片库这样的创业项目时,将初衷归于“想帮助商业人士节省交流费用”上。
去年7月,青衫红叶公司正式成立了,但在当时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当年年底,王青终于想到拿名片做点事情。他认为,中国的商业社会并不是“B2B”的,而是“P2P”的,“P2P”是实现商业机会的必经之路—找到或认识某个人,尤其是决策人,将是业务成功的关键。
成为“正驾驶”
王青把2006年之前的这个阶段称为“战略模糊期”。在这期间,究竟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业务模式怎样搭建,都没有清晰而准确的答案。
对于互联网,王青并不陌生。早在1999年互联网第一波浪潮到来时,身在美国的王青就找了几个合伙人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年之后,这家公司融得了300万美元,但由于太缺乏创业的经验,它最终死在了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中。王青并没有亲自经历创业夭折的痛苦,因为他在1999年底就离开了这家公司,到美国麦肯锡公司的硅谷办公室从事高科技企业的战略咨询工作。但这段创业的经历,还是让王青意识到创办一个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
大学毕业后,王青在西门子美国公司任市场产品经理,在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MBA,以及之后在麦肯锡工作的经历,都使其事业的发展看起来一帆风顺,但他始终没有放下创业的梦想。“我一直就想从副驾驶到正驾驶,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王青说很多同事都对他有过类似的评价。
不过这时的王青已经意识到从麦肯锡出来直接创业是很困难的:在麦肯锡所做的多是大公司的咨询和战略方面的事情,没有管理小公司的经验,如果想创业最好是到具体的项目或者公司中历练一下。
机会恰好在2004年底出现了。受到一家VC的邀请,王青以投资顾问的身份介入到三四个创业公司的管理当中,这七八个月的时间对他的“帮助非常大”,“学会了在小企业里如何讲话,如何沟通”。
尽管王青在一个公司的发展阶段上认识得很清楚,但在实际中,可能就会有诸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般新创公司在成立之前就会把运营模式想得非常清楚,但王青的青衫红叶却在成立半年后才想好盈利模式。
2005年底王青想清楚之后,他的名片库开始进入“操作模糊期”阶段,“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每个月的预算是多少、营运渠道怎样搭建等一些问题都非常现实,如何从容应付确实是个问题,这点很多新创公司都会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