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题下一题
跳转到
 
 
  世界如此多姿,发展如此迅速,窥一斑未必还能知全豹。但正如万花筒一样,每一个管窥都色彩斑斓。  
 
 
  知识通道 | 学习首页 | 教师首页 | PK首页 | 知识创造首页 | 企业首页 | 登录
 
本文对应知识领域
用一本书换一个朋友
作者:未知 申领版权
2011年07月27日 共有 2758 次访问 【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附加题目
受欢迎度:

    26岁的华云是个书迷,最近,他迷上了一个“换书交友”活动。对他而言,能拿到好书就好比吃上“刚出锅的馒头”,感觉好极了。而在深圳这座节奏极快的城市,依然有许多人期待放慢自己的节奏,依靠捧书静读的时刻,让自己与心灵对话。
    他们懂书,爱书,痴迷于书,当然也爱交友,于是书成为他们之间最好的媒介。你愿意用一本书换一个朋友吗?他们的回答是“我愿意”,因为书本来就是在被分享之后,才感觉更加幸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是一群活跃在网络上的书友——年龄大都是“80后”生人,少数是1970年代末期生人,最年轻的只有19岁。他们的职业与读书这件事,似乎“出入很大”,有汽车销售公司的,有旅游公司的,有IT行业的……用一位书友的“自我表述”说,从外表上看,基本看不出他们身上有什么“文人气质”,只有坐下来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们上方才会有文人式的气息蒸腾。
    “换书交友”活动是书友邓勇在深圳书友网上首先发起的,第一次活动举行于2008年12月13日。虽然那次只来了5位书友,但却给了他坚持的勇气。“我相信这座城市一定有很多人喜欢阅读,只不过互相之间未曾沟通而已。”邓勇告诉记者,自己发起换书活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一些爱书人,把自己看过的书拿出来交流,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大家不仅能换到自己想读的书,实现经济阅读的目的,还能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希望用换书阅读的方式,让书友体验读书的乐趣,收获换书交友的快乐。”
    截至目前,换书交友活动已经举行了四次,第五次将于本周日下午2:30 在中心书城首层南区的尚书吧旁举行。记者了解到,他们换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永久性交换,即换出去的书并不打算收回;另一种是暂时性交换,因为一些书友有收藏书的爱好,但愿意与书友共享一本好书,就可以暂时性交换,约定时间再互相返还。
    如今,这个活动已经将深圳的众多书友聚集到了一起。不知是什么原因,参加换书交友活动的大多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几位书友告诉记者,也许是因为年轻人更期待交流,更期待这座城市能够认同读书这件事,也更愿意利用空暇时间传播阅读之风气。“我们非常期待年纪大一点的人能够参与活动,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思想的深度,来启发我们这一颗颗年轻的心。”发起人邓勇说。
    几位书友告诉记者, 他们喜欢和爱读书的人交往,因为书会交朋友会说话,爱书之人,多半是内敛之人,有自主思想之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会生活得非常充实。他们也坦陈,相比之下,目前深圳的换书活动没有北京、上海的书友做得影响大,但他们希望这是一颗火种,可以将更多爱书人的心燃烧起来。
    
