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6日,在纳斯达克崩盘、受到重挫之时,由《互联网周刊》资助的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在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指数。两个月后,CII根据这一测算结果,做出了一个如今已被人们遗忘的重要预言。据当年报载:按现行资费政策,中国电子商务距赢利至少还有4年零2个月。这是根据CII中国电子商务指数得出的结论。2004年,也就是预言中赢利的期限到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以三大门户的赢利为标志,这个预言真的说中了。是一个巧合,还是一种规律被发现?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重新认识,所以让我们探究一下幕后的秘密。预测的推理过程首先,我们回放一下当年报刊上的报道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CII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分析表明,电子商务距赢利还有4年零2个月。1、电子商务主流用户的直接成本为178亿元。按87.78%的用户每人每月付出100元上网费用于电子商务来计算,一年就是178亿元。这178亿元付出作为成本,至少要获得178亿元的回报,才能平衡。2、按照CII效益指数中电子商务能够节省11.61%的交易费用来计算,交易额要达到1533亿元才能实现赢利。与第一点中提到的数据相结合,要节省178亿元交易费用,电子商务至少要实现1533亿元的交易。3、而事实上,实际交易量仅为8亿元,按电子商务赢利平衡点的要求,目前的上网资费高出了1650倍。据信息产业部新闻发言人程光辉主任介绍,2000年电子商务交易量将达到8亿元,2002年将达到100亿元。据此计算,年增长率将为253.5%。如果倒着推算,这8亿元的电子商务可以节省的交易费用,按CII效益指数,应为9288万元。然而这个数字只相当于上述上网费用的0.06%。可见,网上交易量太小,其赢利不足以抵消上网资费,这才是电子商务无法赢利的主要因素之一。4、按现有增长率253.5%来估计,假设现行资费政策不变,赢利将在4.162年后实现。也就是说,按现有趋势,除了少数优秀企业外,中国的电子商务要达到普遍赢利状况,至少还需要4年以上的时间。翻看预测的底牌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电子商务计算口径,无法找到与当年的电子商务口径一致的对应数据,所以,当年数据与当前数据不可比。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感觉,从结果上判断预测的准确性。翻看这一预测背后的底牌,我们发现,预测的关键数据,是交易费用与交易总量。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年没有披露的一系列计算表中看出。对于我们发现中国电子商务逻辑这个目标来说,数据口径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相对的参照物,只要自我统一就可以了。重要的不是数据可比不可比,而是解析得出这种预测的模型正确不正确。预测的数学模型原理,就在上面这个图解之中。在这里,内行看的门道在于:相信这个模型原理的人,并不认为电子商务优于传统商务,就一定会赢利;而是认为,在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着一个赢亏平衡点。这个赢亏平衡点,取决于与交易费用相联系的交易总量。赢亏平衡点对应的交易总量决定电子商务是否赢利,根据当年信息产业部的口径,测算为1533亿元,需要4年才能达到,而用的观点看,这个统计口径主要指的是B2C部分,而非后来电子商务协会报告中所指出的广义口径。这个模型的算法思路,突破了人们的一个普遍常识。这就是,认为电子商务的特点在于提高收益、降低成本,即所谓提高效率。模型原理认为,效率是收益与成本之比;在这一点上,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没有区别。因此按传统观点,传统商务与电子商务的效率曲线,是没有交叉点的两条平行曲线,自然无所谓赢亏平衡点。电子商务要好,就永远都好;要是不好,就永远都不好。模型原理则认为,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区别,不在于收益与成本之比不同,而在于收益与成本之比的变化率轨迹不同。电子商务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而传统商务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一般常识偏离真正规律,是因为缺乏微分的观点和边际的概念。的特殊逻辑显然,预测中国电子商务何时能赢利,只是术的方面,其道的方面在于,认为电子商务有其不同于传统的特殊逻辑,即边际效用递增法则和边际成本递减法则。这是一种新的效率关系,正如李骏阳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精辟概括的:二百多年前发生的一场工业革命如果说旧流通方式的特点,是流通越社会化,成本越高;那么,新流通方式的特点,就是流通越社会化,成本越低。这正是我们在流通方式图解中所描绘的两条不同流通方式曲线:传统商务的旧流通方式特点表现为交易范围越大,成本越高;电子商务的新流通方式特点表现为,交易范围越大,成本越低。在这里,越这个句式,表达的就是边际概念。用通俗的话说,旧的流通方式相当于马儿跑得越快,吃草越多;而新的流通方式相当于马儿跑得越快,吃草越少。的定义,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多,但多是现象描述或经验归纳,而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的角度所进行的高度概括,最能抓住这个时代与工业化不同的根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