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林超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0年11月18日 共有 290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简介

    林超(1909~1991年),字伯超,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原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国际地理联合会景观综合工作组成员、加拿大景观生态和管理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编纂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国人文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
    
    
    

成长经历

    林超生于揭阳市区渔湖镇江夏村,父亲林建中是揭阳真理中学的创办人、校长。林超自幼受家庭文化熏陶,而且天资聪颖,17岁时考取岭南大学读文科,次年转入中山大学哲学系。在研习哲学之余,选修了外系的一些课程,其中俄籍教授史禄国(SMShirokogoroff)讲授的人类学和民族学多涉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起林超的极大兴趣,对地理学的兴趣也就悄然而生。正值中山大学1929年创办地质地理系,林超遂师从瑞士教授汉姆(Ham)学地质学,随德国教授威廉。克勒脱纳(Wilhelm Credner)学自然地理学。自此,确立了以研究地理学为己任的终生奋斗目标。 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1938年年仅28岁的林超荣获该大学第一个地理学博士,随即归国就任中山大学教授和地理系主任,同年又被破格任命为中山大学理学院代院长。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在重庆北碚成立,林超是该所筹建人之一,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人文地理研究组组长、地理研究所所长。1949年林超代表中国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为中国在国际地理学界争得了应有的地位,从此中国成为国际地理联合会的正式成员。
    
    
    

果荣成誉

    
     晚年的林超 
    新中国成立以后,林超对自然地理学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时逢从苏联传入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潮,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也需要对自然地理条件作综合研究,于是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综合自然地理学。林超是我国最早研究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者,他最早提出“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的译名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指出我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既不同于西方近代的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uaphy),也与苏联的普通地理学或自然地理学有区别,它克服了上述两种理论体系的片面性缺陷,把自然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地域性融为一体,使名称和学科的性质结合起来,并带领一批人发展这门科学,探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他被公认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林超在长期的地理研究实践中,始终坚持这种“自然环境与人生活动之相互关系”的综合地理学思想。林超认为:我国地理界以前重人文轻自然,后又重自然轻经济甚至取消人文,都背离了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宗旨,于学科的发展不利。所以他对地理学的离心倾向特别关注,不断大声疾呼发展综合地理学。在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开篇中写到:“地理学将是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科学,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科学。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两栖科学”。目前,各国科学家倡导建立的“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正与林超的主张一致,并经各条蹊径成为事实。     林超在长达61年的地理学研究与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教泽流长、硕果累累。著名地貌学家曾昭璇教授致林超八十寿辰的贺词对林先生的一生作了精辟的概括:“如以竺可桢先生为中国现代地理的第一代开山大师,那么,林超成就可说是属于发展我国地理学的第二代人物之列,特敬作祝寿诗为贺:盛世贤能八十翁,中华地理一奇峰;渝州创所开勋业,南国先成专业功。燕园桃李已葱茏,海外交流意气雄;敬仰南山思轶事,风流独领一师宗。”
    
    
    

逸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林超先生虽身居京华,却心系桑梓。1987年春江夏村建立敬老院,林先生得知后甚为欣喜,思乡爱乡之情一并涌上,随赋诗为贺以表赤子之心,并请书法家谢冰岩书写。诗云:少饮渔湖水,老居北京城。     青春恨聚短,白首更情深。     阵阵南飞雁,悠悠游子心。     何时归故里,相见话升平。
    
    
    

厦门大学教授

    1928年生于长汀,祖籍罗源县。1947年省立汀中高中毕业。195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长期执教于高等院校。历任厦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教学部主任,研究生处处长,研究生院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福建省高等学校马列理论教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现任《东南风云》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福建省《战争年代》杂志编委,《中国老年学》杂志特约编委,厦门市老年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老年学学会、中国老年学学会理事,厦门市老教授协会理事,厦门市新四军暨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发表论文100多篇。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简介

    林超(1915-1991), 郓城县南赵楼乡袁庄村人。
    
    
    

生平

    1933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1937年6月回到家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军事部长,郓城县人民政府党小组成员,财政科长,鲁西区党委第二地委武装科长,独立营教导员,鲁西军分区后勤处长,第八军分区六团后勤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人民解放军十六军政治部团职总务科长、民运科长。建国后,历任贵阳市人民法院院长,中共贵阳市委委员、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共个旧市委副书记,云南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顾问委员会常委等职。
    
    
    

《羊城晚报》综合副刊部主任

简介

    
     中年的林超 
    林超, 潮州人,男,1939年生,主任编辑。暨大新闻专业毕业后,在《羊城晚报》编辑副刊工作至今,曾任《羊城晚报》综合副刊部主任。先后主编过《晚会》、《周末》、《家庭广角》、《健与美》等副刊或专版,备受欢迎。
    
    
    

著作

    创作过小说、电视剧本、散文、杂文近一百万字。此外,有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种专集里。出版有个人专集《海猎》、《杯里春秋》。正在出版的有《中国一百侠士图》、《中国一百道家图》。编辑的书有《温馨悄语》。     [1]
    
    
    

重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任教时的林超 
    

    
    
    

教育经历

    1983.09 1988.07. 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设备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4.09 1996.12. 重庆大学机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9. 2002.4. 重庆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1.1. 1990.10. 重庆大学机械一系锥齿轮研究室,助理工程师    

 1990.10. 1999.6.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1999.7. 至今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04.3. 2007.4.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学术委员会秘书
    
    
    

研究方向

    传动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机械设计自动化网络化、机械系统仿真与分析研究、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分析与制造.
    