    书,会交朋友会说话
    ■ 本报记者 李福莹
    
    深圳“换书交友”活动的发起人邓勇,是个生于1981年的年轻人,职业是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售后服务人员。读书对他而言,是生活的“必需品”,而自从发起了“换书交友”活动后,他发现书不仅仅可以阅读,它们还会交朋友、会说话。
    邓勇告诉记者,在深圳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可以读书的时间被压缩得很少。很多人都以为像他这样的“80后”年轻人很少读书,其实不是的,在深圳这座喧嚣的城市,依然有许多人依靠书获得宁静而温馨的内心,依靠书让自己与大师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邓勇依稀记得2008年12月13日的第一次换书活动。“我从来没有组织过类似的事情,所以非常紧张,生怕辜负了书友的期望。当天,书友的接头暗号是‘将书夹在左侧腋下’,接头地点是深圳图书馆门口,我很早就到了。可是当天有很多去图书馆的人,左侧腋下也是夹着书去的,我贸然上前去问人家是不是参加换书活动的,结果好不尴尬。鉴于这次经验,后来几次换书活动我就把接头暗号改了,在自己身上贴了换书活动的小图标,书友们自然就围过来了。”
    虽然第一次活动只有5位书友参加,但对于邓勇来说却是一个勇敢的开始。那天,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带着女儿来的书友,这位书友因为喜欢书,曾经到旧书店打了两个月的工,他的梦想一直就是想开一家旧书店,尽管他通过打工经历知道靠买卖旧书赚不了什么钱,但他说,自己就是想为书做点事,赚不赚钱没关系。“我本以为自己对书够痴迷的了,没想到,比我对书痴迷的大有人在,我很敬佩这样的书友。”邓勇说。
    接下来的几次换书活动,一次比一次人多,大家也越来越享受书给大家带来的友情。“我们把自己觉得不错的书,交给另外的书友,然后换来自己一直想读的某本书。泡一壶茶,可以坐一个下午,交流读书的感想,为不同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谁都不会介意这种争论。”邓勇说,换书活动给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与书友的交流与争论中,打开了自己的思维,吸取了别人的思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换书过程中,邓勇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喜欢读书的人一般都十分内敛,不会太张扬,我们可以说是志趣相投。”邓勇说,其实做这个活动,自己并没有很大的“野心”,只是希望把事情做精、做好,让更多的人来换书,换到开心,也换到朋友。
    换书
    共享资源,共享智慧
    ■ 本报记者 李福莹
    
    26岁的华云曾有过一年当老师的经历,因为“一抬眼就能看得到未来”的工作过于一成不变,华云告别了长沙,2006年来到了深圳,目前在一家旅游公司任职。“我喜欢充满变数的生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如是说。
    说到读书,华云偏爱历史、哲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一说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就可以滔滔不绝。华云说,他喜欢“以书会友”的感觉和氛围,记得第三次参加换书活动时,几个书友跑到中心书城的尚书吧,要了一壶茶,一直从窗外的阳光灿烂,聊到光线昏暗,大家仍然意犹未尽。“有一个名叫峥嵘的书友,知识非常渊博,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基本能把自己读过的书从头到尾讲一遍,他获得的启示也很独特,听他讲话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华云说,在参加换书活动之前,自己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年轻人如此喜欢读书,他们当中最小的一个书友是深圳大学的学生,才19岁。在换书活动中,书友都会讲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其实很多书,大家都看过,但大家的观点、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在华云看来,换书这件事,不仅是共享了资源,还共享了智慧。“有了那么多书友的陪伴之后,我觉得在深圳这座城市,自己不那么孤独了。”
    华云告诉记者,他们还曾经一起到书友家吃过饭、一起去爬过梧桐山,除了满足了读书的需求外,换书也满足了他们认识朋友的需求。华云就曾经碰到过很巧的事,一次换书时,他用自己的《王安石大变法》和《绝对权利》,跟一位书友,换来了两本讲述哲学、讲述生活的书。两个人一交流,才发现竟然住在同一个小区,不禁感叹世界真小啊,自此,两人成了十分要好的朋友。
    “我觉得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要想拥有自己的思维,必须读书。爱上读书后,无论你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你都是充实的,你会活得很自主。”华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在全国发起一个书友联盟,启迪民智,奉献爱心,以书会友。让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共同做一些慈善之举,比如向贫困地区捐赠图书等有益于文化传播的事。
    换书不仅仅是为省钱
    ■ 本报记者 杨慧
    奥巴马是个足够吸引人的网名。曾志铭在网络换书圈里就用了这个网名。目前,他是这个圈子里的活跃分子,读书换书是他们不变的主题。
    深圳这座城市,有非常多爱阅读的人,一群不相识的年轻人,男男女女通过网络搜索走在一起——聚成了“深圳书友会”。
    在奥巴马看来,这个圈子一下子打开了以前他独自在书城购书读书的寂寞。这些个活跃分子:小淇、德芙宝贝、清蒸排骨、茉莱、big mouse、开心一百、泰森,呵呵,等等,当然还有奥巴马,天天在书友QQ群里叽里呱啦聊个不停,分享有什么书,读后感,然后就是大家的爱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讨论。正因为有了这几个活跃分子,也感染了群里其他网友都活跃起来,群管理员邓勇先生建立了一个书友网, 这个平台非常好,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都把自己闲置的书放上去,供大家挑选,然后约个时间跟地点见面交换书。
    奥巴马记得,他们第一次的换书活动是定在星期天早上10点,地点在购书中心一楼KFC餐厅,那时候来了不少人,大家相约在一起,每个人自我介绍一番以后,才知道原来我们书友会人才济济,有律师、程序员、网络管理员、销售员、营养师、警察、美容师等等,“他们的职业背景让我觉得自己交际圈子一下子扩大好几倍。”奥巴马说,然后,大家把各自在书友网挑选好的书都拿出来交换,然后AA制在餐厅吃了顿美味佳肴,还拍照留念,真的非常开心!
    有了第一次约会后,就打不住了,聚会人数越来越多,地点不固定,有时候去中心书城,有时候根据某个书友的业余爱好,大家就跟他一起,例如我,“奥巴马”业余爱好是烹饪,所以,有时候聚会地点会来他家,他会下厨请大家吃亲手做的饭菜,“清蒸排骨”业余爱好是打羽毛球,大家就一起去打羽毛球,有些书友喜欢做义工,大家也跟他一起去做义工,非常有意义,但是每次聚会都有一个中心点——都离不开换书。
    读书是充电,读书是粮食,奥巴马认为,换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重要的是为了交朋友和交流思想。奥巴马是一个舍得付出的人,他每次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最好的书贡献出来,因为他觉得这种贡献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令他充实了。
    
