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没有外出旅游的您通常留在家里,上网成了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已经习以为常的上网行为却很有可能正面临陷入法律纠纷的困境:网上交易、网上支付、BBS侵权等等,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我们会遭遇哪些风险?如果出现纠纷如何处理?我们能否建立自己的在线争端解决机制?这些问题对于过着虚拟生存的现代人来说值得一探。拍案:春节这个假期可让“水蜜桃公主”过足了购物瘾。“水蜜桃公主”是个新潮女子,她的新潮不仅仅像那些俊男靓女追求时髦的穿着打扮,地体现在她对新鲜事物的勇敢尝试。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其大多数生活娱乐用品皆来自网上拍卖所得。“我也怕风险,所以一开始只在网上购买小额的产品,如在当当上买书,我最早选择货到付款的方式,后来发现他们送货很及时,产品也没什么问题,甚至还准备了零钱作为找还,我觉得他们服务很细心、周到,买的东西也逐渐增多,我又不太喜欢手头上拿太多现金,于是就开始在网上进行预付。”她说。春节前,受不了商场的拥挤和喧嚣,于是,“水蜜桃公主”又一次在网上进行了支付,网拍购买了一些“大件”,然而,得到的货品存在各种瑕疵。“有些东西价格不菲,如果商户没有信用,怎么让我以后放心大胆地先把钱交出去?”她也正在考虑是否诉诸法律。专家点评:爱丁堡大学hr北京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 李征:一般情况下,预付货款并不是直接打到供货商账户,而是一个第三方账户,这个第三方是一个能够承担银行业务并承担担保作用的金融机构,它会在客户对货品验收合格之后将货款扣除担保费用转账给供货商。多数时候,客户对货品验收合格后并不向第三方作任何表示,或负担任何义务,采用的是“沉默原则”,也就是只要客户在产品质量的异议期内不提出意见,那么就视为该产品质量不存在问题,第三方就可以向供货商转账了。当然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害,如暖壶爆炸等。但这已脱离了网络支付或网络欺诈的范畴,适用一般性的产品质量法。这里有两个关键的风险环节,需要网络顾客格外注意:一是第三方金融机构是否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担保作用,第二就是厂家的物流配送能否跟得上。当然,上述电子支付的交易程序明显借鉴了信用证的支付模式,如果不考虑网络安全性的问题,该交易模式事实上很大程度地构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利于诚信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