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2、培养学生运用景观图片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自主学习和讨论法的运用。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过程。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然观,正确的理解人地关系。
2、通过案例研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
2.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课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展示不同的地形地貌图片)
师: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生:想。
师:可是我们刚才看的景观图片有的是省外的,有的是国外的,我们现在有没钱和时间去呢?如果在我们省内也有相类似的景观地貌,那我们就可以省去很多金钱和时间了。那我们这里有这种地貌吗?
生:石花水洞有,其他的没有(八一石花水洞)。
师:为什么有的地方有这种类型的地貌而有的地方却没有呢?为什么地表会形成这么多姿多彩的外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新的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外力作用。
【展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是直接相关的,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地表形态(地貌)是在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那什么是外力作用呢?它的能量源自何方呢?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的P76第一段回答:
1.什么是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学生看书后回答】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都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展示】
1、外力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
2、表现形式
(展示: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师: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外力作用到底把地表塑造成什么模样了?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
【播放视频资料“岩石风化”】
【展示校园内的一幅生物风化图片】
【展示】(1)风化作用
【转折过渡】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现在请四位同学上来操作,两个人操作,两个人记录,记录的同学要把实验现象记录清楚,要给同学们汇报你们的记录结果,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二、当我们把水流略微调大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三,沙子停下的时候沙砾大小有什么样的顺序。
学生分组实验:将大小不一的沙砾盛在一个长约一米的凹槽内,把凹槽斜放,学生在凹槽的上头倒水,用细小的水流冲刷,用一个盆在下面接水和沙砾,盆的中间架一块木板,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启发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师生小结】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盆的板上,稍大的沙砾停了下来,水和一些细小的沙子继续流动到盆里才停了下来。在这过程中体现了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展示】(2)侵蚀作用
【分析讲解】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空气也都有侵蚀作用。
【展示图片】风蚀城堡、风蚀蘑菇、冰渍地貌图片、海蚀地貌图片
问: 这些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学生讨论、回答
【展示】在我们儋州有哪种类型的侵蚀地貌?
学生思考回答
【展示】蚂蝗岭相关图片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
师: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运作用。
【展示】(3)搬运作用
【启发提问】从我们刚才的实验来看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看实验记录、讨论回答。)
【师生小结】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水流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也很显著。
【转折过渡】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展示】(4)沉积作用
【展示沙漠及三角洲图片】
问:这些地貌是什么力量沉积形成的?
学生生讨论回答
【启发提问】现在回到我们的小实验来,凹槽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师生小结】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流速和风速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小结:在本节课当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风化作用形成了风化地貌,并为侵蚀提供了条件,形成了侵蚀地貌,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作用提供了条件,搬运作用是个过程,所以没有形成地貌,但它为沉积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
在了解完这个内容后我们来做一个案例研究———— 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展示蚂蝗岭的图文资料
师:这是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地貌,在我们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的海南,在我们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儋州,却有着这么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貌,流水带走的不是蚂蝗岭的泥土,而是我们儋州的血液。儋州在哭泣,我们做为儋州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爱我们的环境,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思索拯救蚂蝗岭的良策,我们该如何去拯救我们的蚂蝗岭呢?
分组讨论治理蚂蝗岭的策略
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
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儋州的水利专家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展示讲述水利专家的治理方案及取得的成果
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
结束语:
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的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关爱我们的环境,关爱我们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