    和书恋爱了
    ■ 本报记者 刘琨亚
    今年30岁的洋洋自从前年离婚以后,一直过着独居的生活。收入不错的她每个月最主要的花销都在买书上面。她说,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网上买书或者到书城买书。“其实,买的书大部分都只看了几页,有的甚至没有看,有的书看了一遍以后不愿意再看,都闲置下来了,去年,我萌发了把书交换出去的想法。”
    去年6月,洋洋在换书网上面进行了注册,很快,她那些闲置的书就开始流通了。洋洋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和书友换书,是约在中信广场的星巴克,她带去的是胡塞尼的《灿烂千阳》和杨志军的《藏獒》。“《灿烂千阳》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我觉得它的文学成就甚至超过《追风筝的人》,我家里有两本,所以就带了一本出来交换,而《藏獒》是买了以后看不下去。”后来,书友看了这两本书以后,都赞不绝口,说非常精彩。而书友带给洋洋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双面胶》和《明朝那些事》也让洋洋有了新的发现。“我买书很多,但很少买畅销书,像《双面胶》、《明朝那些事》我都没有看过,看了以后感觉还可以,至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有空的时候翻一翻,也能够增加一些投资的常识。”
    洋洋坦言,除了让这些书发挥自己的功效以外,她换书最重要的目的是想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生活中,洋洋的朋友很少,她说,身边的女性朋友大多喜欢逛商店,而男性朋友则热衷于打麻将,交往中很少有共同语言。而开始“换书”以后,她不仅在网上结交了很多朋友,几个在深圳的书友还经常聚在一起,谈论读书的体会,交换书籍。
    “我觉得,阅读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存在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别。我不愿意读的书,别人读着可能觉得非常好,而别人觉得不怎么样的书,却正中我的下怀。”洋洋说,换书让她的交际圈开始广了起来,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和书友见面,平时也会在网上进行交流讨论,周围不知情的同事都以为她又开始恋爱了。
    换个角度去看书
    ■ 本报记者 刘琨亚
    网名“芥末”汪峥嵘是个地道的书虫,就职于IT公司的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经常在“豆瓣”等读书网上和书友们交流读书心得,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不过,这种换书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汪峥嵘告诉记者,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这种换书的活动以后,就报名参加了。他选了一本《失窃的孩子》和一本游记带到活动现场,“《失窃的孩子》源于爱尔兰的民间传说,说的是森林中的精灵和孩子互换身份的故事,作者把故事放到了现代的美国,讲述两个被交换命运的孩子的成长故事。”经过他的介绍,他带去的书很快被书友拿走。不过,在这次的换书活动上,汪峥嵘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读的书。
    他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失望,相反觉得这种形式非常新颖,他说,他已经报名参加了下一次的换书活动。“我参加这种换书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去听一听别人都在读什么书,希望能够换个角度去看书。”
    汪峥嵘说,最初读书主要是读一些专业类的书籍,后来开始阅读杂志、小说这一类较为轻松的读物,从前几年开始,他选择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来阅读,而现在最主要的读物是这些方面的书籍和一些人物传记。梳理自己整个的阅读经历,他觉得仍然有局限性,他觉得,换书活动能够打破自己的这种局限。他表示,换书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一方面,他可以把自己阅读以后,觉得好的书籍推荐给别人,另一方面,通过别人的推荐,也能够有机会知道一些平时不太关注的书籍,如果有机会,还会找来看一下。“而且,这种活动有别于其他一些读书讨论,相对比较轻松,大家畅所欲言氛围很好。”
    “现在的书籍种类太多,想从里面找出好的书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一些媒体的书评,也只是出版社的关系稿,很难辨别真伪。如果有人能够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推荐他认为好的书,这无疑是一件让人省心的事情。”他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去参加换书,都会选择一些自己认为优秀而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的书籍。
    汪峥嵘告诉记者,下个周末,他会参加第二次的书籍交换活动,他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书籍。
    
