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明确表示“对一种特定模式软件的偏爱,不利于全面的软件市场的建立,不利于我国软件企业提高竞争力”、“对任何某个特定的模式的偏爱或支持只能适得其反”,因为《报告》以较多的篇幅从知识产权方面历陈开源模式的潜在危机,因此《报告》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针对的是开源软件模式。国内某着名人士对《报告》中的论调毫不犹豫地扣一个大帽子,把其称为前两年在国际上出现的攻击Linux的“恐惧、不确定、怀疑”论调的“中国版”,称其“故意抹煞开源软件的商业化,无非是掩饰它反对发展中国基础软件的实质。说白了,就是要中国政府放弃支持开源软件,放弃发展自主基础软件,而听任基础软件被外国所垄断”。这个帽子可能有点大了,《报告》只是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仅供参考并没有把自己的结论看成是最终定论,争论也是学术探讨、产业探讨很常用的手段,而把之上升到思想领域的斗争就有点过了。对《报告》不赞成者所举的理由也是实情如“开源软件与我国软件业的融合,显着降低了信息化的成本,为软件正版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源软件有助于提高软件人才的能力”、“国产CPU、超级hr和高性能服务器也都是在开源软件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开源软件帮助中国软件业(特别是基础软件)打破了垄断,嬴得了市场”,从中可看到开源软件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应用、研究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报告》中所说的“源代码开放并不意味着其不受版权保护”、“开源软件权属不明和混乱的情况是利用开源hr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国内软件企业必须充分注意的”同样也是比较客观的,也是开源软件在将来的发展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的说来,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中国软件来的将来,只不过着眼点不同。《报告》着眼于开源软件来的将来长远发展,指出当前开源软件的潜在的知识产权危机,而不赞成者着眼于开源软件对当前中国信息产业的巨大价值,即一个考虑的是现在,一个考虑的是将来!中国政府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必须从宏观来把握,即要考虑长远利益,也要考虑当前短期利益,该支持的仍然需要支持,但是是否需要偏爱就要经过认真论证了。无数事实说明,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有时候不一定为了实际使用,而是为了制衡。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对于专注于开源软件的企业是否也应该从《报告》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提前避开专利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