    
    

学术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机械工程学会会员
    
    
    

负责或参加的研究项目

    负责的研究项目:     [1] 高效干式滚齿切削工艺的基础研究, 重庆自然科学基金,2005.1.~ 2006.12.     [2] 船用往复泵的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及减震降噪措施实施,横向协作,2007.9. ~ 2008.1.     [3] 3D9型往复泵曲轴静力、动态计算及疲劳寿命分析,横向协作,2006.8.~ 2006.11.     [4] 风齿轮箱实验台方案设计, 横向协作,2006.2. ~ 2006.5.     [5] 变速器齿轮修形技术, 横向协作, 2005.1. ~ 2005.12.     参加的研究项目:     [1] 摆线包络行星精密传动研究,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 2007.1.~ 2009.12.     [2]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系统共性关键技术,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2007.1.~ 2009.12.     [3] 多界面、强噪声、冲击性机械故障特征量的传递机理与识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007.1.~ 2009.12.     [4] 高速汽车传动三维多点接触碰撞动力仿真及物理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4.1.~ 2006.12.     [5]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全工况动态性能分析系统,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2003.1.~ 2005.12.
    
    
    

部分论文、著作、成果

    [1] Chao Lin,Hua Qiu,Datong Qin,Qian Guo,Pengju Zhou,Yongcai Meng,Study for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Experiment on High-Speed Dry Gear Milling by Flying Cutter,VDI Berichte 2005, n 1904 I:p795-808, EI-05459456402     [2] 林超,李润方,谢永春,伍奎,施成越,双驱动卷扬机多流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第38卷第12期,2002.12.,EI-03357615634     [3] 林超,李润方,,施成越,谢永春,伍奎,双速卷扬机减速器多流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分析与网络化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增刊,第38卷增刊,2002.12,EI-03407659481     [4] 林超,李润方,伍奎,谢永春,施成越,基于键合图模型的双驱动行星传动系统动态分析与实验研究,中国机械工程,第14卷第12期,2003..6     [5] Hua Qiu,Zi-Ye Li,Akio ubo,Chao Lin,Optimal Generation of Cutter Path in the Form of Polar Coordinate for NC Machining of Noncircular Contours,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Switzerland,Vol. 339 (2007),Ei-071710567240     [6] Chao Lin,Qian Guo,Hua Qiu,Study for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n the Model of Cutting Force in High-Speed Dry Gear Hobbing,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 ITIC2006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ET) (ISBN 0 86341 696 9/9780863416965 IC524,Ei-072610669265     [7] 秦大同,陈兵奎,林超,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Transmissions,科学出版社,ICMT 2006论文集,2006.9.,ISBN 7-03-017974-9     [8] 林超,王建军,丁玉成,李润方学术论文选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6.,ISBN 7-5624-3536-7     [9] 林超,冉小虎,卵形锥齿轮副,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ZL200510020261.0,2005.1.     [10]林超,冉小虎,王雪松,大型自动循环展示多幅画面的广告机,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610095088.5,2006.7.
    
    
    

抗日英雄

简介

    林  超(1919—1943),女,原名赵希芬,平遥赵家堡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
    
    
    

经历

    民国16年(1927)至19年(1930),就读本村小学堂。民国24年(1935)考入汾阳县铭义中学。民国26年(1937),随其二哥赵希寿参加晋西大宁县八路军部队。被派往延安抗大学习。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夏,抗大学习结束后,分配到晋察冀边区搞宣传、妇女工作。民国29年(1940),日军疯狂扫荡,到处设据点,修碉堡,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为适应公开工作环境,有力打击敌人,改名为林超,到敌后开展工作。
    
    
    

事迹

    民国32年(1943),调河北阜平县平阳区领导妇女抗日救亡工作。身体虽有病,仍坚持工作,深入发动群众,与日军开展斗争。同年秋天,日军集中四万多兵力,向北岳区革命根据地疯狂扫荡。阜平县为日军扫荡中心,平阳区对敌斗争十分艰巨。中共党组织考虑到林超的安全,准备调其离开阜平,被婉言谢绝。农历八月十九日凌晨,在流河指挥群众突围时,不幸被俘。日军与汉奸将其毒打一顿之后,妄图带回去审讯。林超挣断绳索,拒绝随行,大骂日军汉奸:“你们这群魔鬼强盗绝没有好下场,你们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宁死不屈,骂敌就义。
    
    
    

 

相关新闻

研究蚂蚁
总经理行为方式的评价
调查表
调查指南
研究情况介绍
犹太商道---抓信息里的钱
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王绍光博士专访
中外信托制度比较研究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观”——当代美国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美科技奖励体系的对比研究及启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双11光棍doge的几百种天注定 172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亚历山大�冯�洪堡
任美锷
李旭旦
胡焕庸
黄秉维
竺可桢
张相文
于钦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