    分享快乐
    刘诤
    进行这个专题采访的时候,有些出乎意料。受访者大多数并不是一开头设想的那种书生气十足的人物,他们的身份各异,换书的目的也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大家都在阅读。
    换书算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参与到其中的人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这只是变相的交友活动,不愿参加,害怕降低自己读书人的身份。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沟通。其实,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去进行换书,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换了书肯定会进行阅读,说得极端一点,即便是想要通过这种活动去找对象,他也必须读了书才能够和别人有共同话题。古人说,书非借而不能读,换书亦然。我很赞同受访者洋洋的观点,读书没有高下之分。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阅读,只要你真正在读书,你就能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感悟、获得快乐。
    财富会越分越少,而知识却能够越分越多。在如今各类书籍犹如汪洋大海的今天,人们能够涉猎到的书籍可能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换书这种模式,却能够使人们省去很多盲目的选择,而在书友的交流中,也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分享知识的同时,人们也在分享着快乐。

    

 

相关新闻

《日本沉没》剧评
《日本沉没》幕后花絮
《日本沉没》剧情简介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引子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序言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作者简介
《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 内容简介
如何让压力成为朋友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
销售技能:找客户从做朋友开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交换书籍,收获知识
网上换书看
广州“换书节”火爆 参与者多为中小学生
换书网的目的
换书网的由来

题目筛选器
日期:
类型:
状态:
得分: <=
分类:
作者:
职业:
关键字:
搜索

 
 
 
  焦点事件
 
  知识体系
 
  职业列表
 
 
  最热文章
 
 
  最多引用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法律顾问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沪ICP备 10203777 号 联系电话:021-54428255
  帮助提示    
《我的太学》是一种全新的应用,您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或者问题,请拨打电话13564659895,15921448526。
《我的